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井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井技术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测井技术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陆大卫

双月刊

1004-1338

cnpcwlt@126.com

029-88776025/6327

710077

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二路丈八五路50号

测井技术/Journal Well Logg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测井行业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在全国1286种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08位,在陕西省636种入源期刊中列第13位,能源学科类28种入源期刊中列第9位。目前已被国内外六家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测井仪电子短节通气主动冷却仿真与实验研究

    杨庚佳邓超彭嘉乐田志宾...
    645-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动式热管理系统有效延缓了测井仪电子短节的温升速率,但其优异的隔热性能同时导致作业完成后冷却缓慢,制约了快速转井的效率.该文提出了基于干燥冷空气单向对流换热的主动冷却方法,建立了流动、传热及相变耦合的瞬态主动冷却过程数值仿真模型,并开展了实验研究.仿真结果显示电路板最大降温速率为3.6℃/min,且储热模块在冷却3.5 h后完成液-固相变,恢复储热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以5m/s的速度持续从小开口侧通入20 ℃干燥冷空气条件下,3.5 h即可将电子短节平均温度从190 aC冷却至25 ℃,平均误差仅为9.4 ℃,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及仿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所提出的通气主动冷却方法可以高效解决高温作业后测井仪电子短节散热缓慢的难题,并且基于该模型可设计自主调节的冷却工艺.

    测井仪电子短节主动冷却散热速率被动式热管理系统数值仿真

    钻压与推靠力对推靠式旋转导向轴承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沈彬杨皓薛哲婧李伟...
    653-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轴承系统作为推靠式旋转导向的关键零部件,其精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钻具对井眼轨迹的控制精度和钻井效率.针对由轴承摩擦块脱落而引起的推靠式旋转导向轴承系统失效这一主要问题,基于井下钻具组合的结构特点,考虑导向工具在井筒内的运动约束形式,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轴承系统力学分析,得到轴承系统各零部件最大等效应力及其出现的位置随钻压与推靠力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对于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最大等效应力出现位置与推靠力加载方向基本重合,对于轴承摩擦副,最大等效应力出现位置由推靠力加载方向与摩擦副间接触面积共同决定;钻压变化对径向公轴承影响要大于径向母轴承,且对止推轴承摩擦副应力改变更为明显;推靠力变化对近钻头端的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的影响要大于远钻头端,且对径向轴承摩擦副应力改变更为明显;随钻压或推靠力的减小,轴承摩擦副应力分布更均匀.研究结果可为推靠式旋转导向轴承系统的使用、维修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推靠式旋转导向轴承系统摩擦副应力分布有限元

    库车坳陷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刘世伟别康王冬冬倪小威...
    661-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多成因裂缝发育为储层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储层基质岩块孔隙小,是典型的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面对埋藏深、岩性复杂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低、喉道细、连通性差、非均质强的问题使得储层有效性评价面临不确定性.单井在物性和裂缝定性评价发育相当的情况下,测试产能差别大,迫切需要开展测井评价攻关研究.从孔隙度、裂缝参数、地应力等方面展开分析,对影响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品质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总结.选取孔隙度、裂缝孔隙度、裂缝宽度以及裂缝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等参数,利用测试资料刻画砂岩储层品质,通过调整主控因素相关系数对储层质量进行区分,建立储层品质因子,形成一套利用储层品质因子识别储层有效性的方法.该方法在新井解释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的解释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裂缝性致密砂岩裂缝参数最大水平主应力储层品质因子储层有效性库车坳陷

    川中蓬莱气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混积岩储层测井评价

    王海青汪泽宇赖强李淑荣...
    670-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中古隆起北斜坡蓬莱气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为近几年获得油气勘探突破的新层系.沧一段碳酸盐岩沉积物和硅质碎屑在纵向上呈互层或在平面上交叉沉积,岩石类型多样,准确计算多种矿物含量难度大.混积岩储层评价以准确计算矿物组分、物性参数和评价储层有效性为主,整体来看,孔渗关系规律性差,含气丰度在电性上分异特征模糊,传统的参数计算模型不适用,亟需研究形成有效的测井评价方法.利用铸体薄片、全岩分析、物性等岩心分析数据和测录井、试气资料,形成一套系统评价方法:应用降维法、神经网络法、元素反演法计算矿物组分;基于三孔隙度测井变骨架参数计算孔隙度;利用岩性细分模式计算渗透率,利用阵列声波结合电成像测井定量评价储层储集性、连通性和渗透性,确定了有效储层下限和储层分类标准.研究表明,降维法等方法解决了4种以上混积矿物组分及含量计算问题,计算结果与岩性扫描测井具有高度一致性;变骨架参数计算孔隙度和岩性细分模式计算渗透率与岩心分析吻合程度高;电成像结合声波远探测、声速层析成像判断孔隙空间类型特征及储层有效性应用效果较好.综合各项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对沧浪铺组混积岩的储层测井评价.

    混积型碳酸盐岩复杂矿物组分变骨架参数孔隙度谱声速层析成像

    致密油藏CO2驱气窜通道识别方法

    路肖肖安纪星朱霖王少清...
    683-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油田系统开展CO2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CCUS)技术研究,在x油田H区块将CO2注入井下地层进行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2有效封存.但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强、各小层渗透率差异大、个别位置存在天然裂缝、砂体厚度变化快等因素,CO2容易沿着优势通道指进,发生跨层气窜与同层见气现象,导致平面波及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驱油效果.针对吉林油田CCUS存在气窜现象、见气方向不明晰的问题,亟需开展行气窜通道识别研究.利用动、静态测井资料及岩心化验分析数据,建立储层分类标准,分析吸水、吸气规律,单层吸水(吸气)量与储层物性和有效厚度正相关.依据储层物性条件以及有效厚度形成注、采井井间连通性分类方法,识别气窜优势通道.通过与H区块CCUS的示踪监测结果对比,具有较好一致性,该方法可以对CO2驱气窜优势通道进行识别,指导封堵、调剖等施工作业,提高采收率,在低、特低渗透率致密油藏具有推广价值.

    CO2驱气气窜通道储层分类吸水(吸气)规律识别方法

    水平段地质导向技术分析

    李晓强杨彬杨志华
    69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平井地质导向过程中井轨迹与地层界面的夹角是水平段轨迹控制的关键参数,为了减少水平段钻出储层的概率,提出水平段在不同钻切地层类型下的井层夹角计算新方法.提出关于水平井的地层产状、钻头处于目的层的位置、井轨迹钻切地层类型和井层夹角的数学公式,结合水平井的储层钻遇情况和轨迹调整原则,确定水平段钻进不同钻切地层类型下的合理井层夹角和轨迹设计,提高优质储层的钻遇率.实际应用表明,使用该方法可提前判断井轨迹的井斜角偏离地层界面的角度,为水平段轨迹调整提供了一种快速的判断方法.研究结果为水平段钻前轨迹设计、地质导向中的轨迹预警和轨迹调整提供了一种直观定量的方法.

    水平井地质导向水平段钻切类型井层夹角

    低渗透率油藏二流量试井影响因素

    张丽莎邹品国朱苗苗许阳...
    700-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低渗透率油藏二流量试井测试成功率低、解释误差大的问题,从低渗透率油藏二流量试井技术的测试原理和解释原理出发,结合低渗透率油藏的地质特征、生产特征,围绕现场测试、井底压力折算、地层参数计算进行重点分析;剖析低渗透率油藏二流量试井现场测试、井底压力折算、地层参数计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针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在现场进行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证明改进措施能有效提高低渗透率油藏二流量试井的测试成功率和解释符合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为油田生产及措施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低渗透率油藏二流量液面测试影响因素地层参数

    注水开发多段压裂水平井井周裂缝成像监测技术

    郑刚朱洪征李大建王旭...
    706-71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平井采油作为油田实现效益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低渗透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生产时间延长,受井身结构及注水开发方式影响,水平井见水、水淹造成产能损失问题凸显,严重影响油田经济效益开发.对于这类水平井,缺乏成熟可靠的水平井产层生产状况测试手段,很难准确掌握水平井段主要产水原因及状况.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井周裂缝成像监测技术,利用爬行器输送三维远场声波成像测井仪,实现对注水开发多段压裂见水水平井井周裂缝发育情况的识别,定性判识水平井段主要出水位置、来水方向及出水原因,实现快速精准找堵水,有效恢复油井产能.在长庆油田G平1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井周裂缝成像监测技术探测到该井压裂段第5、6段井筒近端裂缝沟通明显,远场裂缝非常发育,为见水优势通道,该结果与流体扫描成像产剖测试解释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技术的适应性.井周裂缝成像监测技术实现了精准判识出水层段及剩余油挖潜的主力层段,解决了管外窜流、层内窜流不清及后期堵水、剩余油挖潜方向不明确的难题.

    多段压裂水平井井周裂缝出水位置三维远场声波成像

    岩屑伽马能谱录井技术推广应用

    段宏臻段胜强刘辉王培山...
    712-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油田勘探领域从常规油气向致密油、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转移,新钻探井型以水平井为主,由于钻井工艺的改进导致井底返出的岩屑较细、较碎,加上油基钻井液对岩屑的影响,给传统岩屑录井和储层解释评价带来较大的困难,增加了水平井准确入靶及保持高钻遇率的难度.为了解决黔北狮溪向斜地区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岩性识别、层位划分、辅助地质导向顺利入靶、判断是否顺层钻进以及储层解释评价等难题,在该地区引入岩屑伽马能谱录井技术.通过分析岩屑获得放射性元素铀、钍、钾、伽马以及无铀伽马等岩屑伽马能谱参数,根据页岩油气自生自储及高有机质的特征,借助岩屑伽马能谱参数及衍生参数的变化,辅助解决了岩性识别、层位划分、水平井入靶及提高钻遇率过程中的难题.优选岩屑伽马能谱参数铀、伽马数据拟合出适合黔北狮溪向斜地区总有机碳含量的计算公式,结合气测全烃值的变化建立了页岩气解释模板.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储层流体快速解释评价、划分地层、判定沉积环境、辅助入靶、提高储层钻遇率目标.该方法可在类似区块推广应用.

    龙马溪组岩屑伽马能谱录井页岩气总有机碳含量流体快速解释评价

    水力压裂监测与诊断技术进展与组合应用

    刘平刘东明姬程伟王璐...
    72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力压裂监测与诊断方法已成为非常规储层开发的重要配套技术之一,为提高其应用效果,针对微地震监测、分布式光纤测试、电磁法监测、压力测试、示踪剂产出剖面测试、井下电视成像、阵列声波成像测井等技术在国内外水力压裂监测中的应用情况,从不同监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施工工艺出发,依据不同标准对技术进行了分类,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各类压裂监测与诊断方法的适用性、技术优势以及局限性.结合工程实践案例,提出了开展压裂监测与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压裂监测与诊断方法的技术优势存在明显差异,需要根据监测的时机、目标和工艺科学合理选择;压裂监测与诊断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实现对缝网延展特征的准确刻画以及压后产出规律分析研究.该方法为压裂监测与诊断技术在非常规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压裂监测压裂诊断水力压裂裂缝拓展生产剖面参数优化组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