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
传媒

杨驰原

月刊

1009-9263

chuanmeizazhi@163.com

010-51259179/75

100073

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路97号

传媒/Journal Media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中国新闻出版业最高机构的权威刊物。得到了多级领导和业内众多专家、学者、同仁的大力支持。本刊愿为中国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的实践反思与路径优化

    念鹏帆沈宗涛牛玉婷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进行国际传播时,面临话语主导权弱、话语解释力欠缺、话语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云南位于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接合部,具有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的天然优势,在取得一定传播成绩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认为,基于云南的国际传播实践,中国应在战略传播、立体传播、精准传播、创新传播、借力传播这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提升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国际话语权海外舆论场

    新华网"数据新闻"专栏的传播特色分析

    贾荔
    66-68页

    《山水间的家》的空间叙事与文学绘图

    罗奕郭昭
    69-7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陶瓷"的文化创新传播策略

    林琳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和"传承者".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当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既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创新发展和创新传播的机遇.景德镇正是搭借新媒体的"东风",树立了全新的传播理念,打造优质传播内容,讲好陶瓷故事,完善传播布局,打造矩阵式传播,丰富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果,为我国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传播提供了借鉴.

    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文化创新

    文化基因视角下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创造性转化

    刘遹菡胡桉澍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基因的理论基础上,对藏族文化基因进行显性与隐性基因解构分析和基因元素分类,构建藏文化基因特性的五大数字化保护与创造性转化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数字基因库、数字提取元素、计算机智能学习、制定具体政策和完善立法制度的五条具体实施路径,试图实现激活藏文化基因的生命力,完成从表现形式渗透到核心价值观的转化目标.在保证藏文化基因健康传承的前提下进行符合时代内涵与民族精神的创新,让藏族文化能够实现大众化传播.

    文化基因藏文化数字化保护创造性转化

    消解·融合·重构:视听传播人才培养的转型与演进

    覃晴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频成为互联网时代视听传播发展的重要引爆点,社会对视听传播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广播电视学子的就业去向从传统广播电视产业为主转向以互联网视听产业为主,岗位也日益多元.本文在梳理广播电视行业变迁与学科演进的过程中,分析广播电视人才需求及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变化,并基于广西艺术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探讨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链条搭建及专业培养特色凝练.

    媒体融合视听传播人才培养

    新文科背景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张春蕾韩红宇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事关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发展.在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思维锚点,积极落实"党建+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知识耦合"跨学科人才模式、"全覆盖"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构建"1+3"双创能力提升模式、全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人才培养新文科背景

    网络舆情正向赋能教育决策研究

    许琳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意是影响公共决策的重要力量,当教育相关的民意在网络上集结,往往通过被迫转变式、主动探寻式、循序渐进式获得政府关注,从而对教育决策的制定、执行、调整产生特定的影响.教育部门可通过数字赋能网络舆情全景式采集、以法治思维统领舆情治理、将舆情评估纳入教育决策评估等路径,让舆情正向赋能教育决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基础.

    网络舆情教育决策教育舆情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青年》革命话语构建研究

    尚颖欣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党的喉舌,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青年》杂志在"社会革命"和"国民革命"互动的前置语境中,诠释了革命的对象、主体、阶段、前景、道路与重点等一系列基本要素,支撑起革命话语体系的完整内容样态.这一革命话语构建的社会过程,遵循着以社会实际为话语资源,以革命意识形态为话语核心,以强势话语为话语输出形式的内在生产逻辑.

    《中国青年》革命话语话语建构国民革命时期

    早期华夏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途径与内容

    赵振成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期华夏文化通过贸易、战争、人口流动等多种途径被传播到东北亚地区,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梳理了华夏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具体传播内容,包括货币、纸张、政治制度、文学等方面的传播.货币的传播促进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纸张和印刷术的引入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繁荣;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体系的传播增强了政治治理的有效性;文学作品的传入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东北亚地区在吸收华夏文化精华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文化创新与发展.

    早期华夏文化东北亚地区华夏传播传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