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社会科学
重庆社会科学

傅剑秋

月刊

1673-0186

023-86856487

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

重庆社会科学/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数字治理的驱动机制:模型构建与仿真模拟

    熊春林王垭灵
    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数字治理是技术赋能驱动、组织协同推动、环境牵引拉动的结果。理清各驱动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以此构建驱动机制,对于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至关重要。基于TOE框架分析乡村数字治理的驱动要素及相互关系,以长沙县为例,构建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在整个仿真中组织维度影响最明显,环境维度影响次之,技术维度影响相对较弱,而三个维度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党的领导、村民数字素养、应用场景创新。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创新数字应用场景,建立健全组织、技术与环境"三位一体"的乡村数字治理驱动机制。

    乡村数字治理系统动力学驱动机制模拟仿真TOE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人心秩序

    李宇征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心秩序是人在解决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时,通过内在自律和外部和谐所形成的内部心境稳定、一致协调的精神状态。人心秩序是生存环境、制度规范和内心准则互动调适的结果,是美好生活的根基。变动不居的现代化进程,瓦解了传统的"结构—文化"规范,而新的维系体系尚未确立,新旧交替之间导致部分乡村民众精神信仰的没落、个体价值的泛化和生命意义的缺失,乡村人心秩序出现失衡失调。新时代,只有从重建乡村共同体、完善创新乡村治理、重塑人生信仰和树立核心价值观念入手,才能重构健康良好的人心秩序,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软件基础。

    人心秩序乡村振兴公平正义共同体

    网络内容治理的主体结构理论研究

    丁福金何明升
    3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内容治理包括国家及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和行业组织、网民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各主体所扮演的治理角色、承担的治理责任、参与治理的途径各不相同。这些主体间以不同的位置关系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结构,各种各样的治理主体结构可以抽象概括为以新加坡、韩国为典型的层级式结构,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多中心结构,以及混合结构。三种结构形态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各有适用的情形和领域。塑造符合我国网络内容治理实际需求的主体结构,关键是确定各治理主体的位置以及他们之间的功能性分权,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广义政府的位置。同时,在治理结构塑造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治理对象设置不同的结构,并建立起结构之间变换的制度性机制。

    网络内容治理治理结构结构化法治化

    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研究

    耿小烬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胸怀"两个大局",以"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思想为指导,从货币、市场、金融的基本关系出发,说明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理念为根本要求,提炼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念观点。从探索金融发展创新、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兼顾经济—社会目标三个方面提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思路。从资本治理、货币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区域金融五个方面提出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方法。构建从理念—思路—方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治理现代化理论框架。

    新时代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治理现代化金融强国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阈下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失衡及其重塑

    高艺霞王小语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心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心理基础,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有效消解当代中国基础社会心态失序的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与社会心态之间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人民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一环,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建设的实践指向,社会治理共同体与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建设的逻辑耦合,具有本质相关性、整体联动性、互构共生性,为推动构建良好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提供了重要学理支撑。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存在因发展成果共享不足带来基层社会心态失序、"陌生人社会"带来基层社会信任危机、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导致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基层社会心态圈层化催生群体极化现象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并阻碍着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和成效。因此,亟须完善社会心态失衡的疏导机制、利用数字化手段建设社会信任、激化社会心态治理的多元参与、整合多方资源打破社会心态圈层,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心态秩序的建设。

    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心态秩序基层治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

    郑士鹏董建林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为"根脉",以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为基础的文明自主创新。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离不开各动力机制的联动耦合作用,需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生源动力、目标导向力与实践续航力,廓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主动性、价值指向性与创新驱动性,赓续历史文脉,激扬中华文明的现代张力,促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明历史长河与世界现代化大潮中行稳致远,持续绽放中国式现代文明的灼灼华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动力机制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

    杜俊华李晶晶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蓝图,是势之所趋、使命所向。新的历史起点,要从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构筑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谱写中华民族"文明华章"、承托全球"文明倡议"四大落点,推陈出新地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历史耐心话语的内涵、逻辑和价值

    杨彬彬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耐心是在对历史成就、发展阶段、使命任务科学把握基础上形成的精神状态。历史耐心表现为一种基于发展规律性的理论清醒,表现为一种基于方向确定性的战略定力,表现为一种基于道路优越性的应然把握。在党的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围绕着历史耐心形成了 一系列的概念、命题、论断等,构成了富有主体特质和时空特色的话语表达,深入分析这一话语表达的内涵外延、表达形式、应用场域等,有助于以新的视角把握党的历史经验、社会发展规律、未来演进趋势。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历史耐心,遵循历史规律,把握现实逻辑,增强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历史耐心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历史自信

    数字技术推进精神生活富裕的现实梗阻与突破路径

    徐秀慧卢爱国黄亚果
    11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富裕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其依据"需要—生产—享用"三重逻辑运行,精神需要、精神生产、精神享用构成精神生活富裕的三大组成部分。数字技术为精神生活带来了"丰富果实",但也将人们的精神生活带入精神需求单一化、被动化、边缘化;精神生产物化、无意义化、算法化;精神享用去中心化、封闭化、失控化的现实困境之中。为此,为完善数字技术推进精神生活富裕的路径,需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重置精神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加快精神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精神享用的提档升级。

    数字技术数字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国际投资仲裁使用先例的合法性分析

    陈云东程丹萍
    12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投资仲裁庭使用先例的合法性争议产生于传统国际法渊源的实证主义前提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际要求之间的根本张力。国际投资仲裁庭普遍使用先例的实践在高度分散和临时的仲裁庭之间创造了一种非正式的对话。当一系列合理一致的裁决逐渐累加,且其对如何解释条约条款和国际习惯规则的说明具有说服力时,先例就获得了一种集体的规范权重,无论传统学说的教条如何,这种集体话语都具有其自身合法性,构成了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可适用的独特规范资源,有利于稳固国际投资仲裁机制合法性,协调国际投资仲裁使用既判裁决与传统国际法渊源学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国际投资仲裁先例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