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盛付祥伏开宝许美玲
    270-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科技创新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的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反映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将区域分为东、中、西部分区域进行检验,得到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科技创新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进一步,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得到科技创新不仅对本地区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以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生境丧失模式对竞争系统入侵结果的影响

    包莉萍杨颖惠张博中张凯...
    27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有关生境丧失和生物入侵对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单个影响因素,而生境丧失、生物入侵等因素也可能同时存在,并对物种共存产生耦合作用.以生物入侵后的3物种竞争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入侵方式下的物种续存条件,同时在入侵后引入生境丧失过程,阐明不同模式生境丧失对入侵结果的影响机制.采用空间显含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研究,充分考虑统计随机性、空间关联性,并对模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丧失过程倾向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模式特征时,如有大片农田水塘、道路村庄分布的丧失模式,生境丧失将加剧外来物种的扩散入侵和竞争入侵;当丧失过程偏向于自然环境下的丧失特征时,比如随机丧失或梯度模式丧失,生境丧失对物种的扩散入侵和竞争入侵将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地物种的入侵危害;最后,生境丧失对竞争扩散入侵结果的影响与扩散入侵、竞争入侵相反.该研究结果对生物入侵控制相关研究及政策实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理论指导作用.

    生境丧失物种入侵物种多样性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元胞自动机

    瞬态流固耦合作用下天然气发电内燃机排气歧管结构优化设计

    杨汉乾马金浩胡志坚易仲威...
    286-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发动机用于发电用途后,工作时间长,排气温度高.车用柴油机改制成燃气发电内燃机后,为了进一步改善燃油经济性和提高排气歧管的可靠性,通过一、三维仿真建模对排气歧管结构进行优化.研究认为原机排气歧管为了兼顾低转速的性能,管径设计较小,在1500 r/min时排气背压较大,不适宜应用在改制后的燃气发电内燃机.本研究经过一维数值计算,通过优化管径可以降低线工况下的燃气消耗,并且提高了工作功率.其次通过逆向建模方法和Fluent UDF模块建立流固耦合瞬态仿真模型,耦合计算了5个工作循环中的3个时间点,并且提出了2种排气歧管的结构优化方法,进行了排温瞬变过程中的热负荷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加强筋结构的方案在节省材料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热变形量,有利于提高排气歧管的寿命,满足燃气发电内燃机的设计要求.建模和优化方法可为燃气发电内燃机排气管的设计提供参考.

    天然气发动机排气歧管流固耦合结构优化热负荷分析

    尖点突变理论在近邻交织区交通状态判别中的应用

    马庆禄吴跃川袁新新李杨梅...
    294-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近邻交织区的通行效率,探究近邻交织区交通流的运行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结合尖点突变理论与高斯混合模型的自适应交通状态判别方法.该方法以快速路近邻交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间距条件下平均速度和时间占有率的高斯混合分布,利用尖点突变理论剖析近邻交织区交通状态变化趋势,为交织区交通管控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实验中选择重庆市海峡路与四公里互通处近邻交织区为例,以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仿真效果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近邻交织区交通流在不同状态间转变时,存在一种临界状态,随近邻交织区不同间距变化,当近邻交织区间距小于150 m时临界拥挤流速度变化显著,大于150 m时趋于稳定;当近邻交织区间距小于200 m时临界拥挤流占有率变化显著,大于200 m时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对于近邻交织区的交通管控以及交通流研究都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

    交通状态尖点突变理论高斯混合分布近邻交织区临界状态

    基于天鹰优化算法的短期风电功率区间预测

    陈申叶小岭熊雄陈昕...
    304-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随机森林算法预置参数依赖经验设定和风电确定性预测难以描述其随机性的困难,提出一种基于天鹰优化算法(Aquila optimizer,AO)、随机森林(RF)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NKDE)相结合的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将AO与RF相结合进行功率单点值预测,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给电网调度和优化配置提供更多信息,引入NKDE进行风电功率区间预测.根据所提出的方法,对如东某风场使用WRF模式预报的风速数据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证明,AO-RF-NKDE区间预测模型能够给出综合性能更优的风电功率波动区间,对减少风电功率不确定性,弱化电网波动具有应用价值.

    WRF模式随机森林天鹰优化算法非参数核密度估计风电功率区间预测

    微波强化焙烧铬铁矿液相氧化浸出研究

    周彦阔全学军封承飞蹇成宗...
    315-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缩短铬铁矿在高浓度氢氧化钠水溶液中高压氧化浸出时间,通过微波焙烧铬铁矿矿石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微波焙烧对铬铁矿结构和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下微波焙烧铬铁矿后,铬铁矿表面出现大量裂纹,结构不再致密,大大降低了铬铁矿粒径.在温度为240℃、氧分压为2.2 MPa、碱矿比(质量比)为4:1、搅拌速度700 r/min、NaOH浓度为60 wt.%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铬浸出率达97.81%以上,表明采用微波焙烧铬铁矿进行压力氧化浸出可大大提高铬的浸出效率.

    微波铬盐液相氧化法

    一种子空间投影的天然气管网调度算法

    董莎莎邓志刚何志强唐夲...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最大产量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了管道强度、增压站、脱水站、净化厂运行参数及硫化氢(H2 S)含量等约束条件,建立了重庆天然气管网运行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子空间投影的天然气调度算法,对该天然气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使用迭代方法在子空间中寻找一个近似解,大幅减少计算复杂度,从而快速对天然气管网进行调度.结合重庆天然气管网调度的实例进行计算验证,所提算法能满足重庆天然气管网的运行条件,保证产能最大化,更具有效性和实用性,能保障重庆天然气管网安全生产和自适应高效运行.

    天然气原料气管网调度优化子空间投影

    一种被动式手臂助力外骨骼性能评估研究

    张豪赵毅阳李俊邑崔银平...
    329-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套针对被动式手臂助力外骨骼的测试方法,并对设计的被动式手臂外骨骼进行评估.构建了人体搬起运动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肘关节角度和力矩的特征.然后设计重复搬起和持重站立实验,分别测量手臂主要肌群的肌电信号和人体的代谢水平,验证被动式外骨骼对搬运的辅助效果.重复搬起实验中,穿戴外骨骼可显著降低屈肘时手臂肌肉的肌肉活动;持重站立实验中,搬起10 kg时平均降低人体能量消耗18.86%,搬起15 kg平均降低人体能量消耗23.87%,并且从变化的趋势可以看出,外骨骼在物资质量5~15 kg内的持重站立状态下助力效果与物资重量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评估被动式手臂外骨骼的性能,被动式手臂助力外骨骼能够有效减少在重复搬起屈肘时手臂肌肉的肌肉活动,并且整体上降低穿戴者在持重站立时的代谢成本.

    外骨骼手臂助力表面肌电信号代谢成本

    受二次流涡流影响的螺旋盘管内传热特性研究

    华珍王效岳
    339-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进传统螺旋盘管的换热效率,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湍流水流经均匀加热下螺旋盘管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重点为垂直于盘管轴向横截面内二次流的特性及其对工作流体水和加热盘管壁间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在实验结果中发现了盘管局部努塞尔特数振荡,但模拟结果的努塞尔特数的模拟结果绝对值与实验结果匹配良好.其原因可能是尽管二次流存在并沿盘管轴向不规则地演变,但与主流速度相比过小,对局部传热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为进一步确认盘管中二次流特性,在每180°盘管转弯处,加接一个360°外部反向回路环.研究发现:额外的反向回路环加强了重新流入主盘管的二次流速度,使该横截面积内二次流涡流的数量增加.

    螺旋盘管传热特性二次流涡流湍流

    不同内齿结构的迷宫流道特性分析和结构优化

    朱正袁锐波陈有锦罗威...
    348-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对比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内齿结构的灌水器迷宫流道内流场的流动特性和堵塞成因,得出具有更优抗堵塞性能的流道结构,结合FLUENT数值模拟,分析在3种不同内齿结构(矩形、三角形、弧形)以及不同内齿组合形式(单内齿、双内齿、组合内齿)迷宫流道中的流速特性和湍动能特性,同时研究在3种不同的压力条件下(0.06、0.11、0.15 MPa)以及3种不同粒径颗粒(0.05、0.085、0.130 mm)的运移状况等.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余8种流道结构,在抗堵塞性上组合型三角形内齿结构为最优流道结构.对比改进前的组合型三角形内齿流道,优化改进后,流道流速和湍动能均明显提升,不仅增大了流体在流道中保持和运行湍流状态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低速区的流速和湍动能在流道的范围和数值大小,更加便于颗粒运移,抗堵塞性能更好.结果表明:流道内各划分区域的流速、湍动能和颗粒运移速率都受流道的结构参数影响;加入内齿面积的大小影响内齿流道的抗堵塞性能,对比分析仿真模拟的各项数据得出最优流道内齿组合方式为组合型,最优内齿结构为三角形内齿.

    灌水器不同内齿结构流道湍动能数值分析涡旋区抗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