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材料与冶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材料与冶金学报
东北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报

东北大学

左良

季刊

1671-6620

huji@chinajournal.net.cn

024-83687664

110819

沈阳市文化路东北大学114信箱

材料与冶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反映我国冶金和材料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国外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新理论和新技术。开展学术研究和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积神经网络与有限元分析在棒材轧制孔型参数仿真中的应用

    张芳萍张宏政贾怀博张帆...
    379-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智能化轧制仿真过程,提出了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机器代替人工选择出最佳的轧制仿真结果,并确定最优的孔型参数。首先,将CNN用于轧件道次分类,可发现"卷积神经网络+图像预处理"测试模型精度最高,为91。84%~96%;其次,使用5种评估方法对比轧制仿真结果与理想仿真结果后可得出,均方根误差和感知哈希对仿真结果更为敏感;最后,将孔型参数朝轧制仿真结果变优方向进行修正,对比仿真结果与修正前结果后发现,第2次修正更为理想。本研究中实现了CNN对棒材轧制道次分类,利用机器识别出更优的轧制仿真结果,并确定了更适合的孔型参数,在降低人力、物力消耗,以及实现仿真智能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卷积神经网络有限元分析轧制孔型参数智能化

    高速冲击载荷下AMPCO? 18铜合金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

    陈阳谢莉张挺彭德平...
    386-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速冲击载荷下AMPCO®18铜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变形行为,采用霍普金森压杆技术对该铜合金进行应变速率分别为3409,3564,4285 s-1的高速冲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冲击载荷的增大,应变速率增加,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晶粒得到显著细化,合金强度也随之提高;在应变速率为4285 s-1的条件下,组织中未发现剪切带等特征,合金具备较强的抗冲击能力;AMPCO®18铜合金的Johnson-Cook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为0。94346,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该合金在高速冲击过程中的流变行为。

    铜合金高速冲击晶粒细化抗冲击性能本构模型

    感应加热温度对滚珠丝杠用S55C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晓颖孙颖刘修正刘海娟...
    39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感应淬火工艺参数,改善滚珠丝杠表面硬度和力学性能,研究了滚珠丝杠用S55C钢的感应淬火工艺。利用自行设计的感应加热工装对滚珠丝杠用S55C钢试样进行感应淬火处理,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并采用拉伸试验、金相实验和显微硬度测试,分析了感应加热温度对试样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断口形貌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冷时,当试样加热至960℃左右,微观组织为均匀细小马氏体,维氏硬度约为750,抗拉强度约为1200 MPa;水冷时,当试样加热至860℃左右,微观组织也为均匀细小马氏体,维氏硬度约为800,抗拉强度约为780 MPa;油冷试样和水冷试样在室温拉伸时所展现的断裂方式均为脆性断裂,油冷试样多表现出解理断裂特征,而水冷试样沿晶断裂特征更明显,并出现明显的冰糖状断裂形貌。该研究结果可为滚珠丝杠用S55C钢感应淬火工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感应硬化相变力学性能S55C钢

    基于LCA的带钢碳排放强度研究与分析

    杜建宇曹先常姜未汀朱杰人...
    398-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内某长流程钢铁公司为研究主体,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估了该公司生产1 t带钢的碳排放强度。根据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的定义和解释,以"摇篮"到"大门"作为系统边界,确定了生命周期清单,并对1t带钢生产期间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最终结果显示,生产1t带钢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CO2当量值)为1。967 tCO2e。对比国内外不同工艺流程下的碳排放后发现,在钢铁冶炼过程中,铁水比例较高会导致总的碳排放量较大。为此,重点探究了氢基竖炉利用4种不同成分气体作为燃料和还原性气体的碳减排效果。

    钢铁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强度氢基竖炉

    不同服务器负载方案下数据中心热管理的数值模拟

    靳天杞刘慧王毅飞晁浩杰...
    404-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钢铁企业对数据中心热管理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服务器负载方案进行模拟研究,考虑了4类服务器功率负载方案(均匀、离散、分段和集群),共研究了11组服务器负载算例。结果表明:均匀和集中下层的负载方案散热效果较好,在集中下层的负载方案中,热通道内冷热气流掺混均匀,气流组织最佳。同时,提出了基于活动服务器温度平均的负载优化措施,改善后的集中下层负载方案表现较好,节能潜力较大。

    数据中心服务器负载方案气流组织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