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目摄影精细化重构的无人机泥石流灾害探测技术

    邹杨董秀军张广泽李建强...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地质灾害探测中具有明显优势.本文采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作为平台,搭载五镜头多目摄影相机,探测获取了凉山州龙门沟泥石流形态、沟道、物源及分区等相关参数,阐述并讨论了五镜头多目摄影相机的优势和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泥石流灾害探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结论如下:①五镜头多目摄影相机与传统单目相机相比,具有能够从垂直、倾斜多个不同角度采集数据的优势,获取的高清影像数据经过精细化重构后生成的正射影像、三维模型纹理更加全面、分辨率更高;②利用精细化重构生产的正射影像和三维模型,解译出泥石流灾害区滑坡、崩塌、岩堆、危岩落石物源总计21 处,并根据平均厚度和面积估算出各物源物质的净储量和动储量,为防治设计提供了数据基础;③无人机航测技术具有机动灵活、应急性强、勘察范围大、可溯化强、飞行成本低等优势,在灾害探测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意义.

    多目摄影垂起固定翼精细化重构泥石流

    小尺度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无人机精细化识别方法与实践

    黄海峰张瑞周红易武...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小空间尺度范围内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山区地质灾害,提出了一套基于小型无人机摄影测量的精细化隐患识别方法.首先,针对工作区开展至少两期无人机摄影测量作业,经处理后得到实景三维模型、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表面模型(DSM)等精细化成果;其次,以两期DOM与DSM变化检测为主实现灾害体识别;然后,基于灾害体共性特征建立典型识别标志,并依此采用三维实景目视解译为主方法实现孕灾体识别;最后,通过地面核查确认或排除隐患.将该套方法应用到三峡库首秭归泄滩河左岸顺向斜坡区域,共识别出10 处不同类型隐患,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孕灾特征无人机变化检测

    知识图谱驱动下的多源遥感滑坡隐患识别

    李永鑫王德富马志刚范亚军...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遥感数据可被获得并有效地运用于地质灾害体的识别,尤其在滑坡隐患识别中广为应用.综合利用InSAR和光学遥感数据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是近期研究的热点.传统识别过程完全依靠解译人员的工作经验,其主观性较强,无固定的识别逻辑遵循.本文基于SBAS-InSAR与光学卫星影像,通过分析滑坡隐患识别过程,构建滑坡识别知识图谱和识别提取矩阵模型.在知识图谱逻辑驱动下对"光学遥感+InSAR"组合识别的滑坡隐患进行区域空间特征分析,为滑坡广域识别提供了具有半定量化提取指标意义的参考执行方案,实现了滑坡隐患识别从完全主观到半定量化的识别过程.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滑坡隐患InSAR光学影像知识图谱遥感识别

    书讯

    18页

    基于InVEST模型的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时空分异研究

    彭云妮桑会勇翟亮张紫怡...
    19-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格局,而土地利用/覆被(land-use/land-cover,LULC)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碳循环.本文在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 的支持下分析了2000-2020 年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利用InVEST模型模拟了碳储量时空变化,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20 年京津冀地区耕地和人造地表变化面积最大,分别为减少340222.124 hm2 和增加246333.493 hm2;②京津冀地区2000、2010 和2020 年碳储量总值分别为1666.47×106、1654.63×106、1632.88×106 t,耕地流失和人造地表扩张是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③京津冀碳储量高值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林地区,低值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中心、津冀海岸带,以及河北省沧州和唐山的东部南部区域;④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碳储量出现高-高聚集的区域在研究区的北部和西部,在出现低-低聚集的区域中天津市东丽区和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弱化趋势.

    碳储量土地利用InVEST模型京津冀空间自相关分析

    综合生态与社会效益的辽西北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成效评估模型

    王雨昕孙灏许鹏孟健...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西北是阻止科尔沁沙地侵入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开展该区域生态治理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成效,本文建立了顾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沙化土地治理成效评估模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统计,基于建立的综合模型评估辽西北十县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成效,并依据遥感数据之间的交叉验证和野外调查结果,分析模型关键技术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①利用Landsat和Sentinel-2 数据,交叉验证模型估算的生态效益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发现相同指标结果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系数介于0.61~0.84,p<0.01;②模型估算的FVC与野外调查的植被盖度间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Pearson系数达0.76,p为0.016,表明了模型关键技术的合理性;③利用综合评估模型评估辽西北十县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成效时,发现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不稳定.综上,建立的成效评估模型较好地综合了沙化土地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其他生态治理成效或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提供参考,但针对不同区域时模型参数需加以调整.

    沙化土地后效评估辽西北地区多源遥感数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广西-东盟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高度反演及应用

    谢开翼陈瑞波王志莉王群...
    32-3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生态气候与碳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高度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参数.利用单一遥感数据获取森林冠层高度会受到多种制约.因此,本文使用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 提供的高质量离散森林冠层高度点,结合Sentinel-1、Landsat 8 及地形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建立不同影像特征组合森林冠层高度的回归模型,并分析各特征对森林高度反演的影响,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广西森林冠层高度制图.试验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数据可有效提高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精度,在所利用遥感数据中,特征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光学特征、地形特征、SAR特征,"L8+SRTM+Sentinel-1+邻域均值"特征组合的反演精度最高,加入邻域均值特征进行森林冠层高度反演效果最佳,随机森林模型能精确绘制森林冠层高度.

    森林冠层高度ICESat-2Sentinel-1Landsat8广西-东盟

    基于多时相光学遥感影像亚像素相关的边坡监测——以溪洛渡电站为例

    叶江李才艺高红旗徐卫红...
    38-4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电站高边坡监测是水电站灾害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基于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库区滑坡监测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卫星影像亚像素相关性算法获取地表形变位移场,能够克服SAR影像失相关因素,在水电站边坡监测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溪洛渡电站2015—2019 年5 期Google Earth影像和2019—2022 年4 期Sentinel-2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相位相关算法计算了边坡形变量,通过构建一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模型去除轨道误差等趋势性误差,获取了2016、2017 和2019 年溪洛渡电站下游边坡形变值.分析显示,两种影像提取得到的边坡形变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与谷幅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本文结果验证了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将亚像素相关性匹配技术运用于大型水电站边坡形变监测的可行性.

    边坡监测光学遥感影像亚像素相关趋势误差

    基于光流估计的"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固体废弃物识别方法——以河南省济源示范区为例

    张鹏强孙一帆常勍豪刘冰...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估计的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固体废弃物识别方法.首先,从序列数据的角度看待高光谱数据,引入DeepFlow光流估计技术提取光谱维度的亮度变化信息,作为更具判别性的光谱运动特征;然后,将提取的光谱运动特征与原始光谱特征相结合后输入至常用的支持向量机进行固废识别;最后,进一步提出固废识别后处理方法改善识别效果,并利用"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以河南省济源示范区为研究区展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对露天堆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大范围的快速精准识别,初步锁定济源示范区内存在固废遗留和违规堆放行为的11 个地域风险点,且识别精度优于传统的光谱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为后期人工现地勘察固废和"清废"行动显著节省了时间和工作量.

    高光谱遥感固废识别光流估计光谱运动特征珠海一号

    激光雷达探测输电走廊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张睿卓唐杰张思舒黄艳...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输电走廊环境监测和风险预警是电网防灾抗灾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激光雷达、物联网、无人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下,利用各种新型遥感监测与巡检手段进行输电走廊大范围、智能化巡检成为重要发展趋势.综合多种监测数据的线路安全风险评估与灾害预警,成为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论述了应用激光雷达技术进行输电走廊安全风险探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激光雷达在输电线路安全风险探测中的优缺点,讨论了激光雷达输电线路巡检和监测数据在输电线路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中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激光雷达电力巡检安全风险输电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