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
传媒

杨驰原

月刊

1009-9263

chuanmeizazhi@163.com

010-51259179/75

100073

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路97号

传媒/Journal Media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中国新闻出版业最高机构的权威刊物。得到了多级领导和业内众多专家、学者、同仁的大力支持。本刊愿为中国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短视频IP"民乐也疯狂"的价值共创与国际传播

    张晶
    57-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民乐既是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鲜活素材,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新的文化环境,短视频"民乐也疯狂"以创作精品内容为基础,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标,选择与"Z世代"受众习惯相契合的传播平台,通过打造知名IP,为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通过分析短视频IP"民乐也疯狂"的价值共创逻辑和国际传播策略,为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国际传播价值共创短视频IP民族音乐传播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

    岳改玲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方法;学科来源以新闻与传媒为主,外国语言文学为辅,作者合作和机构合作比较松散;研究热点围绕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同培养主体的创新举措、针对特定地区或国家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人才培养、他国经验及启示展开。本研究认为,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的发表水平、研究深度以及关注度有待加强,研究学科和方法需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要深化跨单位、跨区域、跨学科合作。

    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文献计量

    提高中国学术国际传播能力的五个维度

    黄江华许志敏金雪涛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传播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五个维度提出提高中国学术国际传播能力的路径:主体方面,加快平台型学术媒体构建,充分发挥其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内容方面,策划中外学者感兴趣的学术研究议题,提炼具有标识性特点的"中国学"研究议题,引领海外中国学研究;渠道方面,加快构建海外分支机构建设,与海外高校共建共享数字化平台进行在地化传播,实现线上线下、本土与在地化的协同传播;用户方面,强化海外学者调查,鼓励中外学者合作研究,建设国际学术共同体;评价体系方面,完善学术国际传播资助与评价体系,为学术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平台型学术媒体学术朋友圈国际传播能力学术话语权

    公益科普直播的驱动机制与创新实践——以《先快乐 再发光》节目为例

    王缘于莉莉
    66-67,6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探析

    任城
    68-70页

    从失语到狂欢:《罗刹海市》"爆款"传播下的传媒生态优化

    万正发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刹海市》带来的全民狂欢反映了数字技术加持下传媒生态的变化:普通民众从传媒失语转变为全民狂欢,中心化机构媒体逐渐转化为多元化新媒体,传播内容也摆脱了版面空间和栏目时间的限制,从有限转向无限。没有了专业"把关人"的约束,狂欢的主体如不具备媒介文化素养,则生产和传播的内容质量堪忧。为优化传媒生态,应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为引领,强化行政机构和媒体平台的监管,培育广大民众的媒介素养。

    《罗刹海市》狂欢传媒生态

    新东方"知识带货"模式的现实逻辑、传播策略及启示

    张光宇
    74-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播带货进入"下半场",新东方走出了一条"知识带货"的创新路径。本文分析了新东方"知识带货"模式的现实逻辑,探索了新东方"知识带货"模式的传播策略,提出扬长避短、兼顾短期效果与品牌愿景是其面向未来的两大策略。

    "知识带货"现实逻辑传播策略

    社交媒体中信息流广告的要素、模式和特征分析——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檀娅娅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流广告是一种新型广告,其优势在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消费者感兴趣的、与自身相关的广告投送到用户手中,改变了用户对广告的认知。该广告形式力求做到"减少对用户的打扰"。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传播,探讨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传播的要素、方式、特征。可以发现,信息流广告搭载社交媒体,改变了广告形式和广告传播的方式,这对广告界而言,无疑是一种创新发展。

    社交媒体信息流广告微信朋友圈传播

    基于联通主义理论的数字媒体制作类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陈贝贝郭健鸣梁福春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通主义理论是深入探索新时代在线课程教学新机理的理论。当前在线课程发展及开发重点已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方向提升转变,从重技术走向基于平台的课程内容设计迁移。为了探究联通主义理论的内涵与规律,构建联通主义理论与在线课程内容设计与应用之间的桥梁,通过对《微电影制作基础》与《三维动画广告后期制作》两门数字媒体制作类在线课程的实践成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在线课程内容设计的优化策略与建议,旨在助力数字媒体制作类在线课程的发展与建设。

    联通主义数字媒体制作在线课程课程内容设计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探索

    陈兵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架构和物质力量,拓宽、延展和深化了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格局,促进了思政课教育目标的实现,契合了当前"大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要求。文章分析了融媒体在课程资源的时空汇聚、内容传播的情境带入以及教学方式的平等互动方面,给"大思政课"建设带来的契机。进而探讨了融媒体视域下"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选择,包括网络化系统性的思维转变、数字化融合性的资源呈现和多元化协调性的要素整合。

    融媒体高校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