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双参数MRI评估直肠磁敏感伪影对前列腺癌诊断影响的研究

    汪征胡磊陆蓬刘松...
    134-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直肠磁敏感伪影对于前列腺癌主观评价和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deep learning-based computer aided diagnosis,DL-CAD)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85例行双参数MRI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片获得病理结果,由三组不同年资放射科阅片医师(阅片者1~6)分别依据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PI-RADS)v2.1版对前列腺MRI上的可疑病灶进行独立评审.另外两位阅片医师(阅片者甲、乙)对MRI上是否存在直肠伪影以及伪影程度进行评分.构建基于前列腺MRI的DL-CAD诊断模型评估直肠伪影对于深度学习诊断模型的影响.采用加权Kappa系数进行直肠伪影评估的一致性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资阅片医师PI-RADS评分、直肠伪影评分差异.采用多读者多病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multi-reader multi-cas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MRMC-ROC)比较不同阅片者的诊断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DL-CAD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值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85例患者,其中前列腺癌组共199例,良性病变组共486例.在主观评价方面,低年资阅片者1的AUC无伪影为0.772,AUC有伪影为0.6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低年资阅片者2的AUC无伪影为0.809,AUC有伪影为0.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而中高年资阅片者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的直肠伪影评估方面,所有医师的诊断效能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71≤P<0.973).基于主观评分标准,两位医师对直肠伪影评分一致性为0.851.在直肠伪影亚组分析方面,外周带无伪影区域AUC高于有伪影区域(阅片者1:0.754 vs.0.532;阅片者2:0.771 vs.0.580),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度学习方面,DL-CAD的AUC无伪影为0.794,AUC有伪影为0.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AD的AUC轻度伪影为0.546,AUC中度伪影为0.590,AUC重度伪影为0.481,轻、中、重度伪影对DL-CAD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磁敏感伪影对于主观视觉评价及DL-CAD评估均有显著性负面影响,对于主观视觉评价和DL-CAD评估影响方式存在差异.

    直肠磁敏感伪影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深度学习

    DCE-MRI联合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徐晓倩刘凤海康立清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LN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4 例经病理证实为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PLNM组与无PLNM组原发肿瘤DCE-MRI及IVIM-DWI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 PLNM组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t=6.203,P<0.001)、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t=3.944,P<0.001)、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Z=4.393,P<0.001)、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Z=2.312,P=0.021)低于无PLN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Ktrans(P<0.001)、f(P=0.003)、ADC(P=0.031)是宫颈癌PLN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Ktrans、f、ADC预测PLN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8、0.707、0.745;与单一参数相比,三者联合预测PLNM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86.8%.结论 早期宫颈癌原发肿瘤DCE-MRI的Ktrans、Ve及IVIM-DWI的f、ADC有助于鉴别PLNM.独立危险因素Ktrans、f、AD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动态对比增强

    合成MRI在O-RADS MRI 3~5分卵巢附件肿物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

    李海蛟曹崑李晓婷孙楠...
    148-1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合成MRI(synthetic MRI,syMRI)对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varian-Adnexal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O-RADS)MRI 3~5分的卵巢附件占位良恶性鉴别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盆腔占位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共计附件肿块126例,所有占位的O-RADS MRI评分均为3~5分.以手术病理或至少1年的随访结果为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3.0 T MRI扫描仪上进行盆腔MRI扫描,包括sy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在附件区病灶的实性成分的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以获得syMRI定量参数[T1、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T2*、R2*]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参数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syMRI及syMRI+ADC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及模型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 入组100例患者共126个病灶,其中良性55例,恶性71例.T1、T2*、R2*及ADC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鉴别卵巢附件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 0.73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52~0.826]、0.780(95%CI:0.698~0.862)、0.783(95%CI:0.699~0.866)及0.674(95%CI:0.576~0.772).syMRI及syMRI+ADC模型的AUC分别为 0.860(95%CI:0.791~0.929)及 0.879(95%CI:0.818~0.940),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高于ADC值(P<0.05).结论 syMRI在鉴别O-RADS MRI 3~5分卵巢附件病变的良恶性中具有很好的效能.

    卵巢肿瘤磁共振成像合成MRI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鉴别诊断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MRI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新骨形成进展

    李翊宋丽文赵英华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在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MRI冠状位T1序列图像预测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arthritis,axSpA)患者新骨形成进展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为axSpA的351例患者的初诊和随访1年、2年或3年的MRI图像,以8∶1∶1的比例随机分入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开发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fpn-YOLOv8模型,同时构建三个基线模型(YOLOv8、YOLOv7、Faster-RCNN)用于同Bifpn-YOLOv8比较模型效能.使用全类平均准确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F1分数、准确度、召回率、具体情境的常规物体(Common Objects in Context,COCO)指标评估各模型预测新骨形成进展的性能.其中,mAP50 和mAP50:95 分别代表不同交并比阈值下的全类平均准确度,COCO指标的平均准确度(average precision,AP)如AP,AP50,AP75同理.结果 Bifpn-YOLOv8模型在验证和测试集上均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性能.同基线模型相比,该模型在测试集上取得了最优的mAP50和mAP50:95,为83.8%和50.4%,结果同三个基线模型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样,Bifpn-YOLOv8模型在测试集上获得了较基线模型更优的COCO指标,AP、AP50、AP75 分别为50.5%、82.3%、58.6%.结论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Bifpn-YOLOv8模型可以利用MRI图像有效预测axSpA患者SIJ新骨形成进展,该模型有望成为评估新骨形成进展的临床工具,辅助医师对axSpA患者进行临床决策和管理.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注意力机制磁共振成像深度学习

    胸椎管内恶性色素性神经鞘膜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黄渭涛韩小伟朱希松
    162-164,167页

    椎管硬脊膜恶性色素性神经鞘膜肿瘤磁共振成像

    腰椎良性脊索细胞瘤一例

    柳庆景梦园雒攀周俊林...
    165-167页

    骨肿瘤良性脊索细胞瘤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进展

    王露刘芮杉廖娟李宏伟...
    168-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dolescent-onset schizophrenia,AOS)属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范畴,是指发病年龄在13~18岁之间的精神分裂症,与成人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相比,其症状更不典型,程度更严重,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更差,并且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是一种操作便捷、无创客观且受试者易于配合的MRI技术,它能够从局部和整体反映脑神经元的自发性活动情况,为AOS神经病理学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本文从功能分离分析和功能整合分析两方面展开,围绕rs-fMRI在AOS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一定线索和依据.

    精神分裂症青少年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在肥胖症中的应用进展

    李鑫孙永兵周菁和俊雅...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症及减重后不能维持健康体质量的核心因素多为食物成瘾,食物成瘾在神经影像学中表现为奖赏网络与认知控制网络间神经环路的失衡.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 tim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urofeedback,rtfMRI-NF)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反馈技术,已被应用于其他物质成瘾领域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中.在食物成瘾肥胖症中,rtfMRI-NF同样具有重塑异常脑功能、改善摄食行为并达到减重效果的潜力.本综述总结了肥胖患者食物成瘾的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模型,探讨应用rtfMRI-NF作为其潜在治疗工具的可行神经靶点,并回顾了rtfMRI-NF在肥胖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rtfMRI-NF在肥胖中的治疗策略和临床指导提供参考.

    肥胖食物成瘾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磁共振成像奖赏功能

    磁共振3D-T1WI及扩散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琳钦段欢芹邱丽华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记忆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早期诊断、预防及延缓AD的进展至关重要.近年来,MRI已广泛应用于AD及其他认知障碍领域的研究,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dimensional T1 weighted imaging,3D-T1WI)、扩散MRI可以客观、间接地反映异常的大脑结构变化,为解释其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从3D-T1WI、扩散MRI在AD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从多个角度探索AD患者脑结构变化及病理生理机制,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成像三维T1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脑结构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诊断

    定量磁化率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及病程进展跟踪中的应用研究

    王瑞奇詹逸珺裴建
    187-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i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脑内铁稳态失调被认为是AD重要的病理学特征之一.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作为一种无创MRI技术,对铁的存在非常敏感,能够以高空间分辨率来量化局部组织磁化率.近年来,QSM技术已经对不同脑区的磁化率以及与其他病理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分析铁稳态失调对AD病理的影响以及QSM技术在AD早期诊断及病程跟踪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的神经影像学依据.

    阿尔茨海默病定量磁化率成像磁共振成像铁稳态失调脑铁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