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球型摄像机瞬时视场的单点校正水位连续测量方法

    刘科利赵雪莹辛成章刘昌军...
    120-12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网络球型摄像机进行洪水监测成为当今水利建设的热点之一,摄像机需进行旋转、焦距的放大与缩小等操作,才能在多视场进行流速、水位、流量一体化监测.由于摄像机传动装置制造的缺陷,在多视场切换时会出现预置点不能准确复位的问题而产生隙动差,这给从单张影像上解析水位、流速造成较大偏差,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针对水位测量的隙动差校正方法.首先对预置点的水位尺进行精确标定,得到预置点水位方程参数,并在影像上选取两个特征明显的校正点;然后在连续监测中,将瞬时视场内校正点影像坐标按线性方法校正到预置点视场校正点;最后用预置点水位方程参数计算瞬时视场水位.经现场试验测试,不同瞬时视场校正点的影像坐标最大有8 像素隙动差,产生水位误差达5 cm,而经本文方法计算的水位误差约为 5 mm,说明本文方法对消减隙动差的影响是显著的.

    洪水监测隙动差线性校正水位方程水位精度

    利用地理流时空相关性分析揭示人群移动规律

    周洋孙潇萌陶然刘鹏程...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群移动流具有时空依赖特征,识别和定量刻画其时空相关性是揭示人群移动规律和对其进行模拟预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和讨论流的空间自相关和时空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在城市内部和省际两个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人群移动流时空依赖特征及其集聚模式.结果表明:①城市内部和省际的人群移动流均表现出强时空依赖性;②城市内部和省际人群移动流的高-高模式均以短距离流为主,低-低模式则是跨组团的远距离流;③相比于仅考虑空间依赖,同时考虑时间和空间依赖可以有效捕捉跨区域移动流,这在省际移动流的集聚模式分析中尤为重要;④时空相关性中的高-低和低-高模式可以识别流量随时间变化剧烈的流,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局部区域的异常流模式.本文结论进一步强调了时空相关性的优势及特点,可丰富地理流的探索性分析方法,服务于人群动态观测的移动规律和模式特征挖掘.

    人群移动流时空依赖时空相关性集聚模式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高陡边坡危岩体识别及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陈富强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凭借高精度、多视角还原真实地貌的能力,已在地形地貌测绘、城市三维建模、工程勘察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综合解译+落石轨迹模拟的综合研究评价方法,基于西藏某新建公路两侧高陡边坡实景三维倾斜模型,对该区域发育的危岩体开展了详细的解译分析,共识别危岩体 67 处,通过稳定性及其对下方公路威胁性分析,得出危岩体对该区域西侧中部、北侧坡面东部及南侧坡脚部分区域具有明显威胁性,易对公路来往行人及车辆造成危害.研究成果为现场危岩体清理、防护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有效弥补了现场人员无法到达、勘察作业困难的缺陷,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倾斜摄影高陡边坡危岩体综合解译稳定性评价

    多尺度地表覆盖下的碳储量变化监测对比

    詹远增王兴坤马彦冯存均...
    138-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地表覆盖数据开展碳储量变化监测存在的尺度效应问题,本文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研究了不同尺度地表覆盖数据在地表破碎且变化频繁区域的适用性.通过高分辨率影像获取的粗分类和细分类地表覆盖数据,与常用的中低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采用簿记模型分别计算了研究区近 13 年碳储量变化.发现基于中低分辨率地表覆盖计算的碳储量变化值相较于基于高分辨率粗分类地表覆盖,减少了 3 021.24 tC;基于高分辨率粗分类地表覆盖计算的碳储量变化值相较于基于高分辨率细分类地表覆盖,减少了685.43 tC.结果表明,在地表破碎且变化频繁区域,基于不同尺度地表覆盖计算的碳储量变化值存在显著差异,高分辨率细分类地表覆盖数据适用性更强.

    地表覆盖碳储量变化多尺度监测评估遥感

    基于动态蛇形-膨胀卷积模型的矿区地裂缝提取

    王晓宇蔡音飞胡海峰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动裂缝是煤矿地下开采造成的破坏形式之一.针对矿区地表环境复杂、无人机图像裂缝提取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融合动态蛇形卷积和膨胀卷积构建了全新的动态蛇形-膨胀卷积,并将其添加到现有分割模型的编码、解码结构,以优化整体网络模型结构;构建了矿区裂缝数据集,并在该自制数据集上进行裂缝提取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加入动态蛇形-膨胀卷积,可使模型的分割精度(平均交并比)提高14.96%,对于实现地裂缝准确提取具有实践价值.

    地下开采地裂缝无人机裂缝提取动态蛇形-膨胀卷积精度评价

    基于语义分割网络的冬小麦遥感分类及变化分析

    孙常建尚永福王石岩窦小楠...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机器学习作物遥感分类模型泛化能力较弱等问题,本文评价并验证了不同语义分割网络在光谱特征和光谱+植被指数特征下的济源市冬小麦遥感分类模型的性能和分类精度.结果表明,较单一光谱特征,基于U-Net++和DeepLab V3+的光谱+植被指数特征模型损失函数和IoU值分别降低和提高了 13.30%和 7.83%、7.80%和 5.54%.此外,基于U-Net++的 2020-2023 年冬小麦分类总体精度达 93.47%~95.60%,较DeepLab V3+和随机森林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提高了 0.12%~2.29%和4.84%~7.40%;景观度值也表明基于U-Net++的冬小麦分类结果具有更优的图斑完整度和紧凑度.最后,本文定量评价了不同年份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变化结果,为复杂地形条件下作物面积监测应用提供了方法支持.

    丘陵地区冬小麦Sentinel-2语义分割网络随机森林

    高海拔多山地区架空输电线路高密点云数据获取方法研究及应用

    杨刚吕宝雄杨振胤宁春晖...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海拔多山地区有人直升机、复合翼无人机作业相对航高较高、易受侧风影响、点云稀疏的痛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仿塔飞行"架空输电线路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获取方法,优化了传统的"仿地飞行"方式,对西藏藏中联网某 500 kV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进行了点云数据获取,经数据处理及分析,点云数据体素密度大,空间位置精度高.试验结果表明,大载重多旋翼无人机在高海拔多山地区进行"仿塔飞行"作业,在降低作业风险的同时,所获取的点云数据密度高、噪声小,且金具和导线微部特征明显;同时,该方法具有机动性高、稳定性强、作业风险低的优势,为架空输电线路精细化自主巡检及国家电网智慧化应用提供了支撑.

    高海拔多山点云体素密度激光雷达仿塔飞行双航线

    基于GAMMA软件二次开发的地表形变监测系统

    曾伟王泽平杨红磊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InSAR技术具有大范围、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与高程获取.GAMMA软件具有支持数据源丰富、处理功能全面、结果精度可靠和效率高等优势,是当前国际上常用的InSAR数据处理软件.但该软件采用命令行交互,操作命令繁杂、对专业要求程度高,不易于非专业用户使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界面友好、开源的QGIS对GAMMA进行二次开发.结合GAMMA提供的py_gamma库和QGIS提供的py_QGIS API接口,采用模块化设计、算法并行优化等技术,开发了一套界面化InSAR形变监测系统,并以西藏沃达地区106景哨兵1号数据进行处理试验,从软件性能和处理结果方面证明了基于QGIS和GAMMA二次开发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相关内容可为命令行用户界面软件转图形化用户界面提供参考.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QGISGAMMA二次开发

    基于GIS+BIM的新能源选址关键技术及应用

    王雷苗程广韩晓亮陈佳婧...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得以日益增长.由于项目设计环节涉及的要素众多,土地、地理位置制约下的新能源选址难度较大,面对新能源项目爆发式增长,传统选址设计方式亟须提高效率,保障新能源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基于GIS+BIM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分析,提出了新能源智能选址新的解决方案,基于GIS+BIM融合技术构建三维数字平台,通过平台充分分析地理位置、环境因数等多资源条件,实现了对新能源项目的全面评估和优化选址.应用分析表明,本文研究成果可确保选址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效率提高了15%,提升了选址精度,降低了成本,促进了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

    BIMGIS新能源数字平台智能选址

    智能驾驶高精地图数智化审查研究

    吴佳桐狄琳黄龙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驾驶高精地图作为地图的一种新业态,含有高丰富度、高精度、高鲜度的地理信息数据,事关国家主权、安全与利益.当前高精地图审查工作缺乏有效的自动化审查技术、标准数据库和制度保障,难以满足智能驾驶对地图鲜度的需求,会对智能驾驶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总结了智能驾驶高精地图数智化审查的发展现状,梳理了相关政策动态,系统分析了数智化审图的关键技术和规模化应用的难点,并结合地图审查业务模式,提出了针对智能驾驶高精地图的数智化审查技术路线,为实现高效、可靠的高精地图审查提供了参考.

    地图审查智能驾驶高精地图地理信息安全数智化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