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经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经科学
财经科学

李萍

月刊

1000-8306

cjkx@swufe.edu.cn

028-87356528/87352248

610074

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

财经科学/Journal Finance &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财经类综合性刊物。探讨财经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介绍经济信息。主要栏目有:本期视点、经济时评、理论天地、香港经济观察、专论、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作者沙龙等。读者对象为:经济理论工作者、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贷波动、生产网络与股市风险——基于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的视角

    孙一菡林仕伟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信贷波动如何透过生产网络影响股市变动,对监测金融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包含生产网络的一般均衡模型,将全球信贷波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研究了 2002-2022年20个主要国家的信贷波动对股市回报的直接效应与网络效应,以监测货币政策有效性、信贷跨境溢出效应及货币政策自主性.研究发现,各国股市变动不仅受自身信贷波动的直接影响,还有62%来自他国信贷波动经由生产网络所产生的影响.具体地,俄罗斯、中国及美国的直接效应占比更大,货币政策自主性较强.比较两次降息周期,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大幅度信贷波动引发了强烈的跨境溢出效应;三次升息周期中,通胀严峻抑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及信贷跨境溢出效应;对比两次量化宽松,防范全球系统性风险是保障本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有明显提升,但有效性仍需加强.建议从生产网络视角完善宏观审慎监管,降低外源性金融风险跨境传染的可能性,提升内源性货币政策校准的及时性.

    信贷波动生产网络股票市场金融周期宏观审慎监管

    数字化转型如何挑战"小银行优势"理论——基于183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程超高惺惟
    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183家商业银行2011-2021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深入剖析数字化转型对"小银行优势"理论适用性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银行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小微企业融资,且在外部数字金融环境越发达的地区,该促进效应越强.(2)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信贷效率促进小微企业融资.(3)相较于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大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促进效应更强,即银行数字化转型将削弱"小银行优势"理论的适用性.(4)在外部数字金融环境越完善的地区,数字化转型对"小银行优势"理论适用性的削弱程度越大.(5)数字信贷技术与传统信贷技术之间呈现互补而非替代关系.为此,应引导银行尤其是小银行布局数字化转型,加大对小银行的金融风险监管,同时强化数字金融资源共享.

    数字化转型小银行优势小微企业融资银行规模

    中国金融权力架构与区域金融风险的空间关联——基于隐性金融分权的视角

    李娟娟李笃蒙刘溪源
    3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金融风险的滋生蔓延与金融体系的权力分配状况密不可分.本文首先从"央—地"之间的金融权力博弈阐析了地方政府"隐性"争权的内涵和历史沿革,然后以此为基础探究了隐性金融分权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机理与溢出机制,最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临近、地理位置较为毗邻的地区之间,隐性金融分权与区域金融风险都呈现显著正向的空间自相关.隐性金融分权对本地区和临近地区的区域金融风险皆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中部金融欠发达地区的隐性金融分权的风险效应更为强烈.隐性金融分权抬升区域金融风险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繁荣时,这种风险效应会减弱.由此,推进金融分权制度化建设、弱化地方政府过度干预金融动机对于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隐性金融分权区域金融风险空间溢出效应

    银行异质性竞争与资源配置效率

    龚星宇李雪莲柳春余进韬...
    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地方金融发展带来的银行异质性竞争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深刻影响是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引入异质性银行竞争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剖析银行业竞争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同时探究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银行异质性竞争加剧在总体上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该结论在利用城市商业银行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工具变量检验后仍然成立.但是,银行异质性竞争加剧形成的非对称政策传递效应,使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助于缓解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缓解效应主要来自生产率较高但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在当前经济内外环境愈加复杂的背景下,研究结论凸显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价值,为构建差异化"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银行异质性竞争资源配置效率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

    "质态观"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演进

    杨明洪袁子媚
    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新变化对经济生产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生产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全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以一种全新的"质态观"视角解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演进,从理论概念和源头探寻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在质态观分析框架下解析生产力新质态的内涵和形成机理,最后总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征和实践进路."质态观"的唯物主义辩证属性和辩证唯物的发展属性,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在其内涵和外延表达上的基本特征,内涵上表现为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量互变的结果,核心在于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生产力变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从"质"上体现出科技创新对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赋能状况,从"量"上体现出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程度及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力和贡献度上,进一步地,质量互变在自然、文化、政策和体制的影响中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外延上新质生产力表现出相对性、连贯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特征,这些属性指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提高推陈出新的能力、注重继承性和全局把控,并通过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创新文化传承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实践来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新质生产力质态观理论演进"两个结合"

    人工智能、劳动错配与人口流动

    张毅王军秦志龙
    8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人工智能发展、劳动错配和人口要素流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阐释三者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制.数理模型推导发现,人工智能切实改善了人口流动趋势,且通过有效矫正劳动错配更加显著地促进人口流动.基于理论分析,本文进一步采集2010-2018年个体、企业和地级城市三个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人工智能引致了人口在区域间的双向流动;(2)机制检验说明,矫正劳动错配是人工智能改善人口流动趋势的关键变量,人工智能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加显著地促进了人口的流动;(3)人工智能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呈典型的非均衡事实特征.结合当前我国发展实际,提出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切实发挥人工智能对劳动错配的矫正作用以及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典型异质性特征等政策建议.

    人工智能劳动错配人口流动

    人工智能的劳动力空间流动效应

    屠年松郑雅哲官波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深刻影响着劳动力要素的空间流向与配置机制.采用2014-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工业机器人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工智能发展对劳动力迁出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低学历水平劳动力的影响最大.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均受到替代效应的影响,但东北部地区则获得了由人工智能挤出的劳动力流动入.机制分析发现,转移支付及医疗保险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调节效应,能够抑制人工智能对劳动力迁出的影响.最后,在对人工智能投资扩张的背景下,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程中的"索洛悖论",发现新技术需发展至一定水平才能破解悖论,实现人力资本的空间优化配置.

    人工智能劳动力空间流动索洛悖论

    需求收缩下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变化

    盛夏陈杰潘静珍王诗逸...
    10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需求收缩压力期间,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控是否产生了理想的效果呢?本文的经验证据显示,在疫情之后的需求收缩时期,我国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更大的乘数效应,调控效果明显提升.为了阐释经验证据背后的理论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偶有约束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分析在需求收缩之后,财政政策乘数变化的深层机理.理论模拟发现,由于需求收缩导致了家庭信贷约束收紧,其边际消费倾向增大,此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直接增加了家庭的流动性,放松了其预算约束,进而产生了更大的财政乘数效应.因此,在当前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的实践中,建议以积极的投资性财政政策为主导,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来支持缓解家庭的财务负担,助力需求收缩时期我国的宏观调控更加精准有效.

    信贷约束财政乘数需求收缩DSGE模型消费

    城市空间形态对家庭消费储蓄的影响

    吕洋高子茗
    12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城市空间紧凑度,并匹配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家庭消费储蓄的影响.研究显示,城市空间形态不紧凑对家庭储蓄率存在负向影响,且上述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心数更多、规模更大城市以及相对贫困、职住距离更远的家庭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空间形态对家庭收入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是不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通过推动居民通勤成本上升,进而提高家庭交通和服务消费支出,降低了家庭储蓄率.此外,不紧凑空间形态城市较低的家庭储蓄率和交通便利性,会扭曲个体的消费储蓄路径,居民自身福利的主观感知变差,由此构成了城市不紧凑发展的隐性损害,而完善良好的城市交通设施能够有效减弱上述损害影响.

    城市空间形态空间紧凑度家庭储蓄率通勤成本

    不确定性缓冲下农业产业组织演化的逻辑与进路

    廖祖君侯宏凯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创新和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是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引入不确定性缓冲视角,提出"不确定性冲击→缓冲策略选择→适应性选择与迭代"的农业产业组织演化分析框架,指出农业产业组织演化是在复杂不确定性下适应性选择与迭代的过程.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为缓冲供需脱节、食品安全与动植物疫病、农产品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安全等特定阶段的不确定性冲击,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呈现出"小农经营→'中介组织+农户'→准纵向一体化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演化路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农业产业组织演化的进路选择.应鼓励龙头企业引领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并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

    不确定性缓冲"中介组织+农户"准纵向一体化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