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消费中心消费经济升级:内涵、方向和路径

    周勇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是激发内需的重要一环,当前国家层面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消费中心建设是我国近年消费领域的一件大事情,各地竞争激烈.需要探讨消费中心理论,理解清楚从"消费"到"消费中心"转变的政策逻辑和理论逻辑,尤其是其中的升级逻辑.消费中心具有由生产经济向消费经济升级,由低层次消费向高层次消费升级,由生产中心城市向消费中心城市升级,由本地消费设施向异地消费地标升级,由一般消费地向消费中心升级,由地域中心向更广泛的跨区域中心升级等经济升级内涵.升级方向包括升级人们消费层次,升级人的再生产层次,升级经济价值层次,升级投资层次,升级创新层次,升级就业层次等.可以通过以中心集聚提高消费中心消费规模,以社区文化打造促进消费中心消费联系,以专业化发展提高消费中心消费竞争力,以素质涵养培育实现消费中心消费常态化,以内外包容促进消费中心文化消费发展,以重点突破促成消费中心消费转型,以能级打造带动消费中心周边消费发展,以内部治理提高消费中心消费协作水平等途径,进行消费中心消费经济升级.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升级消费经济经济循环消费中心理论

    缩小城乡差距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胡凌啸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城乡差距演变具有一定规律,多表现为在工业化初期有所扩大,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和政府治理能力增强不断缩小.经济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前提基础,同时政策干预对缩小城乡差距不可或缺.高收入国家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4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城镇化和人口迁移政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和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后发国家从中借鉴时,需更关注政策措施背后蕴藏着的深刻逻辑,一是政策选择需因地制宜且因时而变,二是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三是政府的治理能力是政策效果的根本保障.我国缩小城乡差距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鉴于国际经验和教训,要以统一城乡要素市场作为基本着力点,以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为导向重点施策,同时通过提高治理能力保障政策高效执行.

    城乡差距城乡关系国际经验政策借鉴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三重自觉

    吕连凤方杲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达成三重自觉:一是生产自觉,把握生产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即生产过程的单向性与自然界的循环性的矛盾,生产的机械片面性与自然界的有机多样性的矛盾,生产技术的局部性、短期性与自然界的开放性、持续性的矛盾;二是生态自觉,生态文明要遵循以生态法则为核心的生态之道,即生态关联法则、生态智慧法则、物质不灭法则和生态代价法则;三是生命自觉,生态文明要立足于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价值,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生命共同体价值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实现生命共同体价值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重自觉,对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新时代生产自觉生态自觉生命自觉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再生产视角下的货币三重回流与债务风险防范研究

    李程
    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并研究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的体现,说明货币回流规律在杠杆率调整中的重要作用.产业资本内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以及金融资本内部存在货币三重回流机制,货币回流是信用创造和信用投放的结果,回流中的阻碍和扭曲会导致债务结构扭曲和债务风险积累.同时,货币资本的回流和经济周期是直接相关的,应通过金融改革实现信用的有效配置,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控制好金融化趋势,引导信贷由低效产业向高效产业流动,才能有利于债务结构优化和债务风险降低.

    货币回流债务风险再生产

    二元性视角下离散制造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研究——基于中集集团的案例研究

    董明陈宾琳
    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系统文献研究、现场调研、专家访谈以及价值链分析的方法,以离散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组织二元性的数字化能力成熟度模型,包含5个成熟度等级:规划级、规范级、集成级、优化级、引领级.基于战略、组织与文化、生产制造、供应链、产品、市场与服务6个维度,从二元论视角创新性地将评估体系分为利用型(Exploitation)数字化和探索型(Exploration)数字化两部分.所提出的二元数字化指数框架,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离散制造型企业的现状,评估模型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进行迭代,进而反映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追求业务优化和业务创新的动态演进,更好地实现数字技术与业务流程的匹配,使得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比较竞争优势.

    二元性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离散制造业

    数字服务出口能助推全球价值链攀升吗?——基于跨国面板的分析

    金泽虎李超群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43个国家2005—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 GMM)实证研究数字服务出口能否提高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结果发现:数字服务出口显著助推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服务出口可以通过"研发效应"和"结构效应"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表明,发达国家由于数字服务出口规模大,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大于发展中国家;信息通信、金融保险和视听文娱部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中国应夯实数字服务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数字服务贸易,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

    数字服务出口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数字距离对中国文化出口的影响研究

    周升起李蕴鸿
    6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与OECD数据库,选取2007—2018年中国对33个国家(地区)的文化出口数据,通过构建包括数字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等五维距离的C A GE拓展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距离对中国文化出口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与其他距离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距离与中国文化出口呈负向相关关系,原CAGE模型中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地理距离仍是影响我国文化出口的重要因素;(2)数字距离通过贸易成本机制对我国文化出口产生作用;(3)传统距离因素对数字距离与我国文化出口间的负向相关关系均有强化调节作用;(4)对于发达国家(地区)和不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地区),数字距离对我国文化出口的影响效果更显著.依据研究结果,提出通过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推广能力、达成区域数字贸易规则等方式缩小国家(地区)间数字距离,增强中国文化出口的具体对策.

    数字距离文化出口CAGE模型数字经济

    "双轮"驱动下传统零售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陈旭肖婷婷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影响着各行各业并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传统零售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业务危机.财务组织作为管理中枢,财务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传统零售企业财务转型的意义在于实现企业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融合,增强资金外部响应力,最终沉淀可复用的业务服务能力,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基于构建平台思维下中台架构和"数字化魔方"转型战略的"双轮驱动式"财务数字化转型模型,结合目前数字化转型"摸着石头过河"和"烟囱式"系统架构等问题,从技术和战略角度出发探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可操作的路径,把握数字化转型与中台架构"技术轮"和数字化魔方"战略轮"的关系,以管理驾驶舱的思想为指引,助力企业平稳过渡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中台架构数字化魔方管理驾驶舱

    人工智能、居民满意度与劳动参与意愿

    刘雯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劳动供给视角探讨人工智能对我国居民劳动参与意愿的影响.匹配宏微观不同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尝试性地检验居民满意度评价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识别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带来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发展显著抑制居民劳动参与意愿,对位于中西部地区、自雇型、从事农业活动或在企业工作的居民更为明显;人工智能通过降低居民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评价进而抑制居民劳动参与意愿;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的提升有助于缓解该种直接或间接抑制作用.因此,增加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提升居民工作和生活满意度,有助于规避人工智能对居民劳动参与意愿的负面影响.

    人工智能居民满意度劳动参与意愿教育异质性

    债权治理、管理者任期与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国兰张雅萌陈静
    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受制于融资约束.债权人通过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实现其债权治理效应,而管理者任期长短影响债权人对绿色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评估,进而影响其治理监督程度和方向.以2013—2019年754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三类债权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治理效应,以及管理者任期在两者关系中起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商业信用治理与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正相关,且管理者任期越长,越能强化商业信用对民营企业的正向治理作用;银行债权治理与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负相关,管理者任期长能够削弱银行债权对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负向治理作用;而债券债权治理与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无相关性,管理者任期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债权治理管理者任期绿色技术创新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