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及对策

    李恒森刘璇王军礼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将"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趋势明显.2013-2021 年省际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多数落后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均值;四大板块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东北地区增速明显落后;南北地区差距在拉大,但地区内部差距在缩小.当前,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在扩大;南北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进一步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要从以下3 个方面着手:一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地区收入差距缩小;二是以加快北方地区市场化进程为契机,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三是多措并举,拓宽渠道,增加北方地区居民财产性收入.

    地区居民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区域经济

    重庆"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建设的依据、主要内容及实践进路

    谭莉莉宋雪清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岩精神作为重庆精神的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新的阶段,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关键时期,打造"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的建设需要深刻把握其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实践依据,建立忠诚坚定、依法尽责、清廉为民、唯实争先、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学习型、开放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组织,持续推进"一统六化",构建"五项机制",建立"八张报表",用好"八张问题清单",把重庆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红岩精神"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党建马克思主义政党

    新时代重庆"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的四重价值意蕴

    费萍杨祥银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红岩精神是镶嵌在重庆这座名城上的璀璨明珠,是重庆最具辨识度的红色文化符号.奋力打造重庆"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是重庆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能够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提供范式,铭记重庆光荣的革命历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打造变革型党组织对于实现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现实价值.

    党建红岩精神"红岩先锋"变革型党组织马克思主义政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精神贫困的治理历程及治理经验

    王瑞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国农民精神贫困的治理分为4 个阶段:(1)对农民精神贫困进行治理,消除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精神阻力,凝聚改革开放的精神意志;(2)加强党建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农民精神贫困治理的体制机制,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涵;(3)升级农民精神生活的软硬件设施,优化农民精神贫困治理的具体措施,促进农民精神世界的科学发展;(4)创新农村精神贫困治理的方略,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满足农民享受美好精神生活的意愿需要.通过40 多年来的阶段性治理,中国农民精神生活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精神素质稳步提升,农民思维方式发生转变,中国农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新发展阶段,中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以党的领导为治理根本,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治理思路,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彻底消除农民精神贫困,推动农民精神世界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中国农民精神贫困精神文明建设治理经验

    城乡经济不平衡视域下市场化改革经济效应的测度与分析——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

    杜云晗陈成刘金华
    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存在密切联系,推进城乡共同富裕进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之一,城乡差距的缩小、城乡关系的演变、城乡矛盾的解决直接影响着我国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必须着力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差距过大的问题,强调城镇化模式的包容性,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财产积累与公共服务获得等方面的现实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经济治理效能,呈现何种结构化特征?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市场化改革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发育、缩小政府规模和减少商品市场上的地方保护均能加深城乡经济不平衡程度,而其余市场化改革举措则有利于降低城乡经济不平衡程度.可见,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同举措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当存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时,市场化改革会对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共同富裕市场化改革城乡经济不平衡经济效应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我国省域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演变

    王茵赵洋
    5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合理构建共同富裕的量化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效率与公平的理论框架,从富裕和共同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计算2000-2020 年各省份共同富裕指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 年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变化存在地区间的规律性,其中,东部地区增量最多,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东北地区增量和增速均较低;各省共同富裕空间关联性呈现"倒U型"变化,地区间共同富裕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依赖关系,且共同富裕的空间聚集状态多为高聚集区(H-H)和低聚集区(L-L);2000-2020 年,我国富裕度和共同度的重心整体向西南地区移动且错位距离呈现缩小趋势,各省份富裕度与共同度空间错位情况得到很大缓解.因此,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中要实现共同富裕,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动共同富裕建设,走好"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奋斗之路.

    共同富裕量化方法三大差别空间格局空间错位

    党的二十大精神下跨境电商赋能共同富裕的趋势与逻辑

    张夏恒金贵朝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对跨境电商带来诸多影响,这些会影响与作用到跨境电商自身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共同富裕的推动效用.通过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为跨境电商将迎来包括聚焦高质量发展、重视与实体经济融合、关注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注重合规化发展等在内的六大发展趋势.要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应重视并顺应党的二十大精神下跨境电商新的发展趋势,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加快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提升跨境电商对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推动效用.

    党的二十大跨境电商共同富裕数字技术实体经济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房地产价格与金融稳定

    安强身孙华婕宣亚丽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非金融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新的参与主体.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行为对房地产价格和金融稳定有何影响?运用 2007-2019 年 31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有利于我国金融稳定,但长期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非金融企业的再放贷行为会使大量资本集聚在房地产行业,从而使房价居高不下,进一步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应加强日常监管,引导影子银行适度发展,把控其资金流向,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金融稳定房地产价格

    政府补助、财务分析师与企业R&D创新——基于财务分析师跟踪强度与预测偏差度的视角

    陈静柏婷李国兰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5-2019 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创新投入的数量和质量角度综合考察政府补助对上市企业R&D创新的影响,以及财务分析师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政府补助与企业R&D创新显著正相关,即政府补助能有效提升企业R&D投入和R&D产出水平;并且这种激励效应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2)财务分析师跟踪强度对政府补助与企业R&D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财务分析师跟踪强度的增加,导致其出具的预测报告与企业真实经营情况之间存在偏差,财务分析师跟踪预测偏差度会稀释财务分析师的信息中介和外部治理作用,即财务分析师预测偏差度对政府补助与企业R&D创新之间的正相关性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据此,为相关部门优化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促进上市企业R&D创新提供政策制定依据.

    政府补助财务分析师跟踪强度预测偏差度R&D创新

    "空巢青年"员工孤独感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柏群郭正浩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空巢青年"员工孤独感对工作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构造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焦虑感在二者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调节作用.以444 名"空巢青年"员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被试孤独感、焦虑感、工作幸福感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限制被试的性别、学历、行业后,孤独感对被试的工作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焦虑感在孤独感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中介模型中具有调节作用.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有效缓解"空巢青年"员工的焦虑感,间接提升"空巢青年"员工的工作幸福感.

    空巢青年孤独感工作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