首页期刊导航|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邹德文

月刊

1008-178X

xuebao@mail.cncnc.edu.cn

0431-86168225

130032

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单月出刊,内容不定期设为“政治经济法律”、”国际政治论丛“、”历史研究“、”中国语言文学“、”昭明文选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探讨“、”音乐与美术“等栏目。目前本刊已与全国460余所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信息交流关系,所有刊载文章经中国期刊网制成光盘或通过internet网供国内外专家学者查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压制现象研究

    佟祉岳安丰存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压制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具体表现为语言成分之间的超常规搭配.压制作为一种认知识解过程,是指在一定语境下,借助相应的语法手段,对短语结构内部成分之间的语义冲突进行修复或调谐,从而对超常规搭配的合理性进行有效解释.因此,压制的实现需要一定的驱动因素和运作机制,是认知过程在语法结构上的映射结果.本文在梳理以往关于语言压制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对压制原则进行详细阐释,并提出"删略原则",以进一步完善对压制现象的理论分析.

    压制现象驱动因素实现机制压制类型

    霍克思译《红楼梦》的误译现象及成因

    孟天伦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霍克思译《红楼梦》的误译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从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视角分析,误译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背后隐藏着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在深入阐述误读与误译的不可避免性基础上,分析了误译在翻译中的再创造意义,对霍克思译《红楼梦》中误译的创造性展开解读,并从语言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译、译者主观理解与阐释的偏差、文本复杂性与翻译难度的挑战等方面分析霍克思译《红楼梦》误译现象的成因.

    霍克思《红楼梦》误译文化差异

    基于LDA模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文本主题分析

    钟健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引,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建设成果与区域协同发展实践探索领域.通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分布状态,对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逻辑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采集了 579 份中央和地方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文本,使用LDA主题模型方法对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政策工具上总体呈现较为均衡的态势,但在制定具体政策时政府采购(需求侧)与财政金融制度(环检侧)等工具措施较为匮乏.

    自然语言处理结构主题模型政策工具协同发展

    从孩童至"掌书记"——刘禹锡在长三角的早年形象建构

    程宏亮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禹锡是唐代长三角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其一生与长三角结缘深厚.从孩童至"掌书记",刘禹锡角色形象光彩照人.其"孺子可教"形象体现在笃志学儒、从诗僧学诗、立志学医习药等方面,早年的厚积锤炼为其未来的求仕与创作构筑了雄厚基础.刘禹锡"掌书记"形象之精彩呈现,主要源于其写出了优秀的表状类文章.该类文章品格鲜明:蕴含着政治智慧,有切中肯綮之妙;充盈着忠心情感,能反映恭谦厚诚之德操;文风鲜活,"骨采"显耀,展示了雅正骏爽之丰采.

    刘禹锡孺子掌书记杜佑长三角

    "荀令伤神":荀粲美论的成因试析

    刘真睿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荀粲是曹魏时期颍川荀氏家族成员,但与尊崇儒术的家学传统不同,其"好言道""尚玄远""微言意"、以"六籍为糠秕",这显然是作为家门异说而存的.在"贵刑名"又"贱守节"的前正始时代,荀粲的观念常常被士族当权者拖入同主流脱节、相背的话语真空区.虽然他并不反感以儒会道,但实际上却自觉地做了以道解儒的先驱.而荀粲对其亡妻的所持态度与最终做法亲身践行了"玄远"这一理念,也为玄远之学注入了玄理性,并适时地将其情感化了.由此反推,也不难看出在魏晋玄学后续理论体系的发展中,诸如正始之贵无、竹林之游玄及元康之自性等一系列概念或行为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审美意识.而以"荀粲化"为行事风格与处世态度的初期玄学,其中已然著有鲜明的情感色彩,甚至成为其得以立论的理论前提.

    "荀令伤神"玄远之学情感意识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现代叙事与哥特空间建构

    吕美嘉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美国在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变迁和道德混乱,浪漫主义小说家通过作品集中反映当时美国人民的焦虑、困惑和诉求.他们将独特的现代叙事和哥特小说融合起来,通过"离题"叙事、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以及并置哥特空间等叙事方式建构了一个个异化的心理空间,展现工业文明刑罚下人们的痛苦挣扎和人生困境,试图以此抵制生存危机,实现人类心灵的救赎.

    浪漫主义小说现代叙事哥特空间

    中国共产党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的历程及基本经验

    张亦舒武娜娜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注重发挥实践在教育人、塑造人中的独特作用,不断探索完善高校实践育人途径.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高校实践育人探索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历史经验,有助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途径的优化.

    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高校实践育人

    立德树人视野下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马明飞欧阳琼芳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正确价值观,促进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完善,高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阐述立德树人视野下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出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立德树人视野下劳模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劳模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沉浸式体验课堂建设策略

    胡婷鹿郭圳南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持续赋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沉浸式体验课堂建设提供了"加速度".高校教师要把握时代发展走向,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课堂,充分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历史感、真实感和场景感.本文在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沉浸式体验课堂建设价值基础之上,从转变育人理念,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强调学生主体,提升学生学习素养;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培训,提升技术运用能力;创设智能场域,开展课堂叙事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实践策略.

    人工智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沉浸式课堂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

    赵舒然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大学生实现自立自强的重要动力,是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生动载体,是激发大学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运用主体思维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能力、创新融入方式,提升育人实效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推动历史发展.这种精神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历史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主动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