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进ICP算法的激光雷达点云配准

    许哲董林啸吴家跃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ICP算法在激光雷达目标点云配准中存在匹配时间长,以及受初值影响导致该算法应用在无人车SLAM技术中容易存在定位精度不高和稳健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KD-tree算法的NDT-ICP算法.首先,通过Voxel Grid滤波对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平面拟合参数的方法去除地面点云;然后,利用NDT算法进行点云粗匹配,缩短目标点云与待匹配点云距离;最后,通过KD-tree邻近搜索法提高对应点查找速度,并通过优化收敛阈值,完成ICP算法的精匹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相比于NDT算法和ICP算法,在点云配准速度和精度上有明显提高,且在地图构建上精度和稳健性更好.

    无人车点云配准ICP算法NDT算法激光SLAM

    结合融合策略的光学影像道路提取技术

    王淑香林雨准金飞杨小兵...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像系统获取数据时一般无法兼顾空间和光谱信息,但当前的光学影像道路提取往往直接以融合后影像为数据源,聚焦网络结构、监督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未对融合效果在道路提取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融合策略的光学影像道路提取技术.首先,以端到端的"编码—解码"网络为基本结构,并结合输入数据的类别、数量等因素进行针对性改进与设计,为后续的试验验证提供训练和测试框架;然后,立足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注入偏好,选取4 种典型的影像融合方法,并以此为技术支持对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最后,在试验部分借助2 个公开数据进行了集验证,得出融合策略在道路提取中可有效提升量化评价指标的结论,同时对典型的道路重难点区域提取具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

    影像融合全色影像多光谱影像道路提取卷积神经网络

    融合多源空间数据的复杂场景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周保兴王兵张航钒马登月...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三维模型已经在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快速、精确地构建三维城市模型,满足城市精细规划和管理的需求,本文围绕快速、合理、准确地构建真三维模型这一主线,以城市地形和地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由地形到地物、由概略到精细的城市三维模型快速构建方案,实现了城市基础地形、建筑物和其他三维场景的快速建模,并基于Skyline平台对提出的建模思路进行了具体的实现,形成了完整的操作流程.

    多源空间数据数据转换融合建模点云数据倾斜影像

    基于VMD算法的GNSS-MR潮位反演方法

    简灵活王新鹏陶庭叶
    18-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GNSS-MR作为一种新兴的遥感技术,利用GNSS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多路径效应反演地表参数,近年来在潮位反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GNSS-MR技术在利用低阶多项式提取SNR残差序列时,由于提取方式过于粗糙,没有充分考虑GNSS干涉信号的特征,导致在卫星高度角较大时,提取的SNR残差序列含有部分非干涉信号,进而直接导致在LSP频谱分析时出现虚假峰值现象,造成反演失真.本文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可将合成信号自适应分解成一系列具有特殊物理意义的IMF分量的优势,提出了基于VMD算法的改进GNSS-MR潮位反演方法.通过对美国华盛顿州SC02 站100 d的潮位反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3 个基于VMD算法的潮位方法中,将VMD算法的分解层数设置为5 的VMD-5 反演方法具有最高的反演精度与稳定性,其RMSE为33.74 cm,相关系数为0.920 5,异常反演点数为40;较传统反演方法、VMD-4反演方法、VMD-6反演方法的RMSE分别降低89.80%、10.81%、48.48%;相关系数分别增加305.40%、2.30%、25.99%;异常反演点数分别降低83.67%、6.98%、14.89%.VMD-5的GNSS-MR潮位反演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传统反演方法存在的异常反演点数量,显著提高反演精度及时间分辨率,能够实现在卫星高度角较大时进行长期高精度的、高稳定性、高时间分辨率的潮位反演.

    GNSS-MR反演失真变分模态分解信噪比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图像局部特征提取的边坡异常监测技术

    林泊锟丁勇李登华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边坡险情的监测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图像局部特征提取的边坡异常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提取边坡自然特征物的二维坐标构成目标三角网络,以三角网络的变化区域圈定边坡险情范围,并提取变化范围内的同名特征点,以同名特征点的位移情况对边坡的变化进行描述.首先,拍摄边坡发生险情前后的图像,利用目标检测模型YOLOv5 识别边坡自然特征物,利用语义分割模型DeepLabV3+对提取的自然特征物进行语义分割得到其二值化区域,提取区域中心得到二维坐标,以所有自然特征物的二维坐标点阵构建目标三角网络,并以三角网络变化圈定边坡的变化范围.然后,利用图像特征提取技术,提取变化范围之内的同名特征点,并统计其位移距离与方向,以此反馈边坡的变化情况.最后,设计了试验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在真实的边坡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对边坡的变化进行有效监测,是边坡监测工程中的一种可行技术.

    边坡自然特征物监测三角网络深度学习特征提取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的太浦河水质反演

    梁文广吴勇锋石一凡王冬梅...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快速掌握太浦河水环境分布状况,本文以太浦河典型河段为试验区,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和实测水质数据构建悬浮物浓度、浊度、透明度等水质参数的数学统计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选取评价精度最高的模型对太浦河水质进行反演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与悬浮物浓度、浊度和透明度相关性最高的高光谱波段为880~900 nm,悬浮物浓度和浊度与各高光谱波段反射率相关性变化趋势一致,透明度与各高光谱波段反射率相关性绝对值变化趋势与前两者保持一致.②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中,比值指数模型效果最佳(试验集R2 =0.91,验证集RMSE=27.04 mg/L,验证集MAPE=47.04%);浊度反演模型中,同样为比值指数模型效果较好(试验集R2 =0.92,验证集RMSE=16.50 NTU,验证集MAPE=15.24%);透明度反演模型中,归一化指数模型反演效果最佳(试验集R2 =0.85,验证集RMSE=2.43 cm,验证集MAPE=8.38%).综合比较3 种水质参数的反演效果可知,透明度反演效果最佳,浊度次之,最后为悬浮物浓度.③反演的太浦河悬浮物浓度呈现总体偏低、东部部分区域偏高的特点;浊度总体呈现东部较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的特点;透明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西部和中部透明度较高,东部透明度显著降低.

    无人机高光谱ASD太浦河水质反演

    无人机载LiDAR点云密度对DEM精度的影响分析

    肖杰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载LiDAR点云数据是目前生产DEM的重要数据源.为进一步提升DEM构建效率,本文选取平地和山地两类地形作为试验区,利用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点云抽稀算法,对滤波处理后的地面点云数据分别按照80%、60%、40%等7 种地面点保留率进行抽稀,并用平均误差(ME)、标准差(SD)、均方根误差(RMSE)3 个指标,对不同抽稀比例下生产的DEM成果进行综合精度评定.结果表明:①平地地面点云密度达2 点/m2,山地地面点云密度达9 点/m2 时,生产的0.5m格网间距的DEM精度优于0.05 m;②随着地面点云密度的增加,DEM精度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当地面点云密度抽稀到1 点/m2 时,DEM精度快速下降.针对无人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大范围工程化DEM生产任务,该研究结论对降低数据获取成本、提升DEM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点云密度DEMLiDAR点云点云抽稀无人机载

    城市群花粉过敏网络关注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玥颜梅春徐嘉慧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花粉过敏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掌握相关信息,服务民生.本文结合百度指数、气象、遥感数据,分析8 个城市群2017—2021 年花粉过敏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并采用随机森林、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①时空特征:关注度每年高峰期在春季(4-5月);人口聚集的城市最高,在空间上聚集,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热点区.②与影响因素关系:有效范围内,温度升高、短时雷暴雨、空气质量差、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升高、夜间灯光强,关注度高;高湿、高风速、大雨、久雨,关注度低;夜间灯光相关性最高.③城市群方面:北方城市群的温度、沿海城市群的湿度、地形起伏大城市群的风速、南方城市群的降水、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的空气质量指数、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重要性大,夜间灯光都不可替代.④随机森林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适用于模拟关注度,各城市群R2 均在0.64~0.92 之间,RMSE、MAE均在1 以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比随机森林模拟效果更好.成渝城市群2 个模型拟合度均优,其次是京津冀、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本文的方法和结果可为花粉过敏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花粉过敏百度指数城市群夜间灯光光合有效辐射吸收分量机器学习模型

    基于SBAS-InSAR与MA-PSO-BP的南京河西地区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分析

    毕凌宇孙承志乔申
    48-5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南京河西地区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快及对该地区的沉降预测研究较少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与滑动平均-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MA-PSO-BP)的城市地表形变监测及预测模型.利用2020 年3 月—2022 年3 月的22 景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对南京河西地区进行沉降监测,获取研究区升降轨形变量,分析河西地区的沉降趋势与成因,并对监测得到的沉降值进行滑动平均插值,将其作为PSO-BP网络模型的样本输入,构建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城市长时间的沉降,南京河西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沉降速率为-25.3~20.5 mm/a.对比历史沉降研究,沉降趋势由北部向南部扩张,结合SBAS-InSAR沉降监测数据,分别与BP神经网络和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对比,样本数据经过插值后沉降预测模型的精度最高.

    地表形变监测预测模型滑动平均插值SBAS-InSARPSO-BP

    利用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的岩溶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焦晓萌张兵高阳郑铭轩...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绿度(NDMVI)、湿度(Wet)、石漠化(RDI)和热度(LST)4 个指数,构建了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IRSEI),以实现县域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于2003 与2023 年的县域尺度遥感影像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通过若干方面定量对比IRSEI与RSEI指数.结果表明,IRSEI包含了更丰富的山地植被与石漠化状况信息,能够更好地表征和评价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适合作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定量指标.研究区在2003—2023 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退化情况均有发生,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降了7.46%,生态等级由良变为中等.从空间分布来看,罗平县研究区生态质量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岩溶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绿度指数石漠化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