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机融合智能的遥感解译生产新方法

    刘立董先敏刘娟文学虎...
    118-12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度学习与测绘生产技术深度融合为基本理念,本文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发展给现有遥感解译生产流程带来的变革,分析了现有软硬件环境下智能化生产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人机融合智能的遥感解译生产新方法.该方法突破了多GPU并行训练、滚动反馈训练和分布式微服务应用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了自然资源深度学习遥感智能解译平台和自然资源深度学习动态解译插件,并在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等测绘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生产环节,进行了规模化的生产应用.经过多个项目实践验证,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在遥感解译生产中,通过渐进式人机交互操作进行高效融合,不仅大幅减轻了生产人员工作量,还提升了遥感解译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为测绘生产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遥感解译人机融合深度学习测绘生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近20年哈尔滨市呼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分析

    艾敏景慧田禹东郭兰勤...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呼兰区1998—2018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ENVI、ArcMap等软件,采用监督分类、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法等方法,科学系统地分析了1998—2010、2010—2018、1998—2018年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并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呼兰区20年间呈居民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变化不大、林草不断减少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格局,且前8年的变化速度和幅度大于后12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人口因素.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分析遥感技术哈尔滨市呼兰区

    一种基于机载激光点云的门型电塔精确提取方法

    刘玉贤阮明浩闫臻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部门采用机载激光雷达及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方法,进行电力巡检、电力部件检修等工作.门型电塔为目前电力走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高压电塔.在无数据标签的电网点云数据中,对门型电塔进行精确点云提取是门型电塔日常维护的重要工作.本文从包含有地面、植被、电力线、门型电塔的电网点云数据入手,首先对点云进行体素化分割,对体素网格进行高程连续与高程阈值的筛选,并对电塔顶部进行扩展搜索,达到去除地面点及植被点的目的.然后根据门型电塔水平投影成条状的特点,利用门型电塔的圆柱杆塔部分得到门型电塔的水平投影直线,再通过距离阈值判断去除点云中多余的电力线点.本文介绍的方法实现了从无标签的电网点云数据中对门型电塔的精确提取,为进一步进行门型电塔的三维建模、维护检修等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无人机电力巡检门型电塔体素化水平投影

    地质雷达+三维测量内窥镜的城市道路病害检测与应用

    刘国超彭卫平杨水华胡周文...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道路病害体作为城市安全的重要隐患,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需及时予以检测和处理.地质雷达利用电磁波反射确定地下介质分布,以其无损、快捷及浅层高分辨率优势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病害检测中,但要对病害体作进一步处理,需要对病害体做进一步精细勘测.本文利用地质雷达在道路病害检测中的优势,结合三维测量内窥镜技术的实时视频和测量功能,实现道路地下病害体的准确定位和精准测量,为后续防治和治理提供有用数据.

    地质雷达三维测量内窥镜道路病害体空洞频谱

    加权全极化SAR图像分类下的功能区土地时空变化特征提取

    杨俊刘灵辉
    138-14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分析功能区土地时空演变情况,需准确区分土地时空变化的相关特征,本文设计了功能区土地时空变化特征提取模型.首先采用全极化分解和灰度共生矩阵,对SAR图像中反映功能区土地时空变化的、不同地物的各类散射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分类.然后确定最佳加权全极化特征组合,将该组合输入随机森林模型,完成最终图像中地物分类.最后以湖南省某市生态功能区土地时空变化特征为例,实现功能区土地时空变化特征分类提取.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采用加权全极化特征组合,可准确描述地物分布情况,保证地物的可靠分类,能实现较好的提取效果.

    加权全极化SAR图像分类功能区土地时空变化特征提取特征组合

    GNSS+INS组合定位在矿山无人驾驶卡车的应用

    张波刘强徐国梁蔡仁澜...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矿山无人驾驶卡车场景,针对GNSS定位不连续且容易被干扰、INS存在累计误差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NSS+INS组合的导航算法,该算法融合了两种算法的优点,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分别将RTK算法和组合导航算法结果与开源软件RTKLIB和NovAtel板载输出结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精度上与NovAtel板载输出结果基本持平,明显优于RTKLIB软件.本文算法平面和高程误差均值及STD均优于5 cm,姿态误差均值和STD优于1°,可以满足矿用无人驾驶卡车的定位精度需求.

    矿山卡车无人驾驶GNSSRTKINS组合导航

    新型基础测绘质检技术探讨

    韩文立张继贤陈海鹏黄海英...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型基础测绘在理念、技术、产品和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为质检带来的技术需求和挑战,本文以提升自动化智能化质检能力为目标,构建了新型基础测绘的质检技术框架,提出了现代化质检基础设施与装备、新理论和共性技术、实时化数据处理与质检技术、网络化质检服务模式等研究内容和方向,以推动大数据、知识图谱、区块链、云服务等技术在测绘质检中的应用,提升新型基础测绘的质量保障能力与水平,支撑基础测绘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新型基础测绘质检技术基础地理实体地理场景实景三维中国

    基于TEA算法的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及验证分析

    陶肖静
    154-15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威胁日益严峻,本文面对移动平台上地理信息数据安全存储、高效传输和实时信息解密及处理等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TEA算法的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技术,该技术采用循环迭代的移位和异或运算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可以实现移动平台端地理信息数据的高安全加密存储和高性能实时解密处理,并采用该算法对SRTM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TEA算法的地理信息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加密及解密处理,满足移动系统对地形数据的高安全存储和高性能处理的要求.

    TEA算法地理信息安全高安全存储数据实时解密

    一种基于用户异步轨迹的身份识别智能方法

    蔡柔丹
    158-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轨迹身份识别存在的特征选择主观性强、精度有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模型(ConvGRU-Bidir).首先采用一维卷积和一维池化压缩轨迹数据,提取高维特征;然后采用双向GRU,分别从时间正序和时间逆序学习轨迹特征,最终实现用户身份ID识别.研究采用GeoLife轨迹数据集,来自122名用户的10837个轨迹样本参与模型训练及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对于异步轨迹数据的身份识别精度达97.28%,相比现有方法精度至少提高30%,由此证明了深度学习在此类问题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用户轨迹循环神经网络身份识别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多平台融合的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黄良珂王式太周吕付波霖...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科技竞赛"三大平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具体分析多平台构建对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挖掘多平台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多平台融合对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用,探索适合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以期对国内其他地方高校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多平台测绘类专业创新能力融合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