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
传媒

杨驰原

月刊

1009-9263

chuanmeizazhi@163.com

010-51259179/75

100073

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路97号

传媒/Journal Media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中国新闻出版业最高机构的权威刊物。得到了多级领导和业内众多专家、学者、同仁的大力支持。本刊愿为中国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书法大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周凤莉
    61-63页

    《中国好声音》:专注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陈丹丹
    64-66页

    《解码十年》:以创新系列报道诠释新时代成就

    王刚
    67-69页

    解析流量密码:基于电商直播带货的研究

    李亘许加彪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互联网新经济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播带货在流量思维的主导下成为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爆发点,更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之一。从电商的角度出发,获取流量的要义体现在对主播人设、直播间策略以及平台机制的精心设计之中。通过对这三个层面采取不同策略,最终达成吸引关注、聚集流量的现实诉求。总体而言,"主播、直播间、平台"三维一体的联动布局能产生更加可观的流量效应,这也是电商直播带货获取流量的关键所在。

    流量密码直播带货电商平台

    新时代电视公益广告的叙事表达探析

    陈燕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公益广告思想站位高、故事吸引力强、创意手法新颖等特征备受观众喜爱,并在近年来表现出数量与质量同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状况及表达策略主要表现在:选题多样化,不断彰显社会责任;叙事故事化,高度注重以小见大;表达艺术化,持续增强作品感染力。这些经验为未来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电视媒体公益广告社会责任艺术表达

    "青春山东"抖音号的共情传播策略

    田钰佳宋延宏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官方抖音号,"青春山东"以夯实青年人的价值底盘和精神基座为基本定位,"情感"属性十分明显。其以"共情传播"为策略,通过情感吸引建立传播的共情基础,通过题材接近性、符号多维化、表达网络化完成共情生产,进而实现受众从情感到行为的共情参与。

    青春山东共情基础共情生产共情参与

    多元主体参与青年理论宣传的育人效能提升路径——基于重庆日报"理响青年"短视频新媒体叙事的研究

    谭权洁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青年的理论宣传是加强广大青年政治引领的重要方式,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重庆日报推出的"理响青年"栏目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举措赢得青年关注,通过协调机制和叙事创新构建复合型育人情境,提升育人效能,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借鉴意义。

    理论宣传短视频理响青年教育现代化育人效能

    广西艺术学院"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协同融合探索

    周景秋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照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建设标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需要立足于协同融合、目的导向、兴趣驱动、实践为本四个维度,联通学科内课程和融通线上线下教学,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文章以广西艺术学院的课程教学为例,聚焦非遗文化助力"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传媒教育领域中课程教学的协同融合创新发展路径。

    课程教学文创产品设计教学改革协同融合

    "新媒体写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冯咏薇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教育者应从"课程提质"的角度,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宣言》所提出的使命任务。文章立足于数字时代对混合式教学"连续性和情感性"的新要求,以新闻传播学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新媒体写作"为例,依托学习管理平台搭建起SPOC混合式学习场景与空间,通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三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基于创造有意义学习体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数字化转型混合式教学学习体验新媒体写作

    重思数字时代的新闻回避:内涵、动因与启示

    刘沫潇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回避成为当前全球媒体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可从用户行为意图、回避时间长短、回避程度强弱三方面对不同类型的新闻回避进行区分。多种因素诱发了用户主动回避新闻的行为,包括负面消息主导的信息过载,用户对媒体信任下降、对政治缺乏兴趣,"偶遇式新闻消费"的流行以及新闻内容的低相关度和复杂性等。虽然不少人对新闻回避持批判态度,但本文认为,新闻回避至少在报道目的、报道内容、报道基调、报道思路等方面为新闻业的反思和革新提供了契机。

    新闻回避新闻价值建设性新闻客观性介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