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沉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沉积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沉积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刘宝珺

双月刊

1000-0550

cjxb@nlzb.ac.cn

0931-4960916,4960917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沉积学报/Journal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沉积矿物学、沉积岩学、现代沉积、沉积相、古地理、各种沉积矿产、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钙同位素在古海洋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陈西源周锡强孙剑高炳宇...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义]钙(Ca)是重要的造岩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广泛参与地球表层物质循环过程,并记录着海洋环境及其演化.钙同位素在地球表层无机和有机作用过程中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分馏,对于研究海洋钙循环和地球表层圈层相互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伴随着相关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钙同位素日益成为重要的地球化学研究手段.鉴于钙同位素近年来在古海洋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对其进行综述.[方法]以前人文献资料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钙同位素的基本原理、分馏机理、海洋钙循环及其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其在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评估、深时海水钙同位素组成厘定、海洋钙循环重建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并对钙同位素在古海洋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深时钙循环研究.[结论和展望]钙同位素作为研究海洋钙循环的一把钥匙,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目前,对钙同位素在不同矿物体系中的分馏机理已建立基础的认识,海洋钙源—汇通量及其钙同位素组成也得到初步的厘定.未来可进一步优化钙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完善钙同位素分馏理论与深时海水钙同位素演化曲线,加强对古今海洋钙循环源—汇通量、钙同位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指标和定量化研究,提升对钙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认识.

    钙同位素古海洋钙循环成岩作用

    卤水表面附近盐岩结晶特征研究

    冯阵东谭浩林周永史淑珍...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弥补现代盐湖沉积考察中丢失的信息,获取盐岩动态结晶过程,指导古盐湖沉积研究.[方法]借助室内石盐蒸发实验,观察卤水蒸发过程中氯化钠结晶特征,分析石盐结晶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盐湖沉积模式建立提供参考.[结果与结论]石盐沉积位置受结晶习性影响,晶体可以在卤水界面之上沉积,其形成的动力除了蒸发泵作用外,还受空气湿度和石盐潮解共同控制;人字晶一般形成于漏斗晶基础之上,在发育空间受限时,绕不同漏斗晶核生长的纹层斜交后形成人字晶纹,两种晶型可以同时沉积于水面之上;盐湖干涸之前,可能经历岩层封锁水面的现象,并可能对临层的碎屑沉积物产生影响.

    石盐不同晶形结晶特征卤水表面蒸发实验

    斯图特雪球地球存在持续的海洋碳循环

    满玲祝圣贤邓宾李玉坤...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斯图特雪球地球事件是地质历史时期最极端的冰室气候.在冰期过程中,冰盖分布范围达到低纬度甚至古赤道区域,海洋被完全冰冻.目前,斯图特雪球地球过程中的古海洋化学研究相对薄弱,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尚不明确.[方法]对桂北地区成冰系富禄组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碳氧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桂北地区成冰系富禄组形成于斯图特雪球地球过程中,岩性主要为一套碎屑岩,并发育多套碳酸盐岩夹层.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这些碳酸盐岩具有相对稳定的碳同位素值(平均值为-3.5‰),并与伴生的有机碳同位素呈现不耦合关系.[结论]富禄组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值明显高于地幔碳同位素值(-6‰),指示斯图特雪球地球过程中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并未完全停止,只是表现为较低的水平.海洋热液系统提供的磷可能是维持冰期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碳同位素碳酸盐岩富禄组新元古代

    古生代陆相盆地中的17万年天文周期

    李玉寅黄何高远成虎...
    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米兰科维奇周期通过调控地球天文轨道参数来影响地球气候系统和有机碳埋藏.除通过线性过程调控气候系统的常规周期外,还存在通过一系列"非线性"正负反馈进程调控气候系统的"非常规"天文周期,如17万年斜率振幅调制周期.先前研究已证明17万年天文周期对中新生代地球中高纬度有机碳埋藏具有调控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准确的天文解和高分辨率的地质记录,17万年信号在古生代鲜有报道.[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早二叠世芦草沟组的总有机碳含量和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认为芦草沟组保存了短偏心率、斜率、岁差周期信号.[结果]根据短偏心率周期进行了天文调谐,结果显示芦草沟组沉积持续时间约为2.8 Myr,沉积速率估算为9.1 cm/kyr.除常规周期外,17万年周期信号也在去趋势数据序列和斜率振幅调制曲线中被发现.[结论]对古生代陆相地层中的17万年天文周期进行系统探讨,基于强烈的斜率信号,推测该17万年周期信号来源于斜率振幅调制周期s3-s6.它通过调控早二叠世地球中高纬度水循环过程影响有机碳埋藏,而沉积盆地中的阈值响应效应将高频的斜率周期中的较低频17万年振幅调制周期放大,并出现在地质记录中.

    旋回地层学17万年天文周期二叠纪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

    基于地球河流扇预测模型的火星地表水径流量预测

    张元福张森黄云英孙世坦...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火星表面的水活动地质历史一直是科学界关心的热点,直接影响着火星探测的研究方向.[方法]根据火星和地球的可对比性,建立了融合345个地球现代河流扇沉积的数据集并形成了高精度扇体面积预测模型,从而识别火星上的河流扇沉积,预测火星河流扇发育期的地表水径流量.[结果]结果表示,在火星南部高地霍尔顿陨石坑附近识别出一个面积约84.35 km2的典型河流扇沉积,并反向预测出该扇体形成需要的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1.882 8×106 m3,推测出该区域径流量不是由单一降水构成,为雪山(冰川)融水和降水多种来源.[结论]该成果是河流扇研究在行星沉积学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火星和其他天体地表水活动提供了新的方法.

    火星水活动河流扇沉积体系年径流量

    四川盆地灯影组微生物岩组构元素富集特征及意义

    李柯然宋金民刘树根杨迪...
    6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埃迪卡拉纪晚期(灯影期)微生物岩是地球生命—环境协同演化的产物.[方法]在四川盆地灯影组微生物岩沉积组构划分基础上,结合不同组构的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总结微生物组构控制下的元素富集特征.[结果与结论]四川盆地灯影组微生物岩发育纹层、凝块、泡沫绵层、葡萄花边和核形石组构.纹层组构发育放线菌Actinophycus、似肾形菌Renaclis、似葛万菌Girvanellas,凝块组构发育似附枝菌Epiphiton-resembling、似肾形菌Renaclis、曲线菌Tortofimria,葡萄花边组构发育放线菌Actinophycus,泡沫绵层组构曲线菌Tortofimria,组构阴极发光呈黑色和暗红色.扫描电镜下,微生物组构发育大量诱导白云岩(呈球粒状和叠层状)、蓝细菌化石,与微生物席或EPS伴生.灯四段微生物组构Fe、S元素含量增高.灯二段葡萄花边组构富集V、Y元素,凝块组构富集V、Y、Ni元素;V、Cr、Ni、Y、LREE、HREE和ΣREE在灯四段凝块及纹层组构均有富集,Cu元素富集在凝块组构中,Zr元素富集在纹层组构中.元素富集效应显示灯影组海水以贫氧为主,灯二段海水较均一,灯四段海水分层明显,海水部分氧化.

    灯影组微生物组构元素富集古环境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以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核形石为例

    耿锋杨瑞召唐雨沙旭光...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微观组构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环境、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开阔台地的台内洼地沉积,中上部发育一套厚约12.3 m的深灰色含泥质条带核形石灰岩、含生屑泥晶核形石灰岩,核形石粒径大、丰度高.核心为早期台缘生屑、团块;包壳厚度大,富含细菌纹层;基质中多充填灰泥、细生屑,普遍发育泥质条带;代表了一种水体搅动及搬运作用不强烈的原地或近距离搬运沉积成因.核形石可分为球状、帽状、板条状、椭球状等四类,以帽状、球状为主.垂向上为三个核形石发育段,单个旋回含量、粒度呈变大趋势.[结论]球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水体搅动和静止相交替状态的环境,板条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低能环境.中15井核形石的产出受奥陶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大辐射影响,具体为丰富的核心物质来源(相邻台缘带生屑、团块)、发育程度高的细菌黏附生长、稳定或弱波动的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有机耦合.

    核形石形成环境中15井良里塔格组上奥陶统塔中西部

    滇东—黔西中二叠统白云岩特征、成因及其主控因素

    张景琦金振奎王金艺李阳...
    9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国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广泛发育白云岩.针对这些白云岩的成因,前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白云岩形成机理.然而,关于镁离子的来源、白云化的主控因素等关键问题,至今仍无定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滇东—黔西地区的油气扩展勘探.[方法]综合利用露头、岩心和钻井等资料,对滇东—黔西地区中二叠统白云岩的分布规律、岩相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与结论](1)研究区白云岩的形成机理为开放热对流白云化模式.白云化流体的镁离子主要来自海水,少部分来自深部热液流体;(2)白云化流体主要通过亮晶生屑石灰岩中的孔隙,以及断层和裂缝系统运移.在温度空间差异的驱动下,白云化流体沿循环流动路径运移,导致中二叠统石灰岩迅速且广泛的白云化;(3)白云岩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滩相沉积和峨眉地幔柱(活动范围).

    滇东黔西中二叠统白云岩热对流

    松辽盆地白云岩沉积环境及成因机理

    付秀丽蒙启安文政白月...
    11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湖相白云岩是松辽盆地发现的一种特殊油气储层类型,为了探讨其沉积环境及成因机理,开展了白云岩宏微观特征及环境参数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微观组构观测和元素、同位素组成等多指标综合研究,分析了松辽盆地白云岩的沉积环境及其成因机理.[结果]松辽盆地湖相区白云岩主要为泥晶白云岩,矿物成分主要为铁白云石、黏土和方解石,厚1~25 cm,呈层状或透镜状分布于厚层湖相泥页岩中,具有δ13C值偏正、氧同位素δ18O值偏负、稀土元素δEu明显负异常、热液营养物质Ca、Si、Fe、Mg、Al、Na丰富等显著特征,推测其先期为产甲烷细菌成因的原生白云岩,后期受到热液作用改造,形成于相对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咸水湖泊环境.[结论]湖相区白云岩沉积环境及成因机理分析对于研究松辽盆地沉积演化和储层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松辽盆地白垩纪青山口组沉积组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

    湖相热液白云岩成因机理——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为例

    王剑周路刘金马聪...
    13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湖相白云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层岩石类型,但成因机制研究较晚且相对薄弱.[方法]为研究湖相热液白云岩成因机理,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为例,采用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实验分析,系统研究了风城组白云岩的岩矿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结果]风城组白云岩主要发育在风城组二段和三段,以分散型、纹层型、条带—团块集合体型产出.白云岩形成于高盐度、强还原和受热液控制的典型碱湖环境.深部热液侵入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Mg2+、Fe2+、HCO3-、CO32- 离子,为白云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湖相热液白云岩存在两种成因:一是热液—蒸发沉积成因,在热液侵入及干旱强蒸发作用下,高Mg/Ca、高pH值、高盐度湖盆水体提供了云化作用的介质,形成纹层状白云岩.二是埋藏—热液交代成因,深部热流沿断裂上升侵入地层,促进埋藏白云岩化,形成条带—团块状白云岩.[结论]研究结果对我国其他盆地湖相热液白云岩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白云岩热液成因机理风城组玛湖凹陷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