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脏磁共振对比增强电影序列对合并微血管阻塞STEMI患者的诊断价值

    胡莹莹郭勇孙峥赵丽...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磁共振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contrast enhancement-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CE-SSFP)电影序列对老年合并微循环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合序列参数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对MVO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3年3月50例STEMI患者(STEMI组)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E-SSFP电影序列的短轴位、四腔心位、两腔心位扫描.收集与患者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0例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在CE-SSFP序列上对两组心肌、血池进行定性、定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STEMI组和对照组间的一般资料和影像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E-SSFP序列对MVO的诊断效能.结果 STEMI组48例患者(96%)和健康对照组49例(98%)的CE-SSFP图像均可满足诊断条件;STEMI组的血池与心肌对比噪声比显著优于健康对照组(222.9±15.6 vs.170.1±14.9,t=4.631,P<0.05);CE-SSFP人工识别MVO的敏感度为91.38%,特异度为91.88%,约登指数为0.833;以2倍标准差评价MVO的敏感度为90.23%,特异度为89.94%,约登指数为0.802.两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和0.909.结论 CE-SSFP序列可定量评估STEMI合并MVO患者的图像质量,能提供有效量化识别MVO的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微血管阻塞心脏磁共振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磁共振成像

    不同翻转角和延迟时间对Gd-BOPTA增强肝胆期肝脏和胆道系统图像质量的影响

    任雪赵莹周丽萍左粲...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翻转角(flip angle,FA)和延迟时间对钆贝葡胺(gadobenate dimeglumine,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hepatobiliary phase,HBP)肝脏和胆道系统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肝脏Gd-BOPTA增强3.0 T MRI扫描患者病例.所有患者在注射对比剂后延迟60 min及120 min分别行FA为10°、15°、20°、25°、30° HBP成像,FA与延迟时间任意两两组合为10组.测量各组肝脏及胆总管的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和竖脊肌的SI及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计算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胆道-竖脊肌比值(bile to paravertebral muscle ratio,BMR);采用5分法对胆道的可视性进行主观评价.分别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加权Kappa检验评估两名观察者间所测数据及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进行各组SNR、CNR、BMR及主观评分多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进行各组SNR、CNR、BMR及主观评分的事后组内两两比较,对结果进行Bonferroni校正,根据统计结果选择FA与延迟时间的最优组合.结果 两名观察者除120min/FA15°组的SNR肝测量值的一致性为尚可外(ICC值=0.75),余各组数据测量及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均良好(ICC值均>0.75,Kappa值均>0.75).各参数在延迟120 min组均高于延迟60 min组;120min/FA30°组的SNR肝脏最高[63.91(49.44,77.15)],与60min/FA10°组和120min/FA10°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FA30°组的CNR肝脏最高[44.21(31.58,53.64)],与60min/FA10°组、60min/FA15°组、60min/FA30°组和 120min/FA10°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FA30°组的SNR胆总管最高[305.27(193.97,377.53)],与60min/FA10°组、60min/FA15°组、60min/FA20°组、60min/FA25°组、120min/FA10°组和120min/FA15°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FA30°组的CNR胆总管最高[278.66(180.80,357.20)],与60min/FA10°组、60min/FA15°组、60min/FA20°组、60min/FA25°组、60min/FA30°组、120min/FA10°组、120min/FA15°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FA30°组的BMR最高[14.75(11.55,17.87)],与 60min/FA10°组、60min/FA15°组、60min/FA20°组、60min/FA25°组、120min/FA10°组、120min/FA15°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结果显示,60min/FA10°组胆道的可视性最差,显著低于60min/FA20°组、60min/FA25°组、60min/FA30°组、120min/FA15°组、120min/FA20°组、120min/FA25°组、120min/FA30°组(P<0.05).结论 通过比较不同FA与延迟时间的组合,120min/FA30°组对Gd-BOPTA增强HBP肝脏及胆道图像质量显示最佳,增大FA与延长延迟时间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翻转角延迟时间钆贝葡胺磁共振成像肝胆期胆道

    压缩感知联合并行采集技术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在肝脏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方子榕陈秋雁叶灵余波...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 flexible,3D LAVA FLEX)屏气序列在肝脏MR快速成像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 招募28名健康受试者,采用GE Architect 3.0 T MR仪行结合PAT AF 2以及不同CS AF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的肝脏扫描.扫描序列分为五组,分别为PAT 2组和基于PAT 2的CS 1.2、CS 1.5、CS 2、CS 2.4组.由两位观察者分别对肝脏的水相、同相位(in-phase,IP)、反相位(opposed-phase,OP)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取肝门水平的同一层面,放置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于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及其同一相位方向的右侧竖脊肌.记录各个ROI的平均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竖脊肌的噪声强度(standard deviationg,SD)值,分别计算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fficient,ICC)分析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和测量数据一致性;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主观评分间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比不同组间SNR、CNR的差异.结果 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及测量数据均为一致性良好(ICC>0.75).五组水相、IP和OP图的主观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五组图像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P=0.002,P<0.001),CNR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P=0.979,P=0.772,P=0.910).当CS AF=2.4时,水相、IP、OP图像的主观评分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1,P<0.001),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2,P<0.001,P<0.001).结论 随着CS AF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缩短,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基于PAT AF 2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临床推荐CS AF 2作为肝脏动态增强和IP、OP成像的扫描参数,并且比常规PAT AF 2的方案扫描时间下降44%,成像效率大幅提高.

    肝脏图像质量压缩感知并行采集技术加速因子磁共振成像

    脾脏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MRI表现一例

    王煜轩曹云太谭华清龙昌友...
    162-163,171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腹部肿瘤磁共振成像病例报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肠系膜神经内分泌肿瘤MRI表现一例

    张翼飞鲍海华龙昌友田鹏启...
    164-166页

    肠系膜神经内分泌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病理学鉴别诊断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动态功能连接的应用及进展

    张家仁顾晓瑜何莲马文敏...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是一组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癫痫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的全面性发作,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上表现为全面性或双侧对称性异常放电,而常规MRI检查为阴性.随着MRI新方法的逐步运用,如今在IGE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作为一种新的脑网络分析方法,逐渐被应用到神经科学研究中,用于分析认知功能障碍与动态信息传递及整合方面的关联性,为人们进一步了解IGE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见解.在此,本文对近些年来有关IGE的DFC研究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IGE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网络功能网络动态功能连接脑电图

    多参数MRI和机器学习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黄晶罗天友
    17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年龄相关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发病率不断升高.CSVD通常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多参数MRI和机器学习在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辅助诊断和发病机制探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阐明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及其早期诊断提供全面、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磁共振成像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机器学习

    基于多模态MRI在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研究进展

    侯钧宝史奇叶王杨彭晓涵...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是一种可见于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的阵发性步态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针对其发病机制以及病程中脑结构功能变化至今尚无明确的阐述.近年来以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三维T1加权成像(3D T1-weighted imaging,3D-T1WI)和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为主的多模态MRI技术广泛运用于神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究,为探索FOG的深层机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研究显示,视觉、运动和认知网络的改变与FOG的发生紧密相关.笔者旨在通过查阅分析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多模态MRI探索帕金森病FOG患者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研究进行综述,讨论当前FOG研究仍值得商榷之处,为今后通过多模态MRI更全面解释其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成像功能连接脑网络

    神经黑色素敏感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进展

    王晓然张福兰马景旭
    183-187,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黑色素敏感MRI(neuromelanin-sensitive MRI,NM-MRI)是一种无创可视化脑内神经黑色素(neuromelanin,NM)含量变化的新兴技术,对颅内NM的变化具有敏感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表现为黑质中含NM的多巴胺神经元损失,NM减少.NM-MRI能够检测到颅内NM含量变化,间接提示多巴胺神经元活性状态.NM-MRI在PD诊断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就近年来NM-MRI在PD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期待随着NM-MRI技术的成熟,早日成为辅助临床PD诊断的影像学工具,同时对PD病理机制研究作出贡献.

    帕金森病神经黑色素黑质神经黑色素敏感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

    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的神经影像研究进展

    孙楚楚陈楠贺珣
    188-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发病机制一直不明确,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客观反映SCI-NP患者脑脊髓环路的变化,对揭示NP患者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并将为临床SCI-NP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和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对SCI-NP脑脊髓环路在功能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了解SCI-NP神经影像学表现的研究现状,从而为以后SCI-N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脊髓损伤神经性疼痛脑-脊髓环路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