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经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经科学
财经科学

李萍

月刊

1000-8306

cjkx@swufe.edu.cn

028-87356528/87352248

610074

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

财经科学/Journal Finance &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财经类综合性刊物。探讨财经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介绍经济信息。主要栏目有:本期视点、经济时评、理论天地、香港经济观察、专论、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作者沙龙等。读者对象为:经济理论工作者、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治理效果——基于价格之谜的视角

    靳昌伦皓星李桐瑶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数量型货币政策引入成本渠道的经典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数量型货币政策也会引发价格之谜现象.基于SVAR和VEC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均存在价格之谜现象,但数量型货币政策的价格之谜现象更加严重.继续拓展理论模型可知,数量型货币政策不仅通过调控信贷数量直接影响企业成本,还通过影响贷款利率对企业成本产生叠加影响,因此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价格之谜现象,基于反事实SVAR方法的实证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研究结论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的效果较差,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向价格型转变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价格之谜成本渠道反事实SVAR

    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韩雷王昱王宇航
    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视角,利用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资本参股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原因在于劳动报酬和社保福利增进所产生的"收入增进效应"十分显著,而要素相对价格变动所产生的"要素构成效应"不显著.从"收入增进效应"的作用渠道来看,国有资本参股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得更多流动性负债,进而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并最终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中小规模、劳动密集型、非制造业民营企业而言,国有资本参股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不会降低民营企业盈利水平与企业效率,表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在维持民营企业盈利和效率的基础之上,通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增强民营企业就业吸纳能力,进而优化民营企业内部的要素分配格局.本文研究有助于从共同富裕的角度深入理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国有资本有效布局、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国有资本参股劳动收入份额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同富裕

    气候变化风险存在股票溢价效应吗

    李博阳张嘉望沈徐豪
    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股票市场机会与挑战并存.本文基于2007-202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和Word2Vec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适合中文语境下企业层面的气候风险度量指标,测度结果表明中国企业面临的气候风险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中超过90%源自转型风险,气候风险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进一步,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气候风险对公司股票预期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且稳定的正向气候风险溢价;分类型检验结果表明气候物理风险存在负向溢价而气候转型风险存在正向溢价;气候风险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投资者情绪和增强媒体关注度三个渠道推升股票收益率;气候风险对非国有企业和低排放企业股票收益率的正向促进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将气候风险的考量引入了资本市场,理论上丰富了气候变化经济效应和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实证上拓展了企业层面气候风险测度的定量研究,实践上为我国政府完善气候信息披露机制、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投资者为气候风险理性定价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气候风险物理风险转型风险股票收益率文本挖掘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特色数据基础制度构建

    杨维新杨云鹏
    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基础制度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数据基础制度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和规律,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特色数据基础制度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并从理论创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等维度,探讨了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及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式现代化数据基础制度数字经济数据要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工智能会加剧学历工资差距吗

    姜琪李吉志倪硕
    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重塑着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安装数据引入明瑟工资方程,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从技能偏向性、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劳动"二元"属性三个维度,分析人工智能对学历工资差距的理论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力整体工资水平,但会进一步扩大学历工资差距,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第二,人工智能对高学历劳动力具有更为显著的就业创造效应,从而导致高低学历劳动力间的收入份额占比失衡,加剧学历工资差距.此外,高收入群体中的高学历劳动力更有可能从人工智能的就业创造效应中获益.第三,人工智能对学历工资差距的发散效应存在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女性以及老年劳动力群体中发散效应更加明显.本研究为解决人工智能冲击下的收入分配结构失衡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人工智能学历工资差距明瑟工资方程收入分配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与金融政策优化

    廖恒魏海玉肖艺璇邱志刚...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回顾历史,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都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而金融政策在其中都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与金融政策的关系.通过梳理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探讨金融政策调整空间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具体而言,一是明晰商业性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定位,二者互相补位,适度竞争,促使压力传导机制下新质生产力的长远稳定发展;二是优化商业性及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深度与广度,促使利益驱动机制下的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以及自由开放机制下的新质生产力行稳致远;三是立足中国商业性和政策性特殊金融体系基石,通过金融政策端发力促进新质生产关系的优化.

    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金融政策技术进步

    "以旧换新"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理论逻辑、历史经验和政策路径

    肖平冯静静
    8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旧换新"政策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理论上,"以旧换新"政策可以扩大消费促进投资,体现了需求管理以及消费和投资循环的重要性,即短期内通过增加总需求促进投资扩大,长期讲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国内外实践证明,"以旧换新"政策在不同经济体和不同背景下的实施效果表现出显著差异."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还受到消费者信心、企业家预期和政策取向一致性等方面的制约,需要"以旧换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结合、提高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

    以旧换新设备更新消费投资政策一致性新质生产力

    嵌入视角下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新型劳动者培育的实践机理与优化路径

    李月
    10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农业新型劳动者对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力量具有协同培育农业新型劳动者的职责与能力.架构社会嵌入的分析框架,以X省某类农业新型劳动者培育项目为个案,阐述社会力量参与的实践机理,并在考察现实不足基础上,提出有助于提高社会力量参与质量效能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关系嵌入构成了社会力量参与的前提与基础,但"弱关系联结"状态却使其迭生了"轻描淡写、浮光掠影"的培育姿态;政治嵌入有助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动力与潜能,但"择强扶优"的政治引导与帮扶逻辑,却引发了其"专业化不足而行政性有余"的培育行为;技术嵌入、文化嵌入是社会力量参与的具体表征形式与内容,二者有助于培育农业新型劳动者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有效率地推进农业深度转型升级.但技术嵌入的形式化、投机性与文化嵌入的片面性,却降低了全面提升农业新型劳动者知识、技术与创新水平的可能.要克服以上不足,应使多元主体适度发展有利于增强信任和推动农业隐性知识传输的强关系联结,同时为社会力量参与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与自主的制度空间,引导其树立正确利益观念、做好农技知识传输的供需匹配工作,推动其加强植根于自身组织文化、产业文化的知识传输与扩散行为.

    农业新型劳动者农业新质生产力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传输与扩散社会嵌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基金积累与资本收益

    周文渊张晓奇
    11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较大收支缺口压力之际,如何去实现基金收支平衡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广大居民利益相关的问题.替代率下降会影响养老金收付人福利,提高缴费率则可能影响长期增长率.本文构建一个三期OLG模型,探究缴费率、国资划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运营等政策对于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划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如果容许部分资本经由市场化运营以获取更高收益,将有助于缓解缴费率、替代率与长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潜在冲突,更好地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这一结论凸显国有资本划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基金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性,为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从收入端实现收支平衡提供新的路径和可能性.

    国有资本划转资本回报率收支平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

    尹志超李艺菲
    13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项社会保障政策在家庭经济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本文使用2017-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新农保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农保可以显著缓解家庭财务脆弱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领取新农保和领取新农保人数增加可以帮助家庭抵御医疗风险和健康风险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负向影响,也可能通过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和促进土地流转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领取新农保能够显著增加家庭收入、流动性资产和医疗保健支出,但是对日常消费和债务支出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从而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领取新农保对生活在农村的家庭、老年家庭、社会网络较低家庭和未参与商业医疗保险家庭的财务脆弱性缓解作用更大.本文可为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农村家庭风险防范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脆弱性医疗风险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