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半月刊

传媒论坛/Journal Media For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媒介依赖视角下直播电商与消费者购物互动行为分析

    刘丽华毕锦露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中,直播电商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现象在电子商务领域迅速崛起。这种新兴的购物模式结合了实时互动、娱乐元素以及即时购买的特性,改变了消费者传统的购物体验和行为模式。直播电商不仅展示了技术创新对市场和社会行为的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对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动态的学术关注。媒体的功能和消费者对媒体的依赖程度影响了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以及决策过程。随着直播平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消费者越来越依赖这种形式的媒介来获得产品信息、满足社交需求和实现娱乐消遣。

    新媒体直播购物互动行为媒介依赖

    二创作品爆款呈现技巧研究

    靳雅琦丛红艳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次创作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表现形式。二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趣且丰富多样,受到了Z世代群体的强烈追捧。然而,二创作品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版权问题。研究二创作品爆款呈现技巧,不仅有助于提升二创作品的创作水平,也有助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推动二创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次创作受众参与影视剪辑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策略与管理机制研究——基于三方演化博弈分析

    耿小涵金占勇
    43-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事关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的和谐稳定,也关乎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究切实可行的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政府、高校、大学生网民三方状态下高校突发事件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三方博弈平衡状态,并运用MATLAB数值仿真探究三方行为选择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的影响,最后从政府、高校层面提出构建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有关建议。政府在高校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中应实现引导、激励、监管等作用;高校是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系统的中流砥柱,对上确保政府提出的各项管理要求及时落地,对下实施好对大学生网民的引导和管控。

    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管理三方演化博弈数值仿真

    新兴社交媒体对于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作用——以中国-中亚峰会在小红书的传播为例

    冀楠李海鹏许海珍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兴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官方活动等严肃议题的传播已经不再是传统主流媒体的专利,社交媒体上的主流媒体触角以及社交媒体博主和社会公众自发形成的民间传播成为事件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推动政治参与、促进政治文化发展的底层力量。通过研究中国-中亚峰会这一重大政治活动在小红书平台上的传播,探索社交媒体在事件传播中的特点和不足,以及互联网平台和监管机构在事件传播中的角色。

    事件传播政治参与社交媒体小红书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叙事创新——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为例

    张杞洋杨子江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生态文明叙事是国家生态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创新叙事方式,注重维护科学叙事与人文叙事、政策叙事与故事叙事、传统叙事与当代叙述、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等生态文明叙事多重关系的有机统一,展示了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下,动物与人和谐共生的生态画面,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向世界讲好了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纪录片《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生态文明叙事创新

    21世纪中韩谍战影片比较研究

    朱顺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韩流文化席卷全球、中国娱乐产业蓬勃发展,21世纪成为中韩电影文化深入交流的黄金时代。重点研究21世纪中韩谍战电影,分析它们在两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它们如何映射两国的政治与社会风貌。通过对电影叙事结构、票房成绩及观众反馈的细致剖析,并以10部具有影响力的谍战电影作为样本,可以发现两国谍战电影虽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各具特色,但电影制作者们对历史与社会现象的解读却展现出共同视角。中国谍战电影强调爱国情怀与个人牺牲,而韩国谍战电影则侧重剖析人性与道德困境。这些电影不仅是两国电影产业繁荣的见证,更是社会历史变迁的缩影,对理解中韩影视文化交流及文化差异具有重要价值。

    中韩谍战影片影视文化交流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文化差异

    三维并济·两类互证·三大平台:新传类博士生"数据能力"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

    燕道成吴涵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革命使得社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传播的重心由物理空间转移至赛博空间。这意味着我国新闻院校的研究生培养亟需强调提升数字社会中相关问题洞察与分析能力,即"数据能力"。基于知识论、实践论、方法论三个维度,提出"三维并济·两类互证·三大平台"培养模式,以回应新闻传播类博士研究生"数据能力"的培养体系建构问题。知识论层面,"三维并济"强调"新型问题意识""跨学科思维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三个维度的数据素养;实践论层面,"两类互证"认为"课堂理论教学"与"课题实操印证"的"理论-实践"互证体系能够实现教学环节设计的高效运行;方法论层面,"方法讲授""项目研究"和"研究复盘"三大平台真正扎根于现实数据问题之中。根据国家数字化建设规划和研究生培养规律,不断提升新闻传播类博士研究生的数据能力。

    数据能力新闻传播类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教育路径

    网络营销课程热点案例教学法研究

    王宝花高书丽
    64-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网络经济热点事件的大量涌现,使网络营销课程使用热点案例的频次增加。但是该教学法存在讨论易分散的难点,加之网络营销强调实践性,因此需要进一步融入结构化教学。一方面,可通过教师热点案例示范来扩充学生实践热点案例;另一方面,应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固化学生实践过程并加强互动指导。教学实验表明,热点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有示范可依,让学生学会将课程知识应用于分析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并提升学生关心时事的热情。

    网络营销热点案例教学法结构化教学互动指导

    基于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公共关系教学改革与创新

    王芳芳
    68-7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关教育与全媒体人才培养在三个维度产生关联:全媒体已经成为公关运行的基本场域,公关人才也应当是一种全媒体人才;公关素养是全媒体人才应具备的素养之一;公关思维的融入有助于打造记者及媒体的IP,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软实力,为其转型改革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基于全媒体人才培养的公共关系教育教学应当以全媒体"用户"思维养成、全媒体手段习得以及全媒体舆论感知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模拟发布会训练等方式,以实际应用场景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智能媒体传播背景下,还应培养学生的AI应用能力,释放教学及学习潜能。

    全媒体人才培养智能媒体传播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教学

    从"长诉说"到"短传播":大运河非遗传播方式的变革

    孟茹屠欣悦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交媒体时代,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还是会主动参与到传播活动中,通过互动表达自己观点的信息发出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文化的代表,大运河非遗近年来也根据媒体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传播方式,从单向线性到双向互动,从小众传播到大众传播再到圈层传播,从电视剧、纪录片等长内容变为短视频、微短剧,利用新技术增加了"流动的文化"在当代的吸引力,是值得研究的非遗传播现象。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