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学报
测绘学报

陈俊勇

双月刊

1001-1595

chxb@periodicals.net.cn;chx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322、68531192

100045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路50号

测绘学报/Journal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7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测绘学会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居中文核心期刊测绘类首位,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测绘期刊,Ei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前40名的惟一的测绘期刊,也是我国提交国际测绘科技交流的主要文献。  本刊发表中、英两种文字的论文。着重报道我国测绘科技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内容涉及大地测量、工程测量、遥感、航空摄影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矿山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地图印刷、测绘仪器,信息传输等测绘学科及其相关的相邻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杂地区局部重力场带限SRBF二次逼近法

    马志伟边少锋徐如一陈永冰...
    900-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基于带限球面径向基函数(SRBF)的重力场二次累积逼近法,对地形复杂地区重力场模型的构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数值分析和验证工作.首先,利用带限SRBF将卫星重力场模型(GGM)数据与航空重力数据进行融合,构建了研究地区的初始重力场模型(基于SRBF的重力场第一次逼近).与仅依赖于航空数据得到的重力场模型相比,初始重力场模型与GPS/水准数据之间的大地水准面差异标准差(STD)在研究区域降低了约0.022 m,表明了融合GGM和航空重力数据进行初始重力场建模的有效性.然后,在移去参考重力场模型、初始重力场模型和残余地形模型效应的基础上,利用残余地面和航空重力数据进行了基于带限SRBF的重力场第二次逼近.与传统的基于SRBF的一次逼近方法相比,二次SRBF逼近方法所得模型在研究区域的大地水准面差异STD和RMS值分别降低了0.036m和0.024m,显示了带限SRBF二次累积逼近方法的优越性.此外,研究区域地形属于复杂的山区,可以为复杂地区重力场模型的构建提供一定参考.

    带限径向基函数局部重力场二次累积逼近法卫星重力数据航空重力数据地面重力数据

    降雨和库水位变动联合作用下滑坡位移加权反分析及监测预警方法

    袁维籍晓蕾王东坡管凯歌...
    917-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和库水位变动是诱发大型库岸滑坡体持续变形甚至失稳的主要外在因素.针对以上两种因素联合作用下滑坡体的变形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反演-评估-融合-预警"四步式滑坡监测预警方法.该方法采用趋势项位移进行力学参数反演,有效避免了降雨、库水位变动等外在因素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同时,采用熵权值构建了反演目标函数,借此考虑了不同位置监测点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程度.此外,考虑了滑坡体自身的地质条件和坡体结构对监测预警的影响,综合运用安全系数和综合变形速率构建了具有地质和力学基础的预警模型.采用本文方法对贵州三板溪水电站东岭信滑坡体进行了力学参数反演和监测预警,结果表明:该滑坡体整个监测期间的安全系数在1.25~1.70之间波动,整体状态呈下降趋势,基于安全系数的角度判断其尚处于稳定状态;综合变形速率呈现上、下波动趋势,与安全系数在变化规律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者可以从整体上表征该滑坡体在降雨和库水位变动联合作用下稳定性的演进过程;当前监测时刻点的综合变形速率是0.0599,根据分级预警模型判断此滑坡体当前处于稳定变形阶段(Ⅰ级预警),与安全系数的判断结果具有一致性.

    滑坡体监测预警参数反演降雨库水位变动

    时序InSAR与GNSS联合约束下的亚东-谷露断裂运动特征

    周苍海田镇石震哈衣那尔·托坎...
    93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东-谷露断裂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自新生代以来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的拉张断裂,在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与物质运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与转换作用.但由于以往大地测量资料的不足,导致对亚东-谷露断裂整体运动特征的定量化分析较为匮乏.因此,本文收集并处理了亚东-谷露断裂地区2017年10月至2022年4月的哨兵影像数据,并联合GNSS速度场,解决了不同参考系下的形变场融合问题,获取了覆盖整个亚东-谷露断裂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震间地壳形变场.进一步基于弹性微块体模型,精细厘定了亚东-谷露断裂现今活动特征:断裂整体以东倾为主,最佳倾角为68°,现今以拉张运动为主,速率为2~6mm/a,并由南到北逐渐递增.另外,该断裂中段和北段的闭锁深度约为14km;但南段可能受到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的影响,导致闭锁区域较浅,深度仅为4km.最后,基于断裂的滑动亏损率与历史地震分布,分析得到断裂北段的地震危险性更高,为区域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亚东-谷露断裂GNSSInSAR拉张速率闭锁深度

    无序无人机影像的并行化SfM三维重建方法

    姜三马一尘李清泉江万寿...
    946-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量式运动恢复结构(ISfM)已成为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的关键技术.然而,大数据量、大重叠度和高分辨率的无序无人机影像导致的匹配对检索代价大、迭代优化误差累积和效率低的问题,使其难以满足大场景ISfM处理需求.本文提出联合全局描述子和图索引的无人机影像并行化SfM方法.针对影像特征数量大、影像检索编码本尺寸增加导致的匹配对检索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联合全局描述子和图索引的高效影像检索方法,从而加速影像匹配.针对分块并行化SfM子场景合并存在同名点搜索效率低、内存消耗大、合并解算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按需匹配图和双向重投影误差的子场景合并方法,实现无人机影像的并行化SfM重建.利用不同场景、不同采集方式获取的真实无人机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36~108倍加速比的匹配对检索,ISfM重建效率达到30倍加速,且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精度与传统方法相当.

    数字摄影测量无人机遥感运动恢复结构影像检索

    观测信息不足条件下TanDEM-X InSAR的大范围林下地形反演

    朱珺彭葳付海强欧蔓...
    959-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TerraSAR/TanDEM-X InSAR双站卫星系统是目前最主要的全球测图卫星系统之一,但该系统主要获取单基线、单极化InSAR数据.受观测信息不足的限制,无法直接分离植被体散射与地表散射信息,难以获取高精度的森林高度和林下地形.鉴于此,本文提出了联合单/双基线的大范围林下地形反演方法,其核心思想为:在InSAR干涉对重叠区,每个干涉对有不同的基线,两个干涉对重叠相当于双基线观测,可以采用RVoG模型估计森林高度.然后,利用简化的RVoG模型(C-SINC模型),以重叠区反演的树高结果为已知值,通过假定不同树高的散射过程具有相似性,对C-SINC模型进行求解进而获取林下地形.最后,以西班牙Teruel试验区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与LiDAR DEM进行精度对比,InSAR DEM的RMSE为7.43m,本文方法获取的林下地形RMSE为5.98 m,精度提高了20%.本文方法为利用TanDEM-X实现大范围林下地形测绘提供了参考.

    林下地形单/双基线InSAR大范围地形反演干涉对

    叙事地图的要素及组织:基于电子游戏"要素-结构-场景"架构的视角

    应申徐雅洁李玉
    96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通信技术背景下,地图的对象空间从二元空间拓展到三元空间,信息空间的出现给地图学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由地图投影、制图综合、符号系统构成的传统制图学经典理论框架已难以满足元宇宙、虚实融合和人机物融合等带来的空间刻画需求.针对目前叙事地图的理论框架大多面向传统的地图媒介和形式,本文以"要素-结构-场景"为架构探讨了叙事地图在新时代背景和数字载体下的组织形式.明确叙事要素是叙事地图构建的基础,叙事结构为叙事要素提供组织形式,叙事场景为叙事地图的叙事要素和叙事结构的呈现提供载体.鉴于地理环境类电子游戏具有天然的叙事性,本文通过该类游戏对"要素-结构-场景"这一框架进行了例证,旨在为信息通信时代下叙事地图的应用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叙事地图电子游戏地图学要素结构场景时空性

    基于全局能量函数和锚点图的室内语义分割

    苏飞
    981页

    基于Ka/Ku波段测高及船载重力数据的全球海洋重力异常模型构建研究

    祝程程
    982页

    智能手机Wi-Fi RTT/PDR室内混合定位优化问题研究

    曹鸿基
    983页

    地理流视角下城市人群时空活动感知方法研究

    李静
    9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