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xb@cqut.edu.cn

023-68667299

400050

重庆杨家坪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政治哲学、工商管理、法学、语言文学为主要刊登内容,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及产业升级效应

    王燕飞
    11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关系出发,应用DEA方法测算分析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偏向性特征,并从产业结构和价值链升级两方面综合考察技术进步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逐渐降低趋向中性是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偏向的主要特征,技术进步的主要贡献来源于规模效率改善,其产业升级效应就是以投入有偏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动为主要作用因素。虽然技术进步并不一定由资本深化推动,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资本偏向也没有必然联系,但是要素组合变动反映出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资本偏向间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技术进步对产业升级,尤其是产业价值增值和结构高级化表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产业结构国家价值链

    社会资本与农村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基于CHARLS数据的分层线性模型分析

    高红王光臣
    12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HLM),主要考察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在个体、家庭、社区层面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男性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普遍高于女性、已婚高于未婚;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低,同时负向调节了性别和婚姻状况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升农村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影响程度上,社区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最大,个体社会资本次之,家庭社会资本又次之;在影响机制上,社区社会资本对家庭社会资本具有调节作用,社区社会资本的增加弱化了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该结论从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深化人们关于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认知,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指引。

    主观幸福感社会资本农村中老年人HLM模型

    分工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研究

    熊磊向国成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分工经济理论,系统梳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4种模式:农业产业化集群模式、农业功能拓展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模式。研究发现: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认定的"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湖南省涟源市与西洞庭管理区、重庆市梁平区与永川区4地示范园的实践具有多重良好经济社会效应。进而提出新时代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在夯实农村产业基础上着力、要在促进主体协同发展上着力、要在强化乡村人才支撑上着力、要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着力"等策略。

    农村一二三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分工经济理论乡村振兴

    审判中心主义视野下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衔接制度研究

    张永进任海勇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据裁判原则是审判中心主义的基本要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虽然改变了职务犯罪的调查主体,但仍需遵循证据裁判原则。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衔接在实施证据裁判原则、推进依法反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裁判文书网随机选择了2655个职务犯罪案件,分析"两法"证据衔接的规范实施和运行情况,发现当前"两法"证据衔接规范有待细化、证据审查制度形同虚设、非法证据排除存在制度失灵等问题。在推进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改革中,健全"两法"证据衔接规范,落实证据审查制度,严格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

    监察法刑事诉讼法证据衔接证据转化证据准入惩罚犯罪保障人权

    我国案卷移送制度下的法官预断及其对事实认定的影响

    牟治伟
    15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官在开庭前阅读了检察机关移送的证据材料后,容易产生被告人有罪的预断。法官一旦形成被告人有罪的预断,在以后的庭审中往往难以改变,这不利于法官客观中立地对案件事实作出准确的认定。现行刑事诉讼程序在防治法官预断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起诉状一本主义虽然有利于防范法官预断,但是,在法官需要对案件事实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的司法体制下,起诉状一本主义很难在我国实行。为克服法官预断对事实认定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坚持案卷移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我国对法官预断的防治:促进案卷形成的多方参与性和透明性;进一步强化直接言词原则;限制庭前阅卷人员的范围;强化法官的客观中立地位。

    案卷移送制度起诉状一本主义法官预断直接言词庭审实质化

    论布劳威尔与达米特直觉主义思想的差异

    谢佛荣景海龙
    16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劳威尔和达米特作为直觉主义思想的两位重要代表,代表了直觉主义思想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布劳威尔作为传统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奠定了直觉主义的基本理论,但是作为直觉主义发展初始阶段的重要代表,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思想更为侧重本体论、非形式化,更为强调主体私人内在感觉的直觉,使其直觉主义思想更加具有思辨、神秘性的传统哲学特质。达米特作为新直觉主义的重要代表,其直觉主义思想借用了当代分析哲学的发展成果,侧重直觉主义的认识论、语言化、形式化的研究,更为重视分析哲学在直觉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工具性作用,重视为直觉主义逻辑做哲学辩护,构建了与数学柏拉图主义相对立的反实在论的真理和意义理论。但是,达米特的反实在论立场使他的直觉主义思想陷入了相对主义困境。

    布劳威尔达米特传统直觉主义新直觉主义认识论

    基于交际优先与传播优先原则的文化语言翻译

    马驭骅马广惠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语言是一种语言中承载独特民族文化涵义的表现形式。文化语言翻译是翻译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主要聚焦如何通过翻译的媒介让文化内容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得到有效传达。翻译活动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目的原则",而翻译目的直接决定文化语言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的两个最基本目的是交际与文化传播。文化语言翻译应基于交际优先与传播优先的原则,交际优先原则注重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因此译文要最大限度地接近译文受众的语言与文化;而文化传播优先原则注重源语文化元素的传递,因此译文要最大限度地表现原文的语言与文化特色。文化语言翻译有助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能够让海外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文化海外话语体系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文化语言翻译交际优先原则文化传播优先原则

    霍耐特早期哲学人类学兴趣后来湮灭了吗?

    胡云峰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在1980年霍耐特与姚阿斯合作出版《社会行动与人的天性》,标志着霍氏对哲学人类学兴趣的开端。这种关注有其理论缘由,旨趣在于通过人类学的分析来理解社会斗争的心理动力机制,这种斗争过程推动着哈贝马斯所谓的交往理性状态和社会持续道德进步状态的实现。在霍耐特"承认理论"形成之后,霍耐特通过对社会斗争的社会心理学依据的再反思,通过社会病理学、自由的病态等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延续着他的人类学兴趣,这种兴趣的延续构成了他"批判的社会学"的底色。霍耐特哲学人类学兴趣的积极意义在于坚持了批判理论面向社会经验和个体体验的传统,不足在于严重受制于黑格尔-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的理解范式,把人类承认心理中"拒绝承认"的方面搁置起来,这在冲突激化、焦虑上升、民粹膨胀时期,其说服力被打折扣。

    霍耐特哈贝马斯哲学人类学批判的社会学承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