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万明春

双月刊

1008-6390

jyp595@163.com

023-86380032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年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理论来源、实践历程与未来进路

    李玲玉宋明江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精髓,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精粹,赓续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长期执政道路的革命基因.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并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党的新任务必须始终牢牢锚定自我革命的目标指向,遵循自我革命的理论指引,把握自我革命的价值立场,运用自我革命的科学方法,增强自我革命的志气、骨气、底气,才能使党在革命性的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道路上的核心力量.

    自我革命理论来源实践历程未来进路中国共产党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内在逻辑、主要原则与实践理路

    刘纯明余慧
    13-1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赋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其物质层面、社会层面和民生层面的内在逻辑,且需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享性,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协调性,满足不同阶层和群体需求的包容性,以及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主要原则.由此,在实践理路上应当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共享;调整收入分配,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可持续.

    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内在逻辑主要原则实践理路

    "双碳"目标语境下旅游景区低碳化建设模式与实践路径——以张家界天门山为例

    刘中才谢正发石金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索景区低碳旅游模式是促进地区经济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构建符合"双碳"目标要求的旅游产业体系为逻辑主线,分析张家界天门山景区低碳旅游叙事关系,提出景区低碳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并在实现主客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聚焦产品升级、技术改造、能源替代和融合创新,建立天门山景区绿色转型增长机制,从而为我国旅游景区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思路借鉴和实践方略.

    "双碳"目标景区低碳化建设模式实践路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王帅张倩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金融一体化发展对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现状,基于2012—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6个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F-H模型测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不强;金融一体化发展程度低.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发展对策:1.差异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核—多级"金融中心城市建设;2.合理调控,政府"适度介入"建设成渝地区金融新体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F-H模型

    国家形象构建下中国法律典籍译介规划研究

    岳靖峰李双颖郭洁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形象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而中国法律典籍外译是自塑并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法律典籍译介的国家形象塑造功能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其研究也多局限于随机、自发式的个体翻译层面,难以对接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一种国家翻译实践,中国法律典籍的译介应被置于国家翻译规划的范畴下进行讨论,文章从基本规划、话语规划、教育规划、传播规划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规划分析,希冀能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传播、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路径,推动国内相关研究深入发展.

    中国法律典籍译介国家形象国家翻译规划软实力

    故事法"三事件"视角下夔州诗歌英译研究

    邱玉华刘丽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收集的《夔州诗三百首》诗集中45首诗歌及其59首译诗为例,基于奥斯汀、米勒和伊格尔顿提出的以言行事概念和理论,探讨故事叙述的三事件(原生事件、意识事件、意义事件)是否能用于古诗词翻译批评,从而应用于古诗词翻译.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译诗在原生事件和意识事件层面翻译质量相对较好,即在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的以文行事质量较优.但在意义事件层面上,仅一半译诗对事件意义精准提炼,且绝大多数没有行为引导,在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或道德情感体验方面效果不佳,甚至可能不及原诗,即在此层面以文行事实现较差.此研究表明,通过运用故事法的三事件理论来进行古诗翻译批评,能准确判断译诗是否较好地传递了中国古诗独有内涵及丰富意义,能助益诗词等非物质文化外译及传播.

    夔州诗歌以言行事故事三事件三峡文化

    英语句法配置的时空限定属性

    唐晓东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句法时空限定理论分析英语简单句中指称性成分的空间限定性、主要述谓成分的时间限定性和辅助述谓成分的非时间限定性,三者构成完整的英语简单句.英语简单句由七类短语构成,这七类短语在构成简单句时的句法标记方式与句法时空限定理论密切相关.英语句法标记方式在满足句法经济性原则的同时,也对句法象似性原则有所关照.

    时空限定性英语句法配置标记项功能核心类型学视角

    三峡考古涉"巫"之内涵释

    杨阳陈勇明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巫"的本义是古代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的人,在先秦文献中也频繁出现.三峡考古证明,该地区从史前到三代,聚落林立,原始巫术发达.反映巫师的权威和形象的遗迹及遗物充分体现在公共仪式、祭祀灰坑、奠基仪式、祭祀建筑、高级官邸、公共工程、人殉葬式、人形雕塑及甲骨占卜上.三峡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文明进程表明这里是探究中国远古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而"巫咸""巫臷"不排除是巫师建立的早期国家.文献和考古的双重证据,将进一步赋予《山海经》中"群巫"以新内涵.

    巫文化三峡考古先秦时期文明进程二重证据法

    唐宋时期科举殿试之变革及其影响

    谭小华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其肇始于隋,在唐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与完善.殿试作为科举的最高层级,在由唐至宋的朝代更迭及北宋中期儒学复兴思潮影响之下,也发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变革,既有制度层面新确立的皇帝亲自主考、扩大取士名额、严防徇私舞弊等规定,也有内容层面新确立的省并考试科目、罢诗赋而重策论、废帖经而重义理等要求.作为唐宋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唐至宋科举殿试之变革对宋代及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统治基础、推动文官治理、引领科举风尚,以及由此造成的取士泛滥、冗官冗费等诸多方面.

    唐宋时期殿试变革影响

    论辛弃疾《鹧鸪天》词的章法创新

    崔璨郑虹霓
    69-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词坛第一开辟手",辛弃疾不仅对中长调章法结构进行了大胆创新,而且在小令词的章法改革上也显示出非凡才能.从其小令词中数量最多的《鹧鸪天》词调可见,其词的起句打破"顺笔"起的传统,以"逆笔"入为主;结句除常用种类,各应声情,以议论结最有特色;换头处或在传统分段的基础上进行各片内部转折,或打破上下片分段立意的程式,使章法更加纵横捭阖、意境更加宏深,尺幅之中即有千里之势.这些章法上的创新既对深入理解辛弃疾《鹧鸪天》词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初步认识其小令章法的特征,进一步挖掘辛词雄深雅健、"以文为词"的风格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辛弃疾《鹧鸪天》章法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