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默认网络的研究

    牛芳郑佳瑞马文富马万龙...
    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结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伴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的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与全脑的FC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探究HBV-ACLF伴MH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并以期为HBV-ACLF伴MHE早期诊断提供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 采用rs-fMRI技术,观察27例HBV-ACLF伴MHE患者和22例HCs静息态下DMN与全脑的FC情况,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并与数字符号实验(Digit Symbol Test,DST)评分、数字连接实验 A(Number Connection Test A,NCT-A)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血氨及白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HCs组相比,MHE组右侧颞极、左侧颞下回、右侧枕下回及左侧枕中回FC减低(P<0.005);MHE组右侧颞极(颞中回)FC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94,P<0.05);MHE组左侧颞下回FC值与血氨呈显著负相关(r=-0.456,P<0.05).结论 HBV-ACLF伴MHE患者DMN内部功能整合发生了改变,FC减退或中断可能为HBV-ACLF伴MHE患者早期认知减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轻微型肝性脑病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连接心理测试默认网络认知功能

    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在评价tDC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钟佳利景小珊梁莹彭如臣...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在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改善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51例轻度及以上认知功能障碍的IS患者,随机分配到电刺激组(26例)与对照组(25例)进行15天的常规康复治疗,以及tDCS治疗或假刺激.收集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认知量表评分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基于图论分析方法构建大脑功能网络,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全局与局部拓扑属性差异,以及与认知量表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 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但电刺激组的MMSE与MoCA量表评分改善值高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治疗后全局效率(global efficiency,Eg)和标准化聚类系数(normalized clustering coefficient,γ)升高(P<0.05,FDR校正);左侧三角部额下回的节点效率(nodal efficiency,Enodal)以及左侧眶部额上回和左侧中央后回的节点聚类系数(nodal clustering coefficient,Cp nodal)升高(P<0.05,FDR校正).对照组治疗后全局与局部网络拓扑属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电刺激组治疗后Eg的升高值与MMSE量表评分的改善值呈正相关(r=0.47,P=0.02).结论 tDCS治疗可以改善IS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对部分脑功能网络全局或局部属性结果产生影响,其中Eg的升高可能是认知功能康复的有效预测指标.

    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网络图论

    基于T2WI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帕金森病患者严重程度的研究

    韦福利刘丹李鑫娅曹婉君...
    12-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T2WI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严重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例临床诊断为P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Hoehn-Yahr(H-Y)分级分为早期组113例与中晚期组88例,同时按7:3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140)和测试集(n=61).基于T2WI提取并筛选黑质(substantia nigra,SN)、红核(red nucleus,RN)、尾状核(caudate nucleus,CN)、壳核(putamen,PUT)及苍白球(globus pallidus,GP)组学特征,并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分类器分别构建相应模型.将临床及影像变量依次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筛选出影响P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最佳模型Radscore结合,从而构建联合模型(影像-临床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评估各模型效能,并结合校准曲线评估各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从SN中获得了19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AUC(0.817、0.733)均高于RN模型(0.758、0.704)、CN模型(0.712、0.643)、PUT模型(0.713、0.708)及GP模型(0.705、0.708).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负荷、病程为诊断PD 患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与SN模型建立的联合模型AUC为0.865(训练集)、0.836(测试集),两种模型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准曲线显示6种模型诊断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基于T2WI的SN影像组学特征对于评估PD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潜力,并且结合WMH负荷和病程构建的联合模型进一步提高了 LR分类器的诊断性能,为临床及时干预治疗提供影像学指导.

    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T2加权成像影像组学脑白质高信号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结构改变:一项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的元分析

    王露刘芮杉廖娟夏林枫...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进行有效整合分析,以确定EOS中较为一致的脑GMV改变,从而揭示EOS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材料与方法 系统地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探究EO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全脑GMV差异的研究,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4年4月30日,提取并汇总EOS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者GMV存在显著异常的脑区,并采用基于种子点差异映射和主题图像排列(Seed-baseddMapping with Permutation of Subject Images,SDM-PS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符合标准的研究,样本量共计729 例,其中EOS患者366例,健康对照者363例,基于体素的元分析结果表明:EOS患者右侧颞上回(延伸至颞中回及颞极)的GMV显著降低(P<0.005;峰高Z>1;簇范围>10体素),未发现GMV显著增加的脑区.结论 本研究通过基于体素的元分析法发现EOS患者较为一致GMV显著异常脑区为右侧颞上回(延伸至右侧颞中回、颞极),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

    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灰质体积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磁共振成像元分析

    多模态MRI对脑白质高信号伴抑郁状态患者脑微结构的研究

    周莹张硕谭中建路一坤...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多模态MRI探索脑白质高信号伴抑郁状态患者的脑微结构改变.材料与方法 纳入35例脑白质高信号伴抑郁状态患者(试验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35例健康对照者(健康组),进行临床精神认知相关量表数据和MRI数据采集,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技术分析两组间脑白质和脑灰质的差异,并分析脑结构差异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无阈值聚类增强(threshold-free cluster enhancement,TFCE)的统计方法进行置换检验,运用族错误率(family-wise error,FEW)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P<0.05),试验组在胼胝体体部、双侧丘脑后辐射、右侧内囊豆状核后部、右侧上纵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健康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进行多重比较校正,试验组在双侧海马、右侧海马旁回、中央前回、颞上回、颞中回、舌回等脑区灰质体积缩小(FDR校正,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胼胝体体部FA值与右侧海马体积呈正相关(r=0.495,P=0.004),与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530,P=0.002).结论 脑白质高信号伴抑郁状态患者存在较广泛的白质纤维受累和灰质微结构改变,胼胝体体部白质纤维完整性可能与情绪调节有关,可为临床早期识别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脑白质高信号抑郁脑微结构脑白质脑灰质磁共振成像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

    MOLLI T1 mapping定量技术在儿童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可行性探讨

    杨雪贾凤林马鑫茂李学胜...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回顾反转恢复(modified Look-Locker inversion recover,MOLLI)序列T1 mapping定量技术在定量评价儿童脑部发育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纳入头部磁共振检查正常的儿童53例,使用优化后的MOLLI及磁化准备 2快速采集梯度回波(magnetization prepared 2 rapid acquisition gradient echoes,MP2RAGE)序列对每例受检者的 36 个脑区进行T1 mapping定量分析.评价两个序列所得各脑区T1值的一致性,比较两个序列各脑区T1值的差异,分析两个序列各脑区T1值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OLLI序列和MP2RAGE序列除在双侧脑桥背侧、大脑脚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8(P<0.001)外,其余脑区ICC均>0.8(P<0.001).两个序列各脑区的T1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MOLLI组各脑区T1值高于MP2RAGE组.两个序列各脑区的T1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均<0.001).结论 优化后的MOLLI序列可用于儿童脑部发育的定量评价,与MP2RAGE序列一致性好,可较准确地量化脑区的T1值,为儿童神经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

    脑发育儿童磁共振成像改良回顾反转恢复序列T1mapping髓鞘

    NODDI技术对颞叶癫痫认知障碍患者海马微结构的临床研究

    杨文蕊王旭聪李健宋邓妍...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探索颞叶癫痫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CI)患者、颞叶癫痫认知正常(cognitive normal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CN)患者海马微观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发病特征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分析35例TLE-CI、31例TLE-CN及4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的头颅MRI,采用MRtrix3对NODDI图像的不同指标图:各向同性水分子体积分数(free-water isotropic volume fraction,fiso)、方向离散度指数(orientation dispersion index,ODI)及神经突密度指数(neurite density index,NDI)进行计算.然后与经过FreeSurfer分割后的结构像叠加,得到海马区的NODDI各指标值.比较三组参与者组间的NODDI指标差异,并将差异指标与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LE-CI组患侧与对侧海马fiso值显著高于HC组(P=0.004,P=0.017);ODI值在组间分析中未见显著性差异;TLE-CI组患侧海马NDI值显著低于HC组(P<0.001),同时,TLE-CN组患侧海马NDI值显著低于HC组(P=0.004).TLE-CI组患侧海马的NDI值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91,P=0.003),与病程呈负相关(r=-0.424,P=0.011).结论 该研究显示了 NODDI技术检测颞叶癫痫患者海马微结构变化的能力,其中,NDI值可能是TLE-CI患者较为敏感且进行性的生物标记物.

    颞叶癫痫认知障碍磁共振成像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神经突密度指数方向离散度指数各向同性水分子体积分数

    扩散峰度成像对遗尿症男童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杨子剑马骏杜小霞林昕迪...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中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探讨原发夜间遗尿症男童脑白质结构的改变及其与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选取25例男性遗尿症(enuresis,NE)患者(NE组)及24名与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HC组)进行磁共振DKI扫描,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的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AK),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差异脑区MD、AK及MK值与儿童行为表现间的关系.结果 与HC组相比,NE组患者在丘脑前辐射右侧、双侧皮质脊髓束MK值明显升高(P<0.05);在下纵束右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下额枕束右侧、大钳AK值均明显升高(P<0.05);在双侧下纵束、双侧皮质脊髓束、丘脑前辐射右侧MD值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BCL评分与皮质脊髓束右侧、下纵束右侧的MK、MD值呈正相关,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naire,CSHQ)评分与下纵束右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下纵束左侧的MD值呈正相关.结论 DKI技术能够发现NE患者脑白质结构的改变,且差异脑区白质结构的改变与CBCL及CSHQ具有一定相关性.

    遗尿症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技术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脑白质结构儿童行为量表

    集成机器学习模型联合磁共振视觉及DTI直方图预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IDH表型的研究

    韩鑫李笑然卢洁
    51-5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堆叠泛化整合磁共振视觉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直方图的集成学习模型预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表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2021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南确定的106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常规MRI及DTI影像,对常规MRI进行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visually accessible Rembrandt images,VASARI)特征评价,并测量DTI图像的各向异性分数、相对各向异性、容积比各向异性和平均扩散率的绝对值、相对值以及对应的直方图特征.采用递归式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和Boruta算法在训练集进行特征筛选,并基于堆叠泛化法将VASARI特征、DTI临床参数及DTI直方图的高斯朴素贝叶斯模型(Gaussian Naive Bayes,GNB)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集成,建立预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IDH表型的集成式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各模型性能.结果 106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50.05±15.17岁,54例男性)包括55例IDH突变型与51例IDH野生型.RFE与Boruta的级联递归降维分别筛选出6个VASARI特征、8个DTI临床参数特征及8个DTI直方图特征建立初级层分类器.基于DTI直方图的初级分类器的AUC最高(0.90/0.87,训练集/测试集),优于DTI临床参数构建的模型(AUC:0.83/0.78,训练集/测试集)和常规MRI视觉特征构建的模型(AUC:0.84/0.66,训练集/测试集).基于堆叠泛化的集成学习模型预测IDH表型的AUC最高(0.92/0.89,训练集/测试集).结论 基于堆叠泛化的集成机器学习模型融合常规磁共振视觉特征和DTI特征能准确预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IDH基因表型,辅助临床快速评估成人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胶质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集成机器学习异柠檬酸脱氢酶

    合成MRI联合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中的应用价值

    孙萌马文富葛鑫金一萱...
    60-6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联合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基因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为胶质瘤并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患者病例97例,其中IDH1突变型(IDH1 mutant,IDH1-mut)57例,IDH1 野生型(IDH1 wildtype,IDH1-wt)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前后的 syMRI及 APT扫描,并测量其定量参数T1-pre、T2-pre、T1-post、T2-post与APT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各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单一参数及联合参数对IDH1基因状态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比较各参数AUC的差异.结果 IDH1-wt胶质瘤APT值、T1-pre高于IDH1-mut胶质瘤(P均<0.05);IDH1-wt胶质瘤T1-post、T2-post低于IDH1-mut胶质瘤(P均<0.01);T2-pre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在所有单一参数中,APT值对 IDH1-mut 与 IDH1-wt胶质瘤的诊断效能最高,AUC 为 0.867,高于 T1-pre、T1-post、T2-post(AUC 分别为0.620、0.811、0.723);多参数联合预测模型(T1-pre+T1-post+T2-post+APT)的AUC为0.886,敏感度为80.7%,特异度为85.0%,高于任何单一参数.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多参数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T1-pre、T1-post、T2-post值(P均<0.05),而与APT的AUC无显著差异(P=0.208).结论 syMRI联合APT有助于术前无创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状态,两者联合应用诊断时效能最高.

    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合成磁共振成像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异柠檬酸脱氢酶1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