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标准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标准化
《测绘标准化》编辑部
测绘标准化

《测绘标准化》编辑部

季刊

西安市文谊东路334号

测绘标准化/Journal Standardization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系统组合的RTK定位对不同长度基线性能的评估研究

    李兆哲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多系统进行全球导航卫星定位可以增加空中可用卫星数量,从而改善卫星定位几何模型.本文在GNSS不断建设与完善的背景下,对亚太地区BDS/GPS/Galileo/QZSS四系统组合的实时动态(RTK)定位性能进行评估与分析.首先,亚太地区BDS卫星数多于GPS和Galileo,BDS定位精度因子优于GPS和Galileo,四系统组合RTK定位时,卫星可见性和定位精度因子最优.四系统组合RTK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香港CORS监测网6条不同长度基线的定位精度无明显差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四系统组合RTK在亚太地区E、N、U方向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4.0 mm、2.2 mm、10.9 mm,定位精度符合RTK规范要求.

    BDSGPSGalileoQZSSRTK定位不同长度基线定位精度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精度分析

    宋美娟李林阳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运行,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得以广泛应用.为有效评估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精度,本文分别基于运动学法、动力学法和简化动力学法对低轨星载北斗观测数据进行了精密定轨处理,并通过重叠弧段法进行内符合精度评价,然后采用不同定轨方法对比的方式对精密定轨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种精密定轨结果的位置互差均方根误差为1.4 cm,最大位置互差7 cm,说明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密定轨精度可达到厘米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轨低轨卫星重叠弧段

    基于SWAT模型的城市化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吴子璇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水文环境问题.本文基于200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探究北江流域(珠江的支流)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所导致的水文效应差异.研究表明:1)2000-2015年北江流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年际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扩张导致了地表径流量、蒸散发量增加以及其土壤水含量和侧流量的降低,年内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量和蒸散发量增加以及土壤水含量和侧流量降低,并呈现显著季节性差异;3)2000-2015年北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趋于破碎,景观异质性增加,导致地表径流量的增加.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增加景观类型的聚集程度及优势度,降低城市用地面积扩张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所带来的危害.

    北江流域SWAT模型景观指数水文效应

    基于最优光谱指数构建比叶质量反演模型

    付智华李爱国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叶质量(LMA)是植物叶片最基础的功能性状,与植物的许多生理反应密切相关,植物叶片干物质含量快速、准确估测对监管作物长势及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lopex93数据库中330条样本数据,构建典型光谱指数差值指数(DI)、比值指数(R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修正归一化指数(mNDI)、修正简单比值指数(mSR)这5种典型的光谱特征指数,采用相关矩阵法,提取不同LMA下敏感性高的波段特征组合.再采用线性回归构建反演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RI(1 870,2 280)、NDVI(1 870,2 274)、mSR(1 874,2281)三个特征光谱指数构成的变量输入组合最优,单变量相关性均大于0.8,模型R2达到0.784,RMSE最小,为0.001 2.这表明模型精度较高,可为大面积监测叶片的比叶质量提供参考.

    高光谱遥感比叶质量估算模型光谱特征指数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严瑾魏采用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的优劣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宁夏为研究区,基于绿度、湿度、热度、干度因子,计算区域遥感生态指数(RSEI),划分生态质量等级,并对RSEI和生态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20年宁夏大部分地区生态质量等级为中等及以下,生态质量等级为良好和优的区域较少;宁夏总体生态质量呈现稳定状态,少部分区域生态质量变差,变化频繁的区域分布在银川平原北部和西部地区及卫宁平原北部地区.本研究可以为宁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生态环境遥感生态指数生态质量

    基于AHP的突发事件救援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许文婧马红利王博李卓冰...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陕西省安康市在面对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时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能力,本文在全面评估该市的应急管理能力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包含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形条件、人口密度、路网布局、水系分布、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队伍等7个核心要素的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通过构建判断矩阵明确了各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还计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具体权重,为当地政府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应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救援效率和效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应急救援能力层次分析法应急救援能力评估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牛宵江娜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人为干扰度划分方法,选取合适指标,构建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500 m× 500 m格网作为评价单元,采用2015-2020年六期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运用熵权法确定单个指标的权重,得到景观生态安全指数(LESI),并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对保护区内景观生态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期间,保护区的景观生态状况得到逐步改善,尤其是2020年,不仅生态安全指数全部提升到良好及以上水平,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更好的趋势.

    景观生态评价地理国情监测人为干扰度格网评价单元

    空天地网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在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中的构建和应用

    邓从斌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在实时数据获取、违法行为精确定位与智能识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实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和早处置"的业务目标,本文利用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监测设备,以及3S、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设计并搭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违法图斑的自动识别、定位,以及违法行为的巡查执法,使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更加科学、有序和高效.

    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空天地网一体化信息平台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信息化治理方法探讨

    江小连王亚磊王歌姜代炜...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本文以我国中部某省为例,探讨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信息化治理方法,以提升监管服务效能.该方法通过建立空间数据库底座,开发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治理系统,以及内业处理系统、整治管理系统与外业核查举证App等应用子系统,借助信息链串联各业务环节,利用网络通信衔接监管与整治工作,以形成省、市、县协同治理格局.该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治理系统于2022年上线,注册用户37725个,监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44.09万件,实现了对乱占耕地建房违法用地初判、核实、举证、查处、整治复耕等环节的全流程监管,促进了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有效遏制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现象.

    乱占耕地建房空间数据库外业核查举证信息链协同治理

    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方法在新安江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杨春明张建新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数据结合数学模型评价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可用于辅助开展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本文利用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的方法,基于地理国情数据、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以及地质、土壤、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专题数据,选取地质灾害影响因子,对新安江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情况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方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能够较好地考虑到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保证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信息量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耦合方法进行新安江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评价表明,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河流两岸和道路沿线,该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较为吻合,可为新安江流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遥感监测信息量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影响因子易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