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控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控技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测控技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金钢

月刊

1000-8829

cmct634@163.com

010-65665485、65665486

100022

北京2351信箱《测控技术》杂志社

测控技术/Journal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期刊创刊于198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重点介绍各种类型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楼宇自动化技术、多媒体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糊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仿真与虚拟现实、机电一体化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等技术开发应用、科研成果推广、使用经验介绍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性文章以及测控技术知识讲座等。《测控技术》杂志的网站 www.mct.com.cn 于2005年9月开通,登录该网站,作者可以投稿和查稿,读者可以浏览测控行业技术及产品的发展动态,可以在线订阅杂志和征订广告,也可以点击网站的“读者信箱”发布您的要求,在那里我们会及时给您答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学习的座舱开关状态识别研究

    邓乐武成金涛曾苏凡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机飞行前为保证飞行安全,需要机务人员对座舱开关、安全销等状态进行检查确认,由于检查对象多、状态多,人为检查常常出现错检、漏检.因此,以飞机座舱开关为具体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座舱开关状态识别方法.在典型的目标检测算法Faster R-CNN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特征融合的多分支Faster R-CNN改进算法,既提升了小目标开关的检测精度,又兼顾了 一般大小目标物体的检测精度.多组对比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座舱开关状态检测场景中的平均精度较原始的Faster R-CNN有明显提升.

    FasterR-CNN特征融合多分支结构膨胀系数

    基于LSTM的道路拥堵分析模型研究

    陈鹏展余杰杰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利用交通流量和平均车速等交通要素分析交通拥堵,无法实时分析出用户车辆当前所处道路拥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STM网络的道路拥堵分析模型.首先采用车辆检测算法判断出当前用户视角中前方车辆位置,并利用位置信息估测车距;然后结合车距信息、车辆与车道位置关系,生成车距信息矩阵;最后通过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以车距信息矩阵为输入,输出该模型交通拥堵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道路拥堵分析模型测试平均准确率为88%,能够实时分析用户车辆当前所处道路拥堵情况.该模型实时性较高,检测成本较低,能够为实时操控车辆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道路拥堵拥堵分析车辆检测LSTM网络

    光纤耦合太赫兹时域光谱采样技术

    卢志军刘伟于淼王彪...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对基于光电导天线的典型光纤耦合太赫兹时域光谱采样技术及典型光纤耦合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进行了介绍.光电导天线是太赫兹时域脉冲信号产生和探测的关键部件,目前基于光电导天线的光纤耦合太赫兹时域光谱采样技术主要有3种,分别为等效时间采样法、异步采样法和腔长调谐光学采样法.对3种不同采样方法的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不同采样原理的光纤耦合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结构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基于不同采样原理的光纤耦合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典型产品说明和关键技术指标,说明了基于不同采样方法的系统特点.可为不同的应用需求提供技术参考,为自主搭建基于不同采样技术的光线耦合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光纤耦合太赫兹时域光谱光电导天线

    声速误差对平面波成像质量的影响

    张静雅樊尚春屈晓磊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医学超声成像系统中,大多都采用假定声速进行成像.假定声速和真实声速的误差会造成超声图像的空间相位偏移和散焦,降低图像质量.定量分析了声速误差对平面波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里的k-wave仿真工具箱,获取仿真数据,假定不同声速,通过延迟累加波束形成技术来获得二维超声图像.通过对比度(Contrast Ratio,C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来评价平面波成像质量.在均一介质中,假定了21组不同的声速,其误差范围为±100 m/s;在复杂介质中,选择6种不同的乳腺模型,假定声速为1540 m/s,通过CR、CNR、PSF分别定量分析成像质量.在均一介质中,随着声速误差的增大,成像质量变差.在复杂介质中,成像质量比均一介质中使用正确声速的成像质量差.

    超声成像平面波波束形成延时累加对比度点扩散函数

    基于CFD方法的前支杆试飞测量装置误差分析

    马玉敏汪发亮徐倩郭洁...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可靠的大气数据信息对飞行器的安全至关重要.处于研制阶段的大气数据系统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需要在试飞阶段予以校准.试验机上加装的试飞测量装置要求尽可能地接近未受扰动的气流,同时减少对飞机已有大气数据系统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某型民机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前支杆试飞测量装置的安装位置和长度,获得了前支杆的位置误差并评估了对飞机已有大气数据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选定前支杆长度情况下,前支杆测量的静压测量误差引起的高度误差偏大,对现有大气数据系统静压亦有一定影响,对迎角影响较小.这一结果可作为某型民机确定空速校准方法的依据,亦可作为其他飞机在空速校准方案选用方面的参考.

    飞行试验大气数据计算流体力学前支杆民用运输机

    基于回算机制的GPS/INS时间延迟处理方法

    汪菁孙立海邹瑜光
    81-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组合导航中由于GPS时延而导致的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成本制导炸弹的时延处理方法.该方法在GPS数据输出延时过程中,利用预设存储器存储数据,基于回算机制完成GPS信息更新时刻的数据融合、GPS数据输出时刻的导航输出,减小时间不同步对组合导航数据融合的影响.该回算机制可控制计算量,不增加程序复杂性,适用于GPS数据丢失或异常等多种情况.针对回算机制提出了一种工程实践中的计算优化算法,在回算时取消卡尔曼滤波计算中的时间更新环节.该计算优化可节约回算过程的计算时间,避免整体数据延迟,同时不影响导航定位精度,可满足短时间内的低成本组合导航系统要求.靶试结果验证,时延处理方法及计算优化算法适用于低成本制导炸弹,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组合导航GPS时延回算机制工程优化算法

    光电经纬仪补充条件定位方法及其应用

    张广兴张野
    86-8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固定翼飞机定点着陆飞行训练过程中,由于测试装备种类数量较少、测试手段有限或装备故障等因素,经常出现测量记录的数据不能满足飞行讲评和飞行质量评估要求的情况,从固定翼飞机定点着陆飞行训练数据分析入手,根据飞机在下滑道中的运动特点,建立了飞机定点着陆训练下滑道段补充条件定位解算的数学模型,在有效测元不足不能运用常规方法进行定位解算的情况下,提供了定位解算的方法.实测数据计算结果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简单实用,可有效提高光电经纬仪有效信息源的利用效率,在固定翼飞机定点着陆飞行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光电经纬仪补充条件定位下滑道测元

    轨道方程平滑方法在轨道预报中的应用

    朱时银刘利军李曦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天器的轨道预报和落点预报等信息处理对预报起始点的速度精度要求很高.由于非合作测量设备通常不具备测速能力,通常采用多项式平滑微分和卡尔曼滤波等传统方法计算的速度参数精度较差,造成航天器轨道预报精度不高.为提高航天器轨道预报初始点的坐标和速度参数精度,依据自由段轨道符合椭圆轨道方程这一事实,提出使用轨道方程来拟合航天器自由段轨道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消弱目标测量数据中随机误差的影响,提供稳定且精度较高的轨道预报结果.本方法可用于航天器轨道预报和落点预报的数据处理.

    轨道方程航天器平滑自由段

    无人机螺旋桨三维积冰计算与积冰控制检测

    栗枢曹广州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中小型无人机螺旋桨结冰现象对其飞行造成的危害,为无人机测试工作减少障碍,采用考虑离心力的旋转部件的欧拉-欧拉法两相流模型及考虑离心力的旋转表面薄水膜流动三维积冰模型,对螺旋桨表面积冰进行三维计算检测,通过Fortran程序对积冰进行检测,形成完整的积冰过程.对比分析了 2714型螺旋桨下的不同温度、水滴含量和水滴直径对螺旋桨表面积冰的影响,控制不同环境的积冰条件,从而得出不同的积冰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冰层厚度增大,位置基本不变;随着水滴含量的增大,冰层厚度增大,位置基本不变;随着水滴直径的增大,积冰厚度增大,覆盖区域扩大.本研究为无人机积冰的检测提供了基础,为更有效地进行无人机防冰提供了保障.

    螺旋桨三维积冰两相流薄水膜流动控制

    大型气候实验室温度环境控制及其实现

    李冬梅吴相甫吴敬涛许天龙...
    101-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气候实验室温度环境控制是实现实验室各类试验的基础.通过分析实验室温度模拟系统组成和运行工艺,设计了基于前馈-串级PID双回路控制算法和温度控制策略,建立了大型气候实验室温度控制流程.解决了实验室由于空间大、干扰因素多、设备组成繁杂带来控制精度难以达到要求,以及降雪、太阳辐射等因素引发的环境温度突变的问题.确保了试验全过程升降温速率可控、升降温曲线平滑,且控制精度满足要求.

    大型气候实验室温度控制串级PID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