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经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经科学
财经科学

李萍

月刊

1000-8306

cjkx@swufe.edu.cn

028-87356528/87352248

610074

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

财经科学/Journal Finance &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财经类综合性刊物。探讨财经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介绍经济信息。主要栏目有:本期视点、经济时评、理论天地、香港经济观察、专论、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作者沙龙等。读者对象为:经济理论工作者、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差异化溢出影响——基于时频分位数关联的新方法

    李佳李大钊卞泽阳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监测并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溢出影响,以此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本文选取能够表征金融体系5 个系统的41个特征指标合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运用时频分位数关联方法,研究金融对实体经济风险溢出效应的尾部特征及时频特征的同时,构建尾部依赖指数考察有利冲击和不利冲击在上述溢出效应变动中的作用,探究各金融市场及不同等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1)相较于传统的条件均值估计,尾部溢出可更好捕捉极端冲击下金融对实体风险溢出效应的时频特征,极端冲击下短期溢出多会成为溢出的主要驱动力量.(2)与极端高风险状态相比,分位数视角下的更低一级风险阶段,金融对实体的负面溢出效应增速更快,且该溢出过程中的最大净溢出节点正由极端风险状态下移至更低一级风险状态.(3)尾部依赖指标在实时监测更低一级风险状态下金融对实体的风险溢出方面既可发挥积极作用,也可用于评估救助政策的有效性.

    系统性金融风险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时频分位数关联尾部依赖指数

    数字金融、融资困境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程锐
    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数字技术而推动的数字金融对提高经济共享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11-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数字金融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普通员工收入份额,并且数字金融的发展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更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由人民所共享;(2)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数字金融发展可以纠正"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问题,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由人民所共享;(3)加强金融监管以促进数字金融健康发展是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体制因素;(4)数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小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不断促进数字金融多维发展,并且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数字金融融资困境劳动收入份额共同富裕

    金融空间关联网络的平衡发展效应——基于网络节点中心性视角

    李恒殷志高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城市网络视角探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差距的影响,对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使用2011-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空间关联网络的平衡发展效应.研究表明,金融网络中心性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缩小城市经济差距,有利于推动经济平衡发展.地理区位和城市群类型差异会诱致金融网络中心性的平衡发展效应产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地区和核心城市群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宏观层面,金融网络中心性能够通过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和市场潜能缩小城市经济差距,而企业进入和企业成长则是金融网络中心性推动城市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网络中心性会缩小城市内部差距和南北地区差距,但并不利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金融空间关联网络节点中心性城市经济差距区域平衡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分歧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

    蒯依澄郭萌萌潘玉坤
    4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0-2018年润灵环球与和讯网对上市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打分,构造社会责任评级分歧度指标,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分歧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分歧度的提升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提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偏差与分歧度,不利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分歧产生的影响在企业信息透明度更高、分析师能力更强时有所缓解,揭示了信息环境与分析师信息利用能力的机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负面作用不仅存在于应规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样本,还存在于自愿性披露以及对社会责任信息不敏感行业的样本中.

    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分歧信息不对称信息效率分析师盈余预测

    论数字租金的产生、分配与共享——基于数据要素商品二因素的视角

    王俊苏立君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扩大,数字租金开始产生并快速增加.通过区分数据和数据要素,明确数据要素具有产权排他性、网络外部性和无形损耗性等要素特性,并且作为一种特殊生产资料商品的数据要素包含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数字劳动在数据要素生产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要素生产与数字生产资料积累相互促进.在价值规律作用下,数据要素只要作为特殊生产资料投入一般商品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过程,就会产生数字租金.但不同于地租,数据要素的要素特性决定了数字租金必然存在租金耗散倾向.平台垄断资本在绝对数字租金和相对数字租金的产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数字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平台垄断资本必然与数字劳动者、传统产业资本和数字食利阶层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分配矛盾,数字租金的租金耗散倾向会激化这些分配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数字租金共享化不仅具有客观必要性,还具有现实可行性.我国应该从多方面政策入手,加快实现数字租金的共享化.

    数字租金租金耗散倾向数字生产资料平台垄断资本商品二因素

    数据要素如何驱动制造业生产率提升

    于柳箐高煜
    7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要素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断下降,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数据要素能否成为驱动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新动能是中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检验了数据要素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通过提高数据挖掘水平与提升资本和技术效率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数据要素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以及中国东部、南方地区制造业生产率提升更为明显,同时数据要素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南北差距小于东西差距;时间趋势分析表明,进入大数据元年后数据要素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 作用日益显著.

    数据要素制造业生产率双重机器学习

    气候风险会加剧企业避税吗

    陶然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本文以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气候风险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气候风险的增加,企业避税程度也会加深.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的内生性和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气候风险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融资约束从而加剧企业进行避税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重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成本转嫁能力较低的企业中,气候风险与企业避税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明显.

    气候风险企业避税经营风险融资约束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路径选择——基于地区间经济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

    陈甬军陈义国宴宗新
    10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测度1953-2021年中国省区市间GDP波动的溢出指数和溢出网络,从经济周期关联角度研究了中国省际市场的统一程度.研究发现,一是我国省区市间的市场融合程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呈现"急剧上升→缓慢下降→保持平稳"的时变规律.二是波动溢出总指数在GDP增速下降状态下比增速上升状态下高,即经济增速放缓时,市场间的融合程度更高.三是市场统一程度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六大行政区的市场统一程度高低顺序依次是华北、中南、西北、华东、西南、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的市场统一程度高低顺序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是省市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的GDP波动传导渠道,形成了GDP波动溢出网络.因此,坚持和加强国家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引导和政策调节、处理好统一市场与区域市场的关系,实施区域内的产业主导政策、完善统一大市场的内在体系与组织结构等三个方面,将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路径.

    统一大市场溢出指数区域异质性统一市场建设路径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理论逻辑、指标体系和变动趋势

    张磊廖芳
    11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本文从消费主体现代化、消费客体现代化、消费环境现代化、消费配套服务现代化和消费适度共享化五个维度阐述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考量逻辑,并构建评价体系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动态演进和空间特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2013-2020年,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指数及五个分维度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消费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地区之间差距逐渐拉大,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3)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且大多数省份消费现代化水平的类型状态较为稳定,预期未来其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消费需要生活品质消费升级

    信息化与性别工资差距——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胡善成张云矿张彦彦
    13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和城市数据,分析了信息化发展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发展显著扩大了不同技能水平下的性别工资差距.通过借助工具变量和"宽带中国"准自然实验克服内生性问题以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研究还发现,信息化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中心城市和城市规模的异质性.为此,应通过制度创新引导数字经济带来生产效率变革的同时兼顾收入公平,加快劳动力市场化改革,保障女性劳动力获得岗位的机会平等,推进信息和数字要素均等化,使"数字红利"覆盖更广泛群体.

    信息化性别工资差距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