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学习的国产卫片图斑提取

    庞敏
    124-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国产卫片多时相、长时序、全天候、多源海量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高效、准确的卫片图斑提取方法.该方法在深度学习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地物目标语义分割模型和图斑提取智能算法群,实现了国产卫片图斑的特征、规律及属性的自动识别,完成了卫片图斑提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国产卫片图斑提取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后续图像处理、分析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深度学习国产卫片图斑提取

    基于NeRF的城市实景高精度三维建模技术

    孙建华李巍袁伟哲王峰...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将NeRF高精度三维建模应用于城市实景三维数字化重建,本文基于NeRF技术将大型场景划分为子NeRF,通过在场景内构造多个正八面体初始化多边形网格,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优化多边形面的顶点.训练完成后,得到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的权重,通过顶点优化对每个独立块进行不同层次的多边形网格细化.从视图范围捕获城市概览的卫星级图像到显示建筑复杂细节的地面级图像变化,构建面向城市细节层级(level-of-detail)和空间覆盖范围的多尺度数据,通过渐进式学习(progressive learning)神经网络体素渲染模型,使用多层感知器(MLP)实现体积密度和颜色的参数化,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实现预定义视角近平面和远平面之间光线的排序距离向量,实现大规模场景的实时交互式渲染.然后将GIS与NeRF相融合,为多数据融合、查询、分析、测量、标注和共享等任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实现即时、流畅地拖拽、缩放和360°无死角地浏览和观看场景,这种融合可以轻松地将各种数据源整合,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监测等三维场景中,以进行空间分析.

    三维建模NeRF神经辐射场训练渲染

    地理探测器方法下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李胤詹雅婷赵立鸿赵立科...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量分析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驱动力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地观测数据与人口、经济数据相结合,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8 市为例,基于2000—2020 年5 期Landsat影像、夜间灯光影像、年末人口总数和GDP,采用GeDetector对其近20 年间空间、人口及经济维度的演化及多尺度分化的进程进行探讨,分析土地城镇化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城镇化过程直接驱动地表类型的变化,且人口数量和GDP总量能够作为城镇化过程强度的定量指标;②夜间灯光(NTL)数据耦合人口或经济统计数据能够较好解释区域城镇化过程中的时空差异;③长江经济带(江苏段)沿江8 市城镇化过程经历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研究结果为引导城镇建设用地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地理探测器时空演变驱动因子

    一种基于光学几何和建筑物特征识别的倾斜摄影冗余航片筛选方法

    陈广亮谢运广刘禹麒蔡岳臻...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测区覆盖需要,测绘业界近年流行采用多目镜相机(以五目为主)进行倾斜摄影测量,从而使航测时间显著减少.但与此同时,五目相机会产生大量未覆盖测区范围的冗余航片,在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测区更为严重,导致大量冗余航片参与三维重建,耗费计算成本.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几何和建筑物特征识别的倾斜摄影冗余航片筛选方法,首先通过航片的内外方位函数计算航片在地表的投影范围,同时结合建筑物特征识别保留测区边缘的有效航片以保证建模质量.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复杂测区内判别约占整体照片量约70%的冗余航片,且在加入建筑物特征后可以减少三维模型失真、拉花等现象,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倾斜摄影航片筛选影像范围计算图像特征识别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的若干思考

    黄蔚张红平徐永王振...
    145-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地图是政府部门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集成了海量地理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权威、标准、统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的发展,各领域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天地图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新时期天地图建设需要着力解决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三者间的准确耦合问题.重点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与总体架构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持续演进,持续完善地理信息资源从离散、离线到集成、在线的服务模式,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地理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体系.

    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在线一体化

    高精地图道路交叉口拓扑连接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实践

    李月华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精度地图数据在自动驾驶行业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自动驾驶行业高精度地图道路交叉口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拓扑连接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动驾驶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道路场景特征快速发现道路交叉口拓扑连接问题的逻辑算法.采用道路交叉口内部连接算法,能较好地识别出道路交叉口各类遗漏连接的场景,实现了对大部分场景的有效识别和防护.基于几个城市地图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逻辑算法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挖掘出道路交叉口内拓扑连接问题,还能提前识别出试验室仿真和实车测试因为拓扑连接问题造成的地图断点问题.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领域的地图质检、仿真、测试等工序内,减少了自动驾驶降级次数,提升了用户体验,对后续自动驾驶道路交叉路口技术改进和感知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精度地图HD和SD融合关系道路交叉口地图匹配拓扑连接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能化信息服务设计与实践

    余晨曦忻静陈相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设计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能化信息服务的方案.针对目前便民生活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总体框架、信息建设标准、信息采集平台、信息表达方法、信息应用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重点设计,并以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为例进行了论证性实践.本文提升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能化信息建设的数据处理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推进全国范围内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奠定基础.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能化总体框架设计信息表达

    地理空间认知视域下政务地图编制方法

    吴雪涛郭婉君
    163-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虽然导航地图和电子地图被广泛应用,但传统地图因其确定尺度对用户空间认知更为友好,功能优势仍然突显.本文从地理空间认知出发,基于该领域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对省级政务地图应用服务情况的分析,提出政务地图编制设计的方法:①在遵循地图综合原则下,地图要素选取、表达、图面设计和注记的针对性设计;②开展制图表达地理空间分区与制图等级划分的基本方法,以满足政务地图设计中地理要素可视化表达要求;③通过制图要素表达分级,优化地图数据结构,满足地图编制快速配置需要,以及多尺度成图快速制图或单一成图尺度自适应空间表达的需要.

    地理空间认知地图要素选取地理空间分区制图要素表达等级

    上海城市智能化全息测绘探索与实践

    袁振超顾建祥王光耀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精细化、智能化为牵引,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本文首先结合上海市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工作,提出了城市智能化全息测绘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城市智能化全息测绘全息采集、智能处理、实体建库、知识服务和高效更新5 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最后展示了在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区级城市运行平台及街道级数字孪生等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成果.

    数字化转型城市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全息测绘数字底座地理实体

    北斗导航与定位虚拟仿真教学探索与实现

    岳哲程钢李克昭连增增...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北斗导航与定位教学过程中存在相关知识点抽象而难以理解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规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一种"认知-探究-应用"于一体的全过程、系统化、递进式的北斗导航与定位虚拟仿真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涵盖北斗导航系统原理、系统组成、导航定位、测距误差与消除,以及RTK高精度数字测图与应用等一系列教学内容.该教学方法可虚拟国家北斗重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促进理论实践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培养熟练掌握北斗导航定位知识并具备相关实践技能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北斗导航与定位虚拟仿真测绘工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