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科学院院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陈进

月刊

1001-5485

cjkb@163.net

027-82829904;82829859

430010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长江科学院院报/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长江科学院院报》简介《长江科学院院报》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主办的应用科学型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水(利)科学在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水(利)科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学科进展、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及其应用,还适当刊登其他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国外有关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主要栏目有:健康长江、防洪减灾、江湖泥沙与治理、水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包括工程勘测与安全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岩土力学、工程水力学、水工结构与材料、水利经济、水工仪器设备、科技简报等。本刊创刊于1984年10月,原刊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1987年院名改为长江科学院后,刊名改为《长江科学院院报》。编委会由长期从事长江水利事业的一批老、中、青专家组成。本刊以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发展水利科学,扩大科技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为办刊宗旨,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事业的科研、设计、施工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本刊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TA(英文版)首期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选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杂志,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2006年被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网络数据库收录,1998-2003年被《EI》(美国工程索引)Page One收录。本刊还被收列入美国国际CODEN中心,代码为CKYUE6;被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德国波恩德国科学院图书馆固定收藏;被美国纽约尤里其(Urich’s)国际期刊索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月1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册定价6.00元,全年定价72.00元。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171/TV, 国内邮发代号为38-147,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1-5485,国外代号为0799BM, 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理(北京399信箱)。本刊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邮编:430010联系电话:(027)82829904,82829859 传真:(027)82829904电子信箱:cjkb@163.ne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岗山高拱坝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分析——以泸定6.8级地震为例

    高志良田凌云庞磊褚传奇...
    143-14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对大岗山高拱坝的影响,根据坝体及坝基上布置的由21台强震仪组成的强震监测系统监测记录,对泸定地震强震监测数据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总结了大岗山高拱坝在泸定地震中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泸定地震时坝顶与两岸坝肩的位移与加速度较大,加速度峰值最大为576.6 cm/s2,位于坝顶6#坝段;大岗山高拱坝对频率范围为0.5~8 Hz的地震动响应最为明显;坝体高程对地震动响应具有放大效应,且顺河向加速度峰值放大该效应最明显.震后大坝运行状态稳定,整体受地震影响较小,但坝肩及两岸边坡处需引起重视.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拱坝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泸定地震时域特征频域特征放大效应大岗山高拱坝

    基于Eclat算法的八字门滑坡变形因素关联性分析

    李明亮吕梅洁侯梦媛朱昊...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滑坡监测数据库数据量大,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需要多次扫描数据库导致运行时间长的问题,将Eclat关联规则算法引入滑坡监测数据挖掘中,通过K-means聚类法和Eclat算法对八字门滑坡的变形进行了分析.通过综合研究,选择了降雨量监测值和库水位监测值中的6种因素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分别挖掘了 3种降雨因子和3种库水位因子与八字门滑坡多测点位移的关联性,并从八字门滑坡时空监测大数据挖掘出的全部关联规则中选择8个具有较高的置信水平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降雨和库水位因素影响八字门滑坡运动的有效信息.结果表明,这种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在监测数据研究中的高精度,有望广泛应用于库区堆积滑坡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八字门滑坡Eclat算法关联规则数据挖掘三峡库区

    秸秆/聚丙烯纤维-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基本性能正交试验

    姚韦靖韩金秀方冉庞建勇...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正交试验法开展了 16组秸秆/聚丙烯纤维-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和3组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完成了秸秆粉末体积率VS、玻化微珠代砂率VG和聚丙烯纤维体积率VP这3种因素对秸秆/聚丙烯纤维-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强度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玻化微珠掺入可有效提高混凝土隔热保温性、工作性,但会造成强度损失.玻化微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减小最为显著,最大损失幅度为24.64%,秸秆粉末和聚丙烯纤维对抗压强度影响可忽略;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极为显著,最大提升幅度为16.72%,同时显著提高拉压比.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秸秆/聚丙烯纤维-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抗压和抗拉强度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保温混凝土秸秆聚丙烯纤维玻化微珠力学性能正交试验强度预测模型

    钢渣粉与硅灰复掺水泥基材料的流变、早期水化热与强度

    马超姚兆龙杨钊王新龙...
    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大量存在且利用率很低的钢渣处理难题,将其研磨成微粉置换水泥,并掺入硅灰形成一种兼顾力学性能、绿色低碳水泥基材料.基于不同配比的复掺水泥基材料体系的流变行为、早期水化热、强度与吸水率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钢渣粉颗粒微形貌棱角与片状较少,替代15%水泥时可有效改善基体稠度,略微降低强度,并显著降低早期水化放热(降幅8.8%),有利于控制早期温度裂缝.复掺硅灰可有效降低材料塑性黏度与泵送压力,对需要长距离泵送的大体积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硅灰掺量可控制在5%以内.且硅灰空间填充效应与火山灰反应会增强材料密实性,显著提高强度.综上,复掺15%钢渣粉和5%硅灰的水泥基材料,不仅可以改善泵送性能,提升强度和耐久性,还能降低早期水化放热量,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钢渣粉硅灰流变早期水化热强度吸水率

    硅灰对再生混凝土抗盐冻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王晨霞王金旭王宇飞梁卫国...
    17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硅灰对内蒙河套盐碱地区的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和抗盐冻性能的影响,以硅灰掺量为变量对再生混凝土(RAC)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和电镜扫描试验(SEM).结果表明:通过SEM能看出球状硅灰颗粒可以使结构变得致密,RAC的质量损失率、立方体抗压强度损失率和氯离子迁移系数均随硅灰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但硅灰掺量为10%和15%的RAC相对动弹性模量却相差不大;综合来看硅灰掺量为10%时抗盐冻性能最好,90次冻融循环后RC10组的质量损失率、立方体抗压强度损失率和氯离子迁移系数分别仅为RCO组的54.3%、50.3%和49.81%;同时建立了以硅灰掺量和冻融循环次数为参数的冻融损伤模型,并对内蒙盐碱地区的RAC进行了寿命预测.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再生混凝土的合理利用.

    再生混凝土硅灰盐冻循环微观结构寿命预测

    长江科学院专家应邀参加岩土力学卓越论坛

    长江水利科技网
    177页

    三峡大坝运行20年泄洪安全评价

    段文刚胡晗侯冬梅
    17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内外高坝泄水建筑物破坏事故时有发生,三峡大坝泄洪流量和落差大,泄洪功率居世界第一,其泄洪安全备受关注.结合三峡大坝自2003年蓄水以来的历次水力学原型观测和以往水工模型试验结果,围绕泄水建筑物布置、泄流能力、动水压强、水流空化、水流掺气与通气风速、空蚀磨损、消能防冲7个要素指标,依据有关技术标准和工程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高坝泄洪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定性标准和量化阈值,并据此对三峡大坝深孔、表孔、排沙孔和排漂孔进行泄洪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大坝泄水建筑物布置是合理的;大坝实际泄流量与设计值符合良好;大坝泄洪流道未见空蚀磨损破坏;三峡大坝运行20 a,泄水建筑物和坝下消能区运行性态正常,泄洪安全可靠.

    泄洪安全泄水建筑物泄流能力水流掺气空蚀磨损消能防冲三峡大坝

    近10年长江中游重点险工段近岸河床冲淤演变特点分析

    邹红梅杨成刚袁晶董炳江...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险工段是河道岸坡易崩段,是长江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险工段近岸河床演变直接关乎沿江堤防稳定和防洪安全.根据近10 a来长江中游重点险工段观测成果,研究了险工段近岸河床冲淤演变特点及水沙条件、整治工程、土体组成等对险工段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实施对保障险工段近岸河床稳定具有显著作用,岸坡趋于稳定是长江中游重点险工段演变的总体规律.受局部河势调整影响,仍有1/3左右的险工段近岸河床存在冲刷趋陡的现象,需加强观测并采取相应守护措施.研究成果对研判长江中游重点险工段岸坡稳定发展趋势、优化险工段观测位置布设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中游险工段岸坡稳定水沙条件冲淤演变

    三峡水库蓄水20年以来宜昌水文站水文情势改变分析

    朱迪崔福宁卜慧汪琳...
    193-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水库自2003年开展蓄水调度以来,已运行20 a,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对下游水文情势产生影响.选择宜昌水文站1950-2022年逐日径流和水位资料,采用MASH滑动平均法、Sen斜率估计法和IHA/RVA法量化评估三峡水库投运以来宜昌水文站水文情势改变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宜昌水文站1-5月份滑动平均流量序列呈现显著上升趋势,9-11月份滑动平均流量序列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6-12月份滑动平均水位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宜昌水文站合计有14个水文改变指标(IHA)发生了高度水文情势改变,整体综合改变度为63.52%,属于中度改变;三峡水库通过径流调蓄,显著增加了年最小流量组分的中值和流量折转次数,且减少年最大1 d流量的中值,进一步反映了三峡水库防洪兴利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可为三峡水库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峡水库水文情势MASH滑动平均法IHA/RVA法宜昌水文站

    金沙江下游水温变化规律探讨

    陈金凤曾凌李雨刘秀林...
    200-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长江上游的攀枝花、华弹、屏山、朱沱、寸滩5个水文站以及溪洛渡、向家坝坝前实测水温数据,分析了水温年内、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沿程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梯级水库运行对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5站月均水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7-8月份,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月份;受溪洛渡、向家坝水库的调蓄下泄低温水影响,坝后年平均水温、最高水温、最低水温均比坝前水温降低;溪洛渡坝后年平均水温较坝前平均低0.6 ℃,最高水温平均降低约3.5 ℃,最低水温平均降低约0.1℃.向家坝坝后年平均水温较坝前低0.6℃,最高水温平均降低约1.6℃,最低水温平均降低约0.2 ℃;坝下游屏山、朱沱、寸滩3个水文站建库后冬季水温上升,夏季水温降低,年平均水温比建库前升高,越靠近下游升高幅度越大;年最高水温比建库前降低,越靠近下游降低幅度越小;年最低水温总体呈现建库后比建库前水温升高的规律.

    水温变化实测水温年平均水温梯级水库溪洛渡水库向家坝水库金沙江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