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许厚泽

月刊

1004-8227

bjb@mail.whlib.ac.cn

027-87198181

430071

湖北省武汉武昌小洪山西区25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Jour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全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长江流域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立足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长江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大问题,报道流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江河流域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最新成就。目前,刊物同时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等收录,同时收录本刊的还包括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其他十多种国内外检索刊物。热忱欢迎广大读者向本刊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曹开军龙顺发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旅游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综合运用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等多种方法分析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空间差异大小及差异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等.结果表明:(1)2010~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明显的"W"型阶段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较为显著的集聚特征.(2)中国城市旅游业旅游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并且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增长.高效率城市的倒退风险高于其他等级,主要向较高效率下移.(3)中国城市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基尼系数整体上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但是波动性较强,并且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在2013年之前,空间差异呈现逐渐扩大趋势,随后在2014~2017年,呈现较为显著地缩小趋势,而后呈现略微扩大趋势.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差异.(4)旅游专业化水平、交通通达度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对促进中国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空间溢出Dagum基尼系数城市

    长短周期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韧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彭翀陈梦雨王强张梦洁...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韧性是指城市与区域在遭受冲击时,快速吸收、恢复并保持经济正常运行的能力,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从冲击周期出发,将区域经济韧性划分为长周期经济韧性和短周期经济韧性,分别对长江中游城市群长短周期经济韧性水平进行测度,从时序演变特征、空间演变格局两方面分析其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长短周期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短周期经济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随冲击类型与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不同,其中政府治理能力对经济韧性具有持久正向促进作用;(3)长周期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创新能力、劳动力状况始终是影响经济韧性的核心要素,经济发展基础、外贸情况以及政府治理能力等因素对区域经济韧性也起到重要影响作用.以期为把握经济韧性发展规律,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韧性长短周期情景时空演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与区域规划

    贵州县域综合经济密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应奎黄小丽丁金宏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这也是贵州等相对落后省份所面临的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以2000、2010和2020年为基础,构建县域经济密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测算经济密度综合得分,探究其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贵州县域经济密度总体上随时间递增,核密度曲线以多峰为主,主峰随时间不断增高且宽度呈小幅收缩状态.(2)空间上,经济密度高值中心不断缩减,2000~2010年以正增长县域为主,2010~2020年以负增长县域为主;全局空间自相关中,经济密度空间聚集程度先增后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则以高-高和低-低方式聚集为主.(3)经济密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内生交互作用,邻近县域的经济密度每提升1%,将促进本地经济密度提升0.2%.(4)影响因素方面,人才禀赋与医疗床位对经济密度呈正向作用,其他要素呈负向作用;直接效应的影响强度排序为:人才禀赋>降水#>人口老龄化#>民族结构#>植被覆盖度#>医疗床位(#表示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贡献大小排序为:人才禀赋>人口老龄化#>降水#>民族结构#>医疗床位.因此,贵州应注重经济发展的区域均衡性,在继续吸引人才和改善社会福利条件下,补齐民族县域经济发展短板.

    经济密度熵权TOPSIS法时空特征空间滞后模型空间溢出贵州

    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绩效评价及多维时空效应分析——以三峡库区为例

    陈影文传浩
    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态保护优先机制为导向,从环境保护利用、经济绿色发展、社会和谐进步3个方面选择23个指标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并以三峡库区为例,整合熵权法与专家评分法计算其2000~2020年绿色发展绩效,分析环境、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绩效及耦合协调度,并探索多维时空效应.研究发现:三峡库区绿色发展绩效在0.3~0.5之间,总体水平不高,但逐年稳步提升;环境保护利用绩效对绿色发展绩效贡献最大,社会和谐进步绩效贡献次之;库腹绿色发展绩效领先,库尾次之,库首较低,区域差异总体在缩小;时空格局呈现出"全面提升,七星引领"的演化特征,表现出显著空间正相关,但空间集聚性在减弱;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度高,但耦合协调发展度低,复合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协调发展.

    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绩效三峡库区多维时空效应

    基于固碳服务供需视角的区域碳平衡研究——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

    李湘儿胡熠娜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系统固碳服务能够通过自然植被的光合作用直接固定大气中CO2,其供需平衡对于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研究大多关注生态系统固碳服务的供给,基于供需视角分析区域碳平衡的研究相对较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也是长三角地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区域.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研究区,基于CASA模型评估固碳服务的供给能力,基于人口密度法识别固碳服务的需求动态,进而基于供需比指数识别示范区固碳服务的供需变化.结果表明,供给方面,2000~2020年示范区内不同乡镇固碳服务供给空间分布较为均衡,固碳服务供给总量由1.10×109 kg增加到1.24×109 kg,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需求方面,2000~2020年示范区固碳服务需求由7.15×109 kg增长到4.16×1010 kg,增长近5倍,且所有乡镇的固碳服务需求均有所增加.2000~2020年,示范区固碳供给难以满足其需求,且固碳服务供需比持续下降,供需关系逐渐趋于紧张.最后,基于固碳服务供给、需求和供需比开展固碳服务分区,以期为示范区双碳目标实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

    固碳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供需CASA模型分区

    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秦风约段学军邹辉王君櫹...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干流广布的季节性淹水造成的江心洲岛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等重要生态作用,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江流域湿地的分布、动态及其生态意义受到广泛关注,而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利用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江心洲岛湿地,采取GIS方法提取河道形态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及有序逻辑回归分析,揭示了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分布格局,探讨了河道形态要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空间上呈现四段式分布,即宜宾-忠县河段,仅有中小型江心洲岛湿地分布;忠县-宜昌河段,完全没有江心洲岛湿地分布;宜昌-九江河段,以中小型江心洲岛湿地为主;九江-长江口河段,各面积水平江心洲岛湿地广泛发育,中小型江心洲岛湿地比上游更密集而大型江心洲岛湿地无明显差异.长江干流小型江心洲岛湿地数量多,大型江心洲岛湿地数量少.大型江心洲岛湿地比小型的对河道形态更为敏感.江心洲岛湿地面积与河宽、河宽差有显著正关系,与两岸差有显著负关系;宽阔的、顺直对称的河道平面形态更有利于大型江心洲岛湿地的演化.

    湿地江心洲岛长江空间分布河道形态

    湖库滨岸带固碳潜力评估——以沙河水库为例

    曲盈豪张京季雨来张帅...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库滨岸带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组成复杂,其固碳潜力受土地管理措施影响显著,科学评估其碳储量及固碳潜力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步骤.以沙河水库滨岸带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构建了滨岸带碳储量的网格化估算模型,模拟了耕作方式优化、施肥方式优化和茶树混种等管理措施下的滨岸带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结果表明:2022年,沙河水库滨岸带碳储量为3.25×105 t(9 961 t/km2),其中林地、农田和茶园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33.24%、24.34%和8.62%;耕作方式优化的固碳潜力提升效果最好(22 357 t).

    滨岸带碳储量管理措施林地茶园农田

    规划管制下土地发展机会差别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

    田霞蔡银莺
    8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开发与生态保护等规划管制引致土地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会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缺乏量化研究.测度分解出规划管制下土地发展机会差别对微观家庭收入带来的影响,可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配套政策破解规划衍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武汉市蔡甸区的中法生态新城与消泗乡作为城镇开发和湿地保护的典型区,2021年随机抽样调查了 573户农村家庭,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中介效应等方法揭示土地发展机会差别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镇开发区土地的非农发展机会对农村家庭总收入、本地务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ATT估计值分别为0.112、1.014和0.254,城镇开发经济产业集聚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对人力资本质低但量多农村家庭的工资性收入提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2)劳动力配置在土地非农开发机会影响农村家庭工资性收入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家庭务工人数占比的中介效应为0.116,且在1%水平上显著;(3)相较于湿地保护区,城镇开发区农村家庭的内部收入差距相对较小,主要原因是土地开发带动低收入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且对农耕收入的负向影响低于高收入家庭.建议构建土地开发利得向生态保护及农业耕作区转移的共建共享机制,以实现规划管制区与非管制区之间土地增值的分享.

    土地发展机会收入差距城镇开发区湿地保护区农村家庭

    小样本下大冶湖非光学活性水质参数反演与时空变化分析

    黄振辉杨小红王力哲厉芳婷...
    10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技术为内陆湖泊水质监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非光学活性水质参数在复杂的内陆水体生物光学环境中,很难直接找到其光学特性,导致这类参数的实测水质数据与遥感反射率之间难以用简单的回归模型拟合,尤其是在实测水质样本量较小时,传统机器学习容易出现欠拟合的现象,反演精度难以保证.针对非光学活性水质参数在反演中数据量较小、拟合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积注意力模型的水质反演方法,通过58个水质实测数据和Sentinel-2遥感数据构建了点积注意力模型,实现大冶湖遥感水质反演.在同样的样本和影像数据下,对比了基于统计回归模型和多层感知机模型的遥感水质反演.实验表明,点积注意力模型的非光学活性水质参数浓度反演的准确性较高,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决定系数R2分别能达到0.83,0.89,0.80.最后,将提出的模型运用到大冶湖非光学活性水质参数反演中,对该湖泊2018~2021年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3种非光学活性水质参数进行反演,统计并分析了近4年大冶湖水质参数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大冶湖的营养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大冶湖水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水质反演非光学活性机器学习注意力机制哨兵2号

    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评价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王浩吴吉林龚磊周懿桐...
    11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助力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市场价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片区2001~2019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多个因素对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 30亿元,2019年达到了 3 696.97亿元.(2)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较为稳定,耦合度以中级耦合状态为主,耦合协调度以勉强协调状态为主.(3)ND-VI、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对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驱动关系,NPP、降水量和GDP为负向驱动关系.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关系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且受环境和社会的多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