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地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洪绂曾

双月刊

1007-0435

cdxb@cau.edu.cn

010-62733894

100193

北京海淀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大楼152室

草地学报/Journal Acta Agrectir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草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承办的草学领域综合性高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草地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辟有专稿、综述、论文、简报等栏目,为从事草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技术管理干部服务。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统计源期刊,同时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春季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利用的影响

    随奇奇尹亚丽赵文董怡玲...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春季(3-6月)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转化速率和氮利用的影响,以祁连山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牦牛和藏系羊交替放牧方法,调查分析了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SG)5个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氮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在LG处理下最高,硝态氮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净氮矿化速率、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在LG处理下最高;土壤氮利用与植被特征和土壤性状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因子是氮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熵权-TOPSIS排序结果:土壤氮利用从高到低依次是LG>MG>HG>CK>SG。综上所述,在高寒草甸春季草场轻度放牧处理下土壤氮利用最高。

    春季放牧放牧强度转化速率土壤氮利用

    践踏处理对不同植丝深度混合草坪根系生长和运动质量的影响

    韩翔劲周升峰李进超刘亚培...
    199-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丝混合草坪建植技术涉及植丝密度和深度等参数。不同的植丝密度和深度在促进草坪草生长、提升草坪质量的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本试验以纯天然草坪(CK)为对照,设置 5 种植丝深度处理(6 cm,9 cm,12 cm,15 cm,18 cm),研究践踏对不同植丝深度混合草坪坪观质量、根系生长和运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植丝深度混合草坪在践踏处理后均能减缓反弹率和表面硬度的增大;植丝深度在9 cm及以上时,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都高于对照,6 cm植丝深度混合草坪根系总体积显著低于对照。18 cm植丝草坪根的平均直径提升。本研究表明9 cm 以上植丝式混合草坪均可一定程度提高根系形态参数,因而能提升践踏后足球场草坪质量和运动性能,其中,18 cm深度植丝效果最好,不建议采取6 cm植丝深度进行植丝混合草坪建植。

    植丝式混合草坪植丝深度践踏草坪质量

    播种量对高羊茅无土草皮质量的影响

    王鑫刘炀岳跃森滕珂...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无土草皮生产的适宜播种量,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5种播种量(10 g·m-2,20 g·m-2,30 g·m-2,40 g·m-2,50 g·m-2)对高羊茅无土草皮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显著影响高羊茅无土草皮表观质量与生物量,播种量从 10 g·m-2 增加到 50 g·m-2,草皮高度与颜色显著降低(P<0。05);播种量从10 g·m-2增加到30 g·m-2,草皮密度、质地、盖度与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当播种量大于30 g·m-2时,草皮的颜色、密度、盖度、均一度与生物量差异不再显著;播种量从10 g·m-2增加到50 g·m-2,草皮均一度呈增加趋势,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草皮质量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播种量为50 g·m-2 时所获得的草皮质量最高,其次为30 g·m-2。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节约成本且能获得优质草皮的基础上,生产高羊茅无土草皮的播种量以30 g·m-2左右为宜。

    播种量高羊茅无土草皮草皮质量

    气候变化下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孟达董金阳姜海燕赵胜国...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一种繁殖能力较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其进行监测和预报对于保护生态安全、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未来适生区变化,本研究通过对2种气候情景下(SSP126可持续发展路径、SSP585化石燃料常规发展路径)用MaxEnt模型对现在2020s及未来2050s和 2070s的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MaxEnt的训练集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27,其中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为影响黄花刺茄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当代2020s的黄花刺茄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未来2050s和2070s会向西部地区迁移;在SSP126气候情景下,黄花刺茄2050s适生面积为 4。0371×105 km2,2070s为 5。5407×105 km2;在SSP585气候情景下,黄花刺茄 2050s适生面积达到5。8343×105 km2,2070s为8。2609×105 km2;SSP126下的黄花刺茄适生区扩增更慢。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SSP126气候情景更符合未来的适生区预测。

    黄花刺茄MaxEnt潜在适生区外来入侵

    氮磷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杨云涛邱开阳王玉娟司浩宇...
    22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N、P添加的响应,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开始,每年开展N、P添加试验,连续进行3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N肥选用尿素,P肥选用过磷酸钙,本文使用2022年9月的植被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高水平N复合中、高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高水平N复合中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Simpson指数;(2)Godron稳定性分析发现,对照组欧式距离最大,群落稳定性最低;在单独添加P时,群落稳定性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3)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高水平的N、P添加可以通过抑制荒漠草原植物生长,使得物种多样性降低,单独P添加以及中、低水平的P与高水平的N复合添加可有效提高群落的稳定性。

    养分添加退化荒漠草原生态修复欧式距离植物多样性

    补播优良牧草对新疆昭苏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

    刘伟赵越杨龙孟翔...
    23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耕补播是改良退化草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提升草地生产性能、改善牧草品质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补播优良牧草对新疆昭苏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昭苏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补播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免耕补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inn。)6种优良牧草,研究补播不同牧草对退化草地生产性能和牧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补播草地干物质生物量平均较对照提高了36。92%,牧草粗蛋白含量平均较对照提高了4。38%。补播无芒雀麦的干物质生物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为65。81%,而补播杂花苜蓿处理下牧草的相对饲喂价值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为67。55%。因此,免耕补播可提高退化草地的生产性能和牧草营养品质,其中,补播无芒雀麦可显著提升退化草地生产性能,而补播杂花苜蓿可显著提升退化草地的牧草品质。

    退化草地免耕补播生产性能牧草营养品质土壤养分

    鄂尔多斯露天煤矿苔藓结皮生态功能研究

    闫勇政曲明明冯超
    24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苔藓作为演替初期的主要先锋植物,其形成的苔藓结皮在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养分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深入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煤矿复垦区藓结皮的生态功能,本文以鄂尔多斯某大型露天煤矿发育稳定的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土壤可蚀性K因子等指标,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探索煤矿区藓结皮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苔藓植物共3科6属8种,优势物种为真藓属和对齿藓属;土壤可蚀性K因子与藓结皮盖度呈显著负相关;除有机质外,不同坡向土壤养分均与藓结皮盖度呈正相关;通过对不同坡向藓结皮生态功能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藓结皮生态功能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全碳、全氮贡献率最高。本研究揭示了露天煤矿复垦区苔藓结皮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的影响,为植被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藓结皮露天煤矿生态功能土壤养分积累

    基于机器学习的梭梭同化枝光合色素含量高光谱反演估算

    黄轲盼杨雪梅刘志飞张忠...
    250-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民勤干旱荒漠区地面实测的人工梭梭同化枝高光谱反射率与光合色素数据,经光谱曲线处理和特征参数提取后,采用随机森林(RF)、反向传递人工神经网络(BP-ANN)、支持向量机(SVM)三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模拟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确定梭梭同化枝光合色素含量的最优估算模型,揭示影响光合色素含量的光谱关键变量。结果表明,RF模型在模拟精度上表现最优,对三种光合色素的R2值介于0。73至0。77,RMSE介于0。023至0。302 mg·g-1。其中,RF对叶绿素b的预测精度最高,R2为0。77,RMSE为0。023 mg·g-1。不同光合色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各异,导致影响它们的光谱变量也不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最优模型受到吸收位置(Absorption position,AP)、红边位置(Red-edge position,REP)和红边拐点(Red-edge inflection point,REIP)的影响较多,而类胡萝卜素的最优模型更容易受REIP、Vogelmann红边指数(Vogelmann red-edge index 2,VOG2)与水波段指数(Water band index,WBI)的影响。该研究为基于高光谱遥感与机器学习模型反演梭梭同化枝光合色素含量提供依据,服务于人工梭梭林的旱情监测与抚育管理。

    梭梭光合色素高光谱反射特性模型模拟变量重要性

    中国草地土壤pH值对降雨变化的响应——Meta分析

    居新岳卓然赵守逸张帅柱...
    26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分配的变化以及极端降雨事件的频发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为了探究降雨变化对中国草地土壤pH值的影响,本文通过检索159篇关于增雨和减雨处理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土壤pH值影响的文章,运用整合分析,探究了土壤pH值对增雨和减雨处理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增雨处理在年降雨小于200 mm和200~400 mm地区土壤pH值提高0。9%和2。3%,年均温低于0℃地区土壤pH值提高6。7%;弱酸性、中性、弱碱性草地上土壤pH值提高 4。1%,4。9%和 1。3%,碱性草地降低 2。7%;典型、荒漠草原上土壤pH值提高 1。8%和 0。9%。减雨处理在年降雨量低于200 mm和200~400 mm地区土壤pH值降低0。4%和0。7%;弱碱性草地土壤pH值降低0。7%,草甸草原土壤pH值降低1。5%,典型草原土壤pH值提高0。9%。增雨处理通过增加植被盖度,减少物种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提高草地土壤pH值;减雨处理通过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的影响降低草地土壤pH值。本研究结果可为全球降雨格局变化背景下草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极端降雨减雨处理养分管理增雨处理

    不同基因型青贮玉米混作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杜木林陈莉莉杨靓岳丽楠...
    273-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基因型玉米混作和施肥均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而有机肥对玉米混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了不同基因型玉米的单作和混作处理,探究有机肥对混作体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单作相比,混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且施加有机肥在单作和混作中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并使混作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单作(P<0。05)。多基因型混作的净效应和互补效应均为正,有机肥的施用未显著改变互补效应,表明高产效应主要来自基因型的互补作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单作和混作下的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P<0。01),其中混作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综上所述,基因型混作显著提升了玉米产量和品质,而有机肥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增强了混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这项研究为青贮玉米的高产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玉米混作有机肥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