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
传媒

杨驰原

月刊

1009-9263

chuanmeizazhi@163.com

010-51259179/75

100073

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路97号

传媒/Journal Media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中国新闻出版业最高机构的权威刊物。得到了多级领导和业内众多专家、学者、同仁的大力支持。本刊愿为中国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吉林日报》红色文化的赓续与传播

    郑礼丽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诞生于黑土地上的《吉林日报》始终坚持"以主流为目标,以价值为诉求,以引导为利剑",是地域发展的见证者。作为省级党报,其穿越了地域和历史,忠实记录与传播着"吉林红"。在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中,《吉林日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赋予红色文化地域性色彩,续写红色故事。同时,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吉林日报》积极推进"数字红"转型,让"吉林红"在历史的长河中赓续发展,永不褪色,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地域性内涵,并让属于吉林人的红色文化在东北故土上重焕生机,鼓励当代人不断奋勇向前。

    《吉林日报》红色文化"吉林红"传播

    时政期刊百姓视觉形象的媒介建构——基于8本时政期刊2022年封面设计的研究

    杨莉萍何靖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姓形象是各主流时政期刊封面常见的形象。本文基于8本时政期刊的117期百姓视觉形象封面展开研究,在对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百姓视觉形象的表征与建构、形象建构逻辑等问题。研究发现,各时政期刊以大众文化立场,从微观的视角审视和观照百姓的日常生活实践,从而让百姓视觉形象得到了真实、客观而自觉的建构。

    时政期刊封面百姓视觉形象建构

    从央企联动《流浪地球2》看如何巧"蹭热点"

    刘锦妍肖浩吴梦柯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蹭热点"为代表的借势传播形式,近年成为各类媒体尤其是央企新媒体常用的创新手段。这些新媒体巧借热点"一鸣惊人",形成了事半功倍的传播势能和革新出圈的传播效果。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趋势下,"蹭热点"背后是新时代传播规律的变化,要处理好"蹭上热点、抓住重点、找出亮点、延伸新点"等要点,从而切实提高传播效果。2023年春节期间,央企新媒体集体"喊话"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成功案例,值得归纳总结并借鉴参考。

    央企新媒体借势传播媒体融合流浪地球2

    音乐广播与移动互联平台的融合创新策略

    王成梧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音乐平台的大规模冲击下,传统音乐广播的节目生产、运营模式、发展方向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从传统媒体视角切入,分析当下音乐广播所面临的受众被分流、影响力减弱、体制机制落后、技术制约、人才流失等困境。提出传统音乐广播必须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稳固车载收听的基本盘,进军移动互联平台,寻求与移动音乐产业的协同发展,全力打造智慧新广播。

    移动互联网音乐广播融合创新移动音乐产业

    自媒体公信力评价及培育——以科技类公众号为例

    李思雨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媒体的公信力问题是困扰我国媒体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科技类自媒体由于传播内容具有更高的科普性要求,其公信力问题自然更受关注。以公信力为视角,主管单位与同行评议的外部评价、自我定位及价值观的内部评价、受众与传播的对象评价是分析其公信力的可行方式。研究发现,优质科技类自媒体公信力建设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在科普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主观性,保持稳定的持续专项内容创作以及依托于高公信力平台是培育自身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自媒体科技类公信力评价科学普及

    全媒体时代政务新媒体的IP化策略——以"国资小新"为例

    张燕巩湘红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政务新媒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IP化则是全媒体环境下政务新媒体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国资小新"为例,对其IP化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政务新媒体发展提供可参考思路。"国资小新"的IP化主要有以下要点:明确平台定位,塑造政务新媒体的人格形象;满足公众需求,打造政务新媒体的务实形象;重视团队建设,夯实政务新媒体IP化的智力基础。

    政务新媒体国资小新IP化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国产剧海外传播新格局

    黄雅彬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截至2022年底,由中宣部指导、国家广电总局统筹支持的"电视中国剧场"品牌项目已经在全球开通62个剧场,传播到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国产剧海外传播不仅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而且在讲故事方式、题材内容、制作水平、宣传方式和合作模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逐渐融入海外传播市场,构建起国产剧海外传播新格局。

    电视中国剧场海外传播国产电视剧国际合作

    广西日报:构筑面向东盟外宣"桥头堡"

    杨芳芳逯一胜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拥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广西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既是推动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近年来,广西日报充分发挥外宣地缘优势,厚植东盟元素,在东盟6个国家设立国际传播联络站;深耕内容,屡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积极探索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打造粉丝量近8000万的国际传播旗舰平台"广西云",为新形势下地方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广西日报国际传播东盟广西云

    融合创新视域下双语微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研究——以《非遗有新人》为例

    邓笠懿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语微纪录片是沟通中外的一座重要的"文化桥梁"。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双语微纪录片通过聚焦"85后""90后"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展现年轻人传承非遗文化的精神面貌,实现文化"破圈"。双语微纪录片《非遗有新人》通过深耕融合叙事创新,提升非遗文化内涵,并通过全媒体促进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提高了节目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并为传媒从业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手法将传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实现文化的跨界传播和传承。

    双语纪录片《非遗有新人》融合叙事国际传播

    《加油!新时代》:彰显新时代价值的奋斗故事

    姜雨迪金桂兰
    59-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