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感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黄庆安

月刊

1004-1699

dzcg-bjb@seu.edu.cn;dzcg-bjb@163.com

025-83794925

210096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传感技术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的编委委员均来自国内各著名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是我国传感器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传感技术学报》稿源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有关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大型工矿企业设置的专业研究所。《传感技术学报》刊登的论文均有2名国内同行专家审稿通过。 《传感技术学报》的作者有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从事该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专家和学者。 《传感技术学报》主要面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各公共图书馆、情报所(室)、研究所以及厂矿,它对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研究生、博士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智能交通的人车识别无线感知方法研究

    张石清宋铭心陈鑫权楼亮亮...
    1186-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无线感知技术的人车识别方法,具有部署成本低、无侵入性等优点,是智能交通系统智慧水平提升的关键手段.然而,现存人车识别无线感知方法,多以2.4 GHz无线能量数据为基础,忽视sub-GHz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且鲜有工作探讨天线高度和人车识别性能内在联系.为此,旨在厘清载波频段、天线高度与算法性能关联关系,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车识别无线感知方法(Wireless Sensing-Based Human-Vehicle Recognition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WsHVR-CNN),阐明人车识别无线感知方法设计依据与多参数影响机理.实验表明,sub-GHz与2.4 GHz无线能量数据均可为人车识别无线感知方法建构奠定基础,而基于2.4 GHz频段所构的WsHVR-CNN性能最优,在天线高度为0.8 m时准确度达到98.15%.此外,所开发的数据集公开于https://github.com/TZ-mx/WiParam,为相关工作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人车识别无线感知交通参数测量卷积神经网络

    基于语言和视觉融合Transformer的指代图像分割

    段勇刘铁
    1193-1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指代图像分割任务中存在语言表达歧义、多模态特征对齐不充分、对图像整体理解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特征融合与对齐的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使用优化的Darknet53图像特征提取骨干网络,加强了对全局特征理解能力.使用了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结构和自注意力机制相互结合的语言特征提取结构,挖掘深层次语义特征,消除语言表达的歧义性.构建了基于Transformer的特征对齐结构,以提升模型的分割细节和分割精度.最后,采用平均的交并比mIoU和在不同阈值的识别精度作为模型评估指标,通过实验证明所提模型可以充分融合多模态的特征,理解多模态特征的深层语义信息,模型识别结果更加准确.

    深度学习指代图像分割自然语言处理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模型

    HSV空间的明度对数斜率变换的低照图像增强

    万里勇汪浩罗文兵
    1202-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保持图像颜色自然的同时,适宜地提升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丰富图像的细节信息,提出了HSV空间的明度对数斜率变换的低照图像增强方法.将低照图像转到HSV颜色空间,将明度分量V进行多尺度Retinex分解,得到多尺度的细节层图像和光照图像;对多尺度的细节层图像进行自适应分数拉普拉斯增强,而用自适应的对数斜率变换对光照图像进行增强;将增强后的明度分量V与色调H和饱和度S分量组合,得到亮度适宜、高对比度和高清晰度的图像.与部分现有方法进行比较,实验数据显示所提方法的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更佳、信息熵和平均梯度更高,因此具有更优的图像增强性能.

    图像增强HSV空间Retinex分数拉普拉斯增强对数斜率变换

    多传感约束下三维运动图像连带动作高质量仿真

    杨伟华高杰马朝圣
    1210-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非刚体三维运动图像在成像过程中,传感器区域的随机性对动作限制大、操作复杂,导致动作虚拟精度较低、图像质量差.为此,提出了多传感约束下三维运动图像连带动作高质量仿真.根据多传感器受重力加速度以及地磁场的作用,求解传感器从原始状态到运动当前状态的角度变化.根据变化数值对图像进行去噪,提取连带动作特征.在Vicon系统中计算连带动作空间位置,捕捉连带动作变换轨迹,将运动轨迹结果输入PAR系统,完成连带动作虚拟成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图像去噪效果较好,传感器响应时间始终低于0.52 s,传感器响应速度较快,连带动作轨迹误差始终低于0.045,动作虚拟仿真精度较高,能够有效提高三维运动图像质量.

    多传感器连带动作高质量仿真Vicon系统三维运动图像动作虚拟图像去噪

    一种变步长的零吸引归一化自适应滤波算法

    火元莲徐天赐齐永锋徐玉荣...
    1216-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最小均方算法对高斯噪声环境和稀疏系统具有更好的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的零吸引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该算法将改进的Versoria函数的稀疏感知范数与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相结合后,引入了一种新的类高斯函数的变步长策略,解决了固定步长条件下算法收敛速度较慢、跟踪性能较差的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所提算法的收敛性,并基于MATLAB平台讨论了改进的类高斯步长函数中各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最后将所提算法与其他同类算法应用于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高斯噪声环境以及稀疏环境中进行未知系统辨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好的跟踪能力以及较小的稳态误差.

    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算法归一化类高斯函数零吸引

    PSK脉冲编码降低瑞利散射型光纤传感系统相干瑞利噪声的理论和仿真研究

    王磊李永倩张立欣范海军...
    1223-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频移平均(Frequency Shift Averaging,FSAV)技术是目前降低相干瑞利噪声(Coherent Rayleigh noise,CRN)的最主要方法,然而其降噪效果会受到频率漂移和脉冲啁啾效应的影响,且不适合应用在高空间分辨率系统中.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相移键控(Phase Shift Keying,PSK)脉冲编码降低CRN的新方法.详细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CRN,且能在高空间分辨率下完全适用,为基于瑞利散射的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CRN的降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用方法.

    相干瑞利噪声频移平均技术PSK脉冲编码多编码序列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张白莉高治国郭红英
    1230-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栅传感器在高温下输出呈现非线性变化的问题,建立了融入ELM极限学习机的非线性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根据温度补偿光栅的输出信号预测实验温度,并进一步得出相应温度下压力敏感光栅的输出,解决光栅压力传感器高温下的温度补偿问题,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可较好解决高温Bragg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问题,ELM极限学习机的预测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小,检测误差最大仅1.231%FS.

    光纤光栅极限学习机信号处理温度补偿压力传感

    基于双循环Transformer的三维人体姿态估计

    刘星王宇晶
    1236-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视觉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进行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提出一种双循环Transformer网络模型,有效地从二维关键关节点中提取时空维度高相关性特征,增大感受野,从而提高三维姿态估计的精度.通过在视觉传感器采集得到的公开数据集Human3.6M上的仿真实验,验证了双循环Transformer算法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最终估计得到的三维人体关节点的平均关节点位置偏差MPJPE(Mean Per Joint Position Error)为41.6 mm,相比于现有方法有一定提升,可以应用到许多下游相关工作中,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

    信号与信号处理三维人体姿态估计双循环Transformer时空相关性视觉传感器

    基于转鼓转速传感的中低速新能源汽车联合制动系统控制方法

    宗明建马文胜袁望方童晓帆...
    1244-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低速新能源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是其制动控制存在响应时间长、控制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转鼓转速传感的中低速新能源汽车联合制动系统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基于转鼓转速传感的中低速新能源汽车动力学方程,采集传感信息,然后,考虑开环控制容易导致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差的问题,基于转鼓转速传感的联合制动系统传递函数推导出开环、闭环双传递函数,最后,根据系统传递函数,设计PID控制器的参数,通过PID控制器输出电-液联合制动控制信号,实现汽车联合制动系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速度-位移曲线与现实速度-位移曲线基本一致,加速误差在-0.5 m/s2~0.5 m/s2范围内,平均制动控制响应时间为0.075 s,具有良好的制动控制能力.

    转鼓转速传感联合制动控制PID控制器中低速新能源汽车传递函数电制动力液压制动力

    安装扭矩对抱箍式锁模力仪测试结果影响的研究

    胡美君颜幸尧邓俊文陈潘布衣...
    1250-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塑机锁模力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在三板式注塑机中对锁模力的实时监测,以控制产品质量和防止设备的损坏.其中抱箍安装方式的锁模力实时监测仪由于价格低,安装可靠性高等特点,被广泛采用.在实际使用中,抱箍式注塑机锁模力传感器信号的准确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所施加的抱紧力(安装扭矩)有一定相关性,对后期维护会有较大影响.对抱箍式传感器在使用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硅胶需要满足和格林柱之间无滑移的测试条件,分析了硅胶上的拉伸摩擦力以及正压力必须满足的条件,并根据传感器头的安装结构,推导了满足硅胶受力条件时,抱箍收紧时所需的理论最小扭矩公式,最后基于自行研发的抱箍式注塑机锁模力监测仪,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扭矩较小时(100%理论最小扭矩),抱紧力的大小对测试结果影响很大;当抱紧力达到一定阶段后(150%最小理论扭矩),测试结果趋于稳定;当抱紧力达到一定值后(≥200%最小扭矩),测试结果的精度基本不再变化.

    注塑机锁模力测试仪抱箍式安装扭矩硅胶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