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模态心脏磁共振在非致密性心肌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李佳琪曹金凤祝令称刘杨颖秋...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致密性心肌病(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NCCM)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但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能够提供心肌结构、功能、活性以及组织定量等多方面的信息,在心肌病领域发挥出独特优势.本篇综述围绕NCCM相关的CMR技术展开,就常规CMR技术及CMR新技术在NCCM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予以总结,旨在深入探讨NCCM的发病机制、提高早期检出率,进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希望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工作,为新技术在该病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非致密性心肌病心脏磁共振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预后评估

    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王傲赵思奇张莫云张丽娜...
    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现已位居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率之首,临床上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而术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不仅从大小、边缘形态及皮质厚度等常规影像特征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还利用功能成像方法了解淋巴结的微观结构信息、量化性评估淋巴结异质性等.此外,新兴的影像组学、影像学联合人工智能可以获得更多参数,在腋窝淋巴结的研究中取得了更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文就术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总结各成像序列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为后续的影像科学研究提供新方向.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新辅助化疗

    基于不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杨珂苗重昌
    189-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女性肿瘤发病中居于首位.目前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乳腺检查中,且较其他影像学检查具有显著优势.影像组学是近十年来研究的热点,可提取出人眼识别不了的影像特征,为乳腺病变提供定性诊断.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显著价值,本综述主要详细阐述了基于不同MRI技术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回顾了近年来基于不同MRI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在乳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等方面的价值.本综述能够为乳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等提供有效信息,为乳腺病变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助力尽早实现精准医学.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良恶性病变诊断

    基于非高斯分布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婉儿柴瑞梅
    194-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已经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广泛应用.由于传统DWI难以准确反映偏离高斯分布的水分子扩散信息,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讨非高斯分布模型DWI在HCC中的作用.此成像技术应用从神经系统拓展到体部,目前部分已应用于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分类、分级、评价治疗反应、预后评估等方面.基于此,本文就非高斯分布模型DWI在HCC中的研究现状及技术原理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分析先进的扩散技术在HCC应用中存在的挑战,推动非高斯分布模型DWI在HCC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此外还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探讨.

    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非高斯分布模型

    MRI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量评估研究进展

    刘冠辰张红霞
    20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NAFLD主要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两种亚型.NASH是NAFLD的进展形式,可进一步促进肝纤维化并增加发生肝硬化的风险.因此,准确地区分出NAFL和NASH以及评估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对于预防疾病的进展和不良后果至关重要.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肝脏评估方法,可以提供肝脏解剖学、功能及代谢信息,对于NAFLD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MRI-PDFF)、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及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的技术原理并总结了这三种定量成像技术在NAFLD评估中的研究现状,旨在讨论MR定量成像技术在NAFLD评估中的优势及面临的一些挑战,为MR量化NAFLD病理改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

    肝细胞癌影像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刘瑜李洁董春娇潘鑫月...
    205-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HCC的诊疗预后与肿瘤基因突变状态密切相关,但传统的HCC基因突变状态检测以有创方法为主.近年来,影像基因组学得到快速发展,能够将基因突变状态与肿瘤组织成像特征关联,为HCC基因突变状态的无创预测带来了希望.目前已有许多针对HCC相关基因突变的影像基因组学研究,但尚未对其研究方法及结果 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本文综述了基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影像基因组学技术在无创性评估HCC的基因突变状态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及HCC患者的高效临床决策与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肝癌肝细胞癌影像组学影像基因组学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诊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龙蝶华丽陈绍俊陈海辉...
    211-217,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像组学通过挖掘大量人眼无法识别的信息,能够帮助识别传统影像难以鉴别的病变,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信息,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文章结合结直肠癌病理诊断和分期,分别对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中诊断的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结直肠癌影像组学诊断磁共振成像

    MRI在子宫肉瘤术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李琛蓉毕国力毕秋刘秀兰...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s,US)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程度较高的间质性肿瘤,发病率低,预后差.随着微创、无创治疗及精准医学的发展,术前准确识别US将有助于临床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本文将对MRI常规序列、功能成像技术以及基于MRI的人工智能分析在US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及影像科医生了解US影像诊断相关的研究现状,为实现精准医疗奠定基础.

    子宫肉瘤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

    MRI在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赵海峰赵祥博杜雯娟张皓...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腰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MR技术常用于椎间盘退变及其并发症的常规诊断.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定量技术的发展,基于T2WI的纹理分析以及各种MR定量技术逐渐成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早期诊断、致痛性椎间盘识别以及治疗方案决策、椎间盘再生医学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多模态影像融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有望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椎间盘新兴治疗的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致痛性椎间盘的高特异性识别序列如CEST、MRS等的应用以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与脑功能结合研究也将带来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本文重点对T2WI、定量MRI等MRI技术在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予以综述,旨在为其早期诊断和椎间盘再生医学疗效评估提供更具潜力的MRI技术支持.

    腰痛椎间盘退变椎间盘源性腰痛磁共振成像定量技术早期诊断

    影像组学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赵祥博赵海峰杜雯娟张皓...
    230-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影像学方法难以深入分析肿瘤内部信息.近年来,影像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通过高通量提取和分析医学影像中的定量特征,为深入挖掘肿瘤内部信息、揭示肿瘤微环境异质性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影像组学有望成为MM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策略.本综述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概述了影像组学在MM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反应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临床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未来影像组学在MM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影像组学多发性骨髓瘤预后预测精准医疗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