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遥感影像的鄱阳湖地形提取方法

    张龚泉岳建平刘胜男王海龙...
    62-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遥感影像进行湖底地形反演具有操作简单、处理周期短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里金法的湖底地形反演方法,以鄱阳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周边8个水位站的空间位置与水位间的相关性,获取湖区边界水位变化趋势,利用克里金法反演湖区边界点的水位,将边界点的水位作为高程点进行湖底地形反演,并用实测湖底地形数据验证反演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克里金插值法反演得到的湖底地形,交叉验证的误差标准平均值在0.2m以内;地形反演平均绝对误差在1m以内,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湖底地形反演且反演精度较高.

    湖底地形水位遥感影像水位反演鄱阳湖

    端到端堆叠沙漏网络的遥感影像建筑物轮廓重构

    张兴忆李佳田杨汝春陆大进...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如何以端到端可训练的方式重构建筑物轮廓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端到端多残差模块堆叠沙漏网络的建筑物轮廓重构方法.首先,采用多残差模块堆叠沙漏网络提取建筑物角点和边缘特征;其次,利用角点检测模块匹配对应角点的相对位置,以获取候选角点;然后,通过线段采样将候选角点生成候选轮廓线;最后,线验证模块利用候选线段及多残差模块堆叠沙漏网络得到特征图,并验证每个线段是否为建筑物轮廓线,以获得建筑物轮廓重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SpaceNet建筑物数据集上,本文方法能检测出建筑物角点及边缘,并有效实现了以端到端可训练的方式重构建筑物轮廓.

    建筑物轮廓重构堆叠沙漏网络残差模块角点检测线段采样

    复杂场景下农村道路裂缝分割方法

    张晋赫秦育罗张在岩宋伟东...
    74-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农村道路裂缝识别中存在训练样本数量少、场景单一、提取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本文首先依托辽宁省多年份实测道路图像数据,构建具有多种类、多场景的路面裂缝数据集(PCDs),以ResNet50为编码器、SegNet为解码器,构建路面裂缝图像识别模型Res-SegNet,通过增大卷积核的大小获取更丰富的裂缝信息,使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令模型更专注困难样本.然后采用分块预测方法提升裂缝在图片中的占比,使图片预测更加精细.最后通过网络模型和预测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Res-SegNet识别PCDs的测试集,在不同的场景中F值为0.691,使用Res-SegNet结合分块预测识别PCDs的测试集,在不同的场景中F值达0.753.

    裂缝识别深度学习数据集Res-SegNet模型分块预测

    超体素约束下的主动再学习LiDAR点云分类框架

    谭玉慧刘欣怡张永军
    79-8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点云分类的监督方法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人工标注成本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超体素约束下的主动再学习点云分类方法.首先,对点云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通过超体素约束下的主动学习方法选择训练样本并进行人工标注;最后,利用再学习方法进行后处理,通过迭代计算类别统计特征不断优化分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使用全部训练样本,超体素约束的主动学习方法可以在不足全部样本6%的情况下,达相同的分类精度,从而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标注成本,且经过再学习算法后进一步提高了分类精度.

    点云分类超体素主动学习再学习

    基于地表类型的山地海绵城市生态建设评估

    潘建平付占宝程卫华陆世安...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举措.但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仍在发展探索阶段,并未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目前,山地城市建设未充分利用地表类型信息及评估标准较少结合地形因素.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城市地表覆被类型和地形因素,建立山地海绵城市的生态评估指标.首先获取研究区域两时相地类信息;然后计算地类变化检测结果,并结合高程和坡度评估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最后经评估可知,在两时相间,绿地率增加了0.22%,不透水面率增加了0.46%,建设用地向中地势区间发展,同时获悉其余地类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绿地率增加,天然水体保护较好,透水面占比大于不透水面,生态建设与建设用地发展符合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山地城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表覆盖类型

    利用GRACE数据进行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耦合分析

    张玉鹏张永红刘青豪
    89-9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导致京津冀地区出现严重的地面沉降,为了分析地下水与地面沉降之间的耦合关系,首先利用GRACE-FO数据与GLDAS数据反演出京津冀地区2016—2019年地下水变化时序;然后利用MCTSB-InSAR技术反演出该地区同时段的沉降变化时序.通过试验分别获取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的差分变化序列和变化趋势线,并引入非弹性存储系数分析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当地下水迅速升高或降低时,地面沉降速率减小或增大;当地下水持续升高时,地面沉降接近停止.②沉降越严重的区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变化趋势的相关性越强.③由地下水变化引起沉降的能力,随沉降等级升高而变大,且该能力在不同沉降等级中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不同.

    GRACE地下水地面沉降InSAR耦合关系

    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进行桥梁挠度变形分析

    赵立都向中富周银马下平...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常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仅能获取有限数量离散监测点的几何变形,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局限性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桥梁变形体上的点云数据,经过精确配准,获取可靠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法得到桥梁线形,并通过两期线形叠差分析得到桥梁挠度变化.最后以跨度40 m+65 m+40 m的连续钢构桥实体工程为试验对象,利用本文方法发现该桥梁存在最小值为8 mm、跨中最大值为17.5 mm、平均值为14.9 mm的挠度变形.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密、计算效率高、简单实用.研究结果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

    桥梁健康监测挠度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滑动窗口

    复杂环境磁转向检测HDE辅助的RTK+IEZ行人定位方法

    张超江金光吴家骥谢东朋...
    101-10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环境下传统INS-EKF-ZUPT(IEZ)方法中存在位置及航向误差累积导致定位精度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能与RTK一同融入IEZ中的磁转向启发式航向约束(MTHDE)算法,并结合该算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四正交主方向场景的RTK+IEZ+MTHDE行人定位方法.在具有开阔地带、林荫道、林荫道及建筑半遮挡、室内等场景的约800 m矩形试验轨迹中,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RTK及MTHDE算法对IEZ的位置及航向进行了有效的修正,在12个参考点的试验轨迹中,该方法的平均平面定位误差为1.35 m,优于传统RTK+IEZ方法.

    足绑式启发式航向约束惯性导航组合导航RTK

    融合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的太原市建设用地变化因素研究

    张瑞李朝奎姚思妤李维贵...
    106-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地识别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及其背后的驱动力,对城市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以2000—202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对太原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然后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影响驱动力因子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除政策因素外,现有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变化还受到高程、交通、GDP、人口等因素的显著作用.太原市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布局不单是GDP变化、人口变化、海拔高度、公路网密度4个显著性因子均匀、独立、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具有空间异质性的各因子两两交互作用后增效的产物.本文成果有望为城市建设用地驱动力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太原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子

    CPU+GPU异构环境下数据密集型矢量多边形地理大数据并行框架

    徐云耘周琛李满春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面向CPU+GPU异构环境的数据密集型矢量多边形地理大数据并行计算框架(PFGAP).PFGAP将数据密集型矢量多边形地理大数据的并行计算分解为算子、数据、粒度、并行环境及任务调度5个模块,分别设计相应的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策略;通过封装并行计算实现细节及数据密集型多边形算子的快速并行化.试验采用多边形三角剖分、栅格化及投影变换作为测试算例,采用土地利用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在不同类型的并行环境中计算并行效率.结果表明,PFGAP能很好地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集、算子及并行计算环境.利用PFGAP实现的并行算法显著地降低了串行执行时间,取得了40.03的最优并行加速比.试验还分别测试了各个模块涉及的并行策略,结果表明取得的并行效率优于现有并行策略.

    地理信息系统矢量多边形空间计算CPU+GPU异构并行环境并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