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1、T2 mapping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进展

    泥鲁莹张前曹赫姜兴岳...
    198-20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随着再灌注治疗和血运重建技术的普及,AMI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改善,但患者的病死率仍然较高,因此AMI的早期、准确诊断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提倡使用心脏磁共振定量技术,包括T1、T2 mapping技术,它们可以准确定量评估心肌组织特征,为诊断AMI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相比于传统心脏磁共振技术,该技术可以直接测量T1、T2值,定量评估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准确评估心肌梗死对于治疗AMI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T1、T2 mapping技术的原理及其在AMI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T1mappingT2mapping心脏磁共振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研究进展

    贺志远王唯伟孙占国
    203-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对内分泌治疗和常规化疗不敏感.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已被证实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NAT中获益.因此,治疗前或治疗初期预测NAT疗效并尽早调整NAT不敏感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无创、多序列和多参数成像优势,是目前乳腺癌诊断及NAT疗效评估的常用检查方法.本文就MRI在HER-2阳性乳腺癌NAT疗效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局限性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以期为将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

    合成MRI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黄越李锋
    20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MRI(synthetic MRI,SyMRI)是一种日渐成熟的定量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在短时间扫描内获得多种对比加权图像重建,可以直接获得反映组织生物物理特性的定量参数.该技术所获得的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在乳腺良恶性鉴别诊断、分子分型评估、组织学分级预测及预后评价发挥重要价值,现临床实践越来越广泛.本文就SyMRI技术原理及其在乳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开综述,期望能够帮助影像医师更全面地了解乳腺癌相关影像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精准的影像学信息.

    磁共振成像乳腺癌合成磁共振成像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新辅助化疗人工智能

    影像学预测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张晓烨贺业新
    216-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肝切除术已成为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不断改进,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仍然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最严重的原因.准确预测PHLF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影像学预测PHLF的研究进展,从形态、功能影像学和人工智能角度进行分析,旨在增进对PHLF的理解,力求降低其发生率.

    肝切除术肝衰竭影像学人工智能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为相关卵巢癌的MRI诊断现状及研究进展

    刘思萌赵德利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的盆腔慢性疾病,对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可产生巨大影响.当EMs良性病灶发生恶变时,由EMs恶变引起的卵巢癌在临床上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相关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既往研究对"EMs恶变为EAOC"这类疾病的关注度和认识度不足,因此如何通过多模态MRI系统性地甄别和诊断该类疾病成为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早期诊断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该类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现状,并详述不同MRI技术中的特征性表现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更合理、恰当地对EMs恶变为EAOC进行诊断和评估.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恶变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综述

    磁共振核奥氏效应在精准医学中的潜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赵楠楠许东元延根
    227-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光谱学中的核奥氏效应(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NOE)是能够提供分子内部和分子间距离与构象信息的关键现象.通过分析NOE效应,能够深入解析分子结构,尤其是复杂生物分子和药物分子的三维构象,这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精准医学的迅猛发展,NOE效应在药物设计、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日益凸显.本文综述了 NOE效应在精准医学中的多方面应用,重点分析了其在药物分子与靶标蛋白结合方式的解析、病理状态下生物分子构象变化的检测,以及个性化治疗中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等方面的贡献.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研究和实验数据,进一步阐述了 NOE效应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本综述展示了 NOE效应在现代医学中所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并指出其未来在精准医疗中可能的突破点,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胶质母细胞瘤阿尔茨海默病核磁共振核奥氏效应磁共振成像精准医学

    《磁共振成像》杂志2025年征订启事

    2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