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沉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沉积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沉积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刘宝珺

双月刊

1000-0550

cjxb@nlzb.ac.cn

0931-4960916,4960917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沉积学报/Journal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沉积矿物学、沉积岩学、现代沉积、沉积相、古地理、各种沉积矿产、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固体沥青形态、成因以及应用研究进展

    李长志郭佩豆霜文华国...
    1479-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固体沥青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含油气盆地中,在油气勘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尤为重要.然而,在固体沥青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固体沥青反射率难以确定、油气源对比参数适用性受成因约束等诸多问题,若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得出错误的成果认识.因此,需要对固体沥青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方法]此次研究结合广泛的文献调研,首先对与应用研究密切相关的固体沥青形态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固体沥青在油气勘探中的诸多应用并指出其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固体沥青发育复杂多样的光性结构,主要受形成环境、母质成分等因素控制;其同样具有复杂多样的超显微形态,可能受运移和天然气的生成及逸散等因素控制.固体沥青具有多种成因类型,在有机元素组成、碳和硫同位素值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等方面差异显著;可用于指示油气的生成和运聚、表征热演化成熟度以及追踪油气来源等,但由于不同成因固体沥青油气源对比参数的适用性差异很大,应用时需判断其成因类型.[结论]该研究为固体沥青的有效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固体沥青微观结构成因类型热演化成熟度油气源对比

    干酪根热解生烃分子模拟研究进展

    郭成波李美俊刘晓强韩秋雅...
    1494-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义]干酪根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有机质来源,研究干酪根的热解对油页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热解生烃模拟实验难以深入揭示干酪根热解机理,而分子模拟方法可从原子分子水平上深入揭示干酪根热解的微观机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进展]对干酪根热解生烃的分子模拟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并结合实验结果,分别阐述了温度、升温速率、水、压力、页岩矿物组分对于干酪根热解的影响.主要有:(1)构建干酪根分子结构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实验分析方法中获得的元素、官能团信息和结构参数;(2)温度、升温速率、水、压力、页岩矿物组分对干酪根热解产物分子数和组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温度和升温速率可以使得页岩油的产率达到最大;(3)H2O分子可促进干酪根和重质页岩油的裂解,提高轻质页岩油和气体的产率;(4)对比分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发现,分子模拟在定量描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在定性描述方面稍显不足;(5)分子模拟通常采用提高模拟温度的方法进而缩短反应时间来弥补地质上的热演化时间,这是目前分子模拟技术的缺陷之一;(6)干酪根的高温模拟会产生大量的C2H4,这与实验事实和地质概况不符,也是当前分子模拟的不足之处.[展望]展望未来,干酪根热解生烃分子模拟研究可在以下方面取得发展:(1)使用机器学习法快速构建相对分子量达上百万,并且同时反映干酪根化学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分子结构模型;(2)建立富含页岩矿物组分、地层水、有机酸以及无机盐等多尺度且复杂的干酪根模型;(3)深入研究升温速率、水的相态、地层水、压力、矿物组分以及不同热演化程度对干酪根热解的影响;4)结合实际地质概况探索低温条件下干酪根的热解生烃机制,进而弥补实验—地质—理论之间的鸿沟,为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和理论指导.

    干酪根分子结构模型热解机理分子动力学模拟ReaxFF力场

    现代珠江三角洲前缘生物遗迹组成与分布特征

    王媛媛勾松林张国成
    1512-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珠江三角洲前缘受河流、波浪和潮汐等因素共同影响,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特征丰富,前人大多关注珠江三角洲前缘物理化学沉积特征的研究,然而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极其灵敏,造迹生物及其产生的生物遗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内的沉积环境特征.[方法]选取珠江三角洲前缘为研究区,运用现代沉积学及遗迹学方法,通过盐度、粒度、浑浊度分析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计算机重构方法对采取的岩心进行处理,对研究区内不同微环境中的生物遗迹特征进行了精细的研究.[结果](1)主要造迹生物有双壳类动物沙蚬、节肢动物门寄居蟹、甲壳类动物螃蟹、环节动物门双齿围沙蚕、脊索动物门弹涂鱼等;(2)各微环境生物在层面上营造的生物遗迹主要包括爬行迹、足辙迹、鸟足迹以及排泄迹等,层内的主要遗迹为居住迹,表现为各种类型的潜穴形态如Y型、L型、U型,少量I型;(3)珠江三角洲前缘生物遗迹的分布特征:研究区内现代生物遗迹在水下汊道和岛屿的分异度、丰度及扰动率较分流间海湾高,潮下带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不便观察.[结论]该研究将补充珠江三角洲前缘的现代沉积学资料,并为三角洲前缘古遗迹学和三角洲前缘古沉积环境重构提供现代实证基础和依据.

    现代生物遗迹遗迹学三角洲前缘珠江三角洲

    "11·0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沉积物粒度特征

    赵磊史正涛叶蕾喜文飞...
    1530-1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堰塞湖溃决洪水沉积物粒度特征和理解金沙江溃决洪水泥沙沿程变化特征.[方法]分析了"11·03"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沉积物样品颗粒组成,计算了粒度参数,论述了泥沙特征从上到下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对比讨论了本次洪水泥沙粒度特征与其他流域洪水及古洪水沉积物泥沙粒度特征.[结果]堰塞湖溃决洪水沉积物类型为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泥沙粒径中粉砂占55.18%,砂占32.86%,黏土占11.97%.泥沙中值粒径为41.34μm,平均粒径为31.73μm,两者随离白格堰塞湖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偏度值为0.27,属正偏;峰态值为0.94,属于中等尖锐;分选系数为0.57,分选性好;泥沙的粒度分布曲线双峰占52%,主峰高而窄,峰值为100μm,次峰低而宽;单峰占48%,峰态较窄,峰值为50μm.剖面泥沙粒径组成差别很小,以砂占优,粉砂含量略小于细砂,黏土含量大多在11.0%,中值粒径值大于其平均粒径值,分选系数均小于0.6,偏度为极正偏,峰态为中等."11·03"溃决洪水与其他洪水相比,泥沙粒度组分较细,以粉砂为主,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较小,峰态更宽,偏度为正偏,分选性更好.[结论]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堰塞湖溃决洪水的泥沙特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溃决洪水粒度白格堰塞湖

    岬湾海滩沉积物粒度粒形分布及其输运趋势的指示

    程武风陈沈良钟小菁郭俊丽...
    1541-1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与方法]粒度和粒形作为沉积物的基本属性,蕴含着输运历史、运动方式和沉积环境等丰富的信息.通过利用动态图像法对海南岛保定湾岬湾海滩52个剖面253组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粒形测试,分析探讨了粒度粒形沿岸和横向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粒度趋势分析结果建立了粒形趋势分析模型.[结果]研究表明,保定湾开敞段、过渡段和遮蔽段相同岸段内的球形度在沿岸方向差异不大,横向方向有从陆向海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岸段间沉积物在粒度小于2.5Φ时的球形度,在沿岸方向从开敞段至遮蔽段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球形度的增大方向可指示沉积物输运趋势,建立的粒形趋势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优势,可计算任意粒度区间的输运趋势,可与粒度分析方法相结合以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结论]研究成果可为岬湾海滩的演变机制和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岬湾海滩沉积物粒度粒形输运趋势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再认识及地质意义

    惠潇侯云超陈修龙盛芳...
    1553-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延长组存在大量强反射同相轴前积现象,与传统"平起平落、等厚分布"的地层方案差异较大,为重新认识延长组地层格架提供了新视角.[方法]通过岩心观察、井震标定及三维地震解释,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地震相、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延长组地震强反射连续同相轴可指示湖泛面凝缩层沉积.不同方向的地震相特征差异较大,平行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包括中等振幅中等连续性亚平行结构、强振幅强连续性前积结构、弱振幅差连续性乱岗状结构三类,其中前积结构"穿层"最明显;垂直物源方向包括强振幅强连续性平行结构、强—中振幅中连续性丘状结构、弱振幅差连续性乱岗状结构三类地震相.陇东地区延长组湖盆充填演化经历了多期快速湖侵、缓慢湖退的震荡过程,可划分为多期湖侵—湖退体系域(T-R)组成的三级层序单元,呈透镜状依次向湖中心进积叠置,发育"斜坡富泥、两端富砂"的沉积序列.[结论]新的层序格架与传统等厚沉积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一是烃源岩标志层没变,单井之间的对应关系变;二是延长组湖盆范围没变,湖盆充填演化过程变;三是砂岩总体分布规律没变,砂层之间的连通性变.

    层序地层T-R体系域凝缩层前积延长组陇东地区

    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沉积时限厘定

    唐文斌尤新才张元元李卉...
    1568-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早二叠世的准噶尔盆地是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形成的一个陆内继承性断陷盆地.同断陷阶段,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充填了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烃源岩,但是尚不明确其沉积年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一件凝灰质岩屑砂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分析.[结果与结论]该样品包含大量的凝灰岩岩屑和火山玻璃(52%)、中—酸性岩浆岩岩屑(38%),以及少量石英、长石和角闪石矿物(10%),报道的最年轻五颗碎屑锆石年龄平均值及最年轻年龄图谱一致,年龄为282±4 Ma,指示早二叠世的同沉积火山活动是主要物源区,西准噶尔山系和中拐—陆梁凸起是次要物源区.结合碱湖沉积底部和顶部报道的两件凝灰岩样品锆石U-Pb结果,最年轻的五颗碎屑锆石平均年龄分别为284±4 Ma和279±4 Ma.从底部到顶部年龄逐渐变年轻,是同断陷阶段幕式火山喷发的同沉积记录,表明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的沉积年龄为284-279?Ma.

    风城组沉积年龄锆石U-Pb测年碱湖下二叠统玛湖凹陷

    云岗盆地石盒子组地层时代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周瑞刘东娜董宪姝郝春生...
    1578-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华北中北部云岗盆地缺失三叠系,而最新的1:5万史家屯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将云岗盆地羊圈头剖面顶部(原石盒子组)地层划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为了解决争议并验证这个新认识的可靠性,亟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方法]通过对云岗盆地马道头和羊圈头剖面进行岩石地层对比和碎屑锆石测年,并与华北中北部其他同时代地层剖面进行对比,以确定其时代归属.[结果与结论]羊圈头剖面上段识别的所谓刘家沟组与马道头剖面石盒子组具有相似的岩相组合、砾石成分,岩性特征均以灰绿、黄绿色中厚层状中粗粒砂岩为主,夹少量薄层灰紫红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同时还发育数层巨厚砾岩层,完全不同于华北地块府谷、宁武、太原西山以及沁水盆地刘家沟组地层的显著特征,即大量发育浅红色、肉红色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同时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288.0±4.7 Ma)也将本组最大沉积年龄限制到中二叠世,在此基础上将此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划归为中二叠世,即石盒子组,而非刘家沟组.推测晚三叠世华北北部及北缘造山带发生了强烈的挤压抬升,导致云岗盆地三叠系地层遭受剥蚀,后期又被下侏罗统地层不整合覆盖.

    二叠系石盒子组刘家沟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地层划分云岗盆地

    三角洲型被动陆缘盆地陆坡地貌演化研究——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研究区为例

    蔺鹏吴胜和
    1592-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陆坡因其巨大的沉积物总量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勘探的热点领域.明确陆坡地貌演化特征能够助力于深水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研究旨在针对三角洲型被动陆缘盆地陆坡具有强物源供给条件的特征,探索一种基于沉积构型原理的古陆坡地貌演化研究新方法.[方法]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陆坡研究区为例,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根据13个层序的沉积构型时—空演化规律反演古陆坡地貌演化特征.[结果]研究区中新世至今的地貌演化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阶段1中,地貌演化受大型三角洲进积驱动,研究区由深海平原演化为陆坡,地貌始终为非限制型.阶段2中,在重力滑动作用下先后经历了由逆冲断层、泥底辟、填平补齐主导的演化过程,地貌由限制型、半限制型演变为现今的非限制型.逆冲断层期,泥底辟强度有限,地貌形态受控于断层活动,研究区处于重力滑动体系的远缘逆冲构造区.泥底辟期,底辟强度大幅增强,具备了独立改造地貌格局的能力,研究区由逆冲构造区向泥底辟构造区转化.[结论]重力滑动体系由沉积作用驱动,表现出与沉积相类似的空间组合与演化特征.平面上相邻的伸展、泥底辟、逆冲构造区存在成因关联,与具有排序特征的沉积相类似.因此,研究区两期构造活动的叠合关系指示了陆坡向海推进的过程.综上,典型深水研究区沉积构型的时—空演化特征能够为陆坡古地貌演化过程的恢复提供重要依据.

    重力流深水沉积构型地貌演化层序陆坡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喀拉扎组砾质障碍沉积

    刘家乐张昌民朱锐
    1607-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障碍沉积的成因类型及其沉积特征,对确定古水流方向有新的启示,砾质障碍沉积可成为判断河道沉积微相的重要判别标志之一.[方法]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安集海河、头屯河现代砾质河流的沉积考察,对砾质河床发育的障碍沉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测量,分析了砾质障碍沉积的沉积模式和形成机理.[结果]研究表明,砾质障碍沉积的形态可划分为锥状沉积、梭状沉积、似圆状沉积和横向脊沉积4种模式.锥状沉积是单一大砾石作为障碍物,砾石后有细粒的沉积物脊,沉积物脊的长度与砾石前的冲刷范围之比应在2∶1,沉积物脊的长轴指示水流方向.梭状沉积是单一大砾石作为障碍物,片状砾石在障碍砾石前进行叠瓦状堆积,障碍砾石后形成沉积物脊.似圆状沉积是多个大小相近的砾石作为障碍物的主体,在似圆状中心存在"U"字形以颗粒支撑的细砾岩.横向脊沉积是大的砾石在河道侧面或中心堆积形成滩坝,整体作为障碍物,控制着河流边界.[结论]对准噶尔盆地喀拉扎组砾岩层出露的障碍沉积现象精细划分,建立了砾质障碍沉积的识别标志,为河流沉积学提供新的基础数据.

    现代沉积砾质障碍沉积形成机理喀拉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