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交通大学

王昌贤

双月刊

1674-0297

shekexb@cquc.edu.cn

023-62652474

400074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2001年1月创刊,是重庆交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刊物。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原则,结合理工科大学的办学特点,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和学术研究成果,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本刊栏目丰富,开展政治、法律、哲学、历史、地理、经济、文学、艺术、体育、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改革、图书情报、工程实践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与探讨,重点特色栏目有经济纵横、文学探讨、外语专题、工程管理、高等教育等。本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切合时代脉博,贴近高等教育实际,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语

    1页

    "两路"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同质关联

    项露林郭浪波
    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路"精神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与中国近代以来西南边疆危机相结合的现实表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对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的类别化、系统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路"精神与谱系中其他革命精神具有高度的内在同质性,即昭示党的初心使命、彰显党的崇高品格、贯彻党的根本宗旨和坚持开拓创新伟大品质;同时,"两路"精神在诞生时期、孕育行业、涵盖地域和催生主体方面具有典型的独特性,在相当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与外延.

    "两路"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关联

    以筑路促铸牢:论"两路"精神中的民族团结

    张震王小彬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藏、青藏公路修筑之前,西藏人民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需要极力克服道路不畅通带来的阻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两路"的建成通车.在这一过程中,各族人民携手努力,谱写了民族团结的西藏篇章."两路"的通车,缩小了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了民族交往、增进了文化共识.深入挖掘"两路"精神中的民族团结思想内涵,探究"筑路"与"铸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引导各族民众憧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走向,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作用.

    "两路"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西藏自治区

    川藏、青藏公路:"以路为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许月盼郭兰茜
    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与使用的研究中发现,道路的延伸与扩展对沿线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川藏、青藏公路实现对地理空间资源的有效整合、社会空间的高度重合与情感空间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特别是在交通强国战略持续推进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在"以路为媒"的结构框架下,阐释"两路"与"两路"精神连接祖国山河、推进各民族通达交融的双重要义,对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显著作用.

    道路建设"两路"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媒介

    中国共产党交通战线革命精神内涵研究

    王戎卢艾薇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立国、兴国、富国、强国战略,在我国交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为代表的交通战线革命精神.其内涵是坚守信念、甘当路石的爱国奉献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奋斗精神,进无止境、勇创一流的科学创新精神,交融共享、命运与共的民族团结精神.忠诚爱国是其灵魂,奋斗奉献是其底色,民族团结是其基石,开拓创新是其动力.交通战线革命精神始终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建设交通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交通战线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两路"精神

    周边传播理论视阈下"两路"精神的传播价值

    王熠珏邓雪莉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路"精神是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路"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公众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对精神文化的传播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特别是对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两路"精神,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传播,以及如何在传播过程中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文化自信,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以"两路"精神为研究对象,以周边传播理论为分析工具,探析"两路"精神在周边区域的传播价值.将周边传播理论应用于"两路"精神的传播价值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传播思路,以期促进"两路"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

    "两路"精神周边传播理论传播价值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的"两路"精神传播模式研究——以"泸石红色文化高速公路"建设为例

    袁飞云蒋永林邢兵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及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交通强国建设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交通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的深度融合.研究依托泸石高速公路沿线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以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为基础,结合舒适物系统理论,从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和潜在模式维持四个功能维度出发,重点研究红色文化与高速公路建设的融合路径,为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红色文化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AGIL舒适物红色文化泸石高速公路

    文艺工作在"两路"精神传承与弘扬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文艺兵亲历川藏线建设为例

    牟家莹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证明,文艺工作能够推动"两路"精神承继事业的发展.在筑路史上,文艺兵群体进入西藏开展文艺工作,助力川藏线建设,亲身践行"两路"精神.源自"两路"精神的文艺作品能够引起大众共鸣,成为传承"两路"精神的载体.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文艺传播是弘扬"两路"精神的路径之一,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其地位愈发突出.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需要发挥文艺工作的引领作用.

    文艺工作"两路"精神传承与弘扬文艺兵

    及物性系统理论视域下"两路"精神社会形象研究

    田禾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华每日电讯》2021-2023 年间有关"两路"精神的相关报道为语料,通过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理论分析新闻所构建的"两路"精神社会形象.新闻借助关系过程揭示"两路"精神的各类属性;通过物质过程和行为过程的相互补充塑造"两路"典型人物,说明"两路"精神的体现形式;使用环境成分表明"两路"精神对西藏地区的深远影响.新闻通过及物性隐喻来实现过程强化,增强可读性,利用言语过程结合关系过程来降低说教性.

    及物性系统"两路"精神社会形象构建新闻语篇

    弘扬"两路"精神与交通强国建设的关联机理与共进逻辑

    施丽红郑颖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路"精神与交通强国建设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肇始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从二者的关联来看,"两路"精神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来源,交通强国建设赋予"两路"精神鲜活的时代特征;弘扬"两路"精神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充分精神动能,交通强国建设为弘扬"两路"精神提供宏大时空场景.立足共性特征,基于关联机理,可以看出二者的互构相融、同向共进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论立场,强化"两路"精神思想引领的认识论自觉,着眼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实践论主题.

    中国共产党交通强国建设"两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