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雷寒

月刊

0253-3626

cyxbbjb@126.com

023-68485032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性学术刊物,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通过论著、临床研究及短篇报道等栏目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内容。为了更好地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医药信息,欢迎从事医学卫生事业的人员踊跃投稿,并优先考虑属国家、省、市科研基金项目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肾结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

    杨嗣星宋超廖文彪
    649-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近几年肾结石防治的最新成果,并基于前人经验和本团队的实践,展望肾结石防治的前景和发展方向,为肾结石防治研究提供全新的理念.方法:检索了 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近5年发表的有关肾结石防治相关的文献,共纳入高质量的论文包括40篇临床研究和20篇基础研究.结合这些研究和本团队的经验及思考,对近5年来肾结石防治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讨论.结果:近几年肾结石防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术前肾结石成分分析、肾结石碎石术式及设备、结石药物治疗等方面;基础研究则集中在晶体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免疫细胞调控、代谢调控机制以及基础研究实验模型等方面;首次提出"极致软镜技术"的概念.结论:近5年来肾结石防治成果卓越且具有广阔的前景.展望未来,手术治疗肾结石有望通过"极致软镜技术"实现对肾结石患者最高的清石率、最小的并发症、最少的康复时间和全程舒适无痛化的诊疗目标;肾结石的病因学研究有望在结石晶体结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新型肾结石实验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另辟蹊径,以突破现今肾结石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瓶颈.

    肾结石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现状前景

    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分析

    孟令超廖文彪熊云鹤宋超...
    65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患者资料,该17例患者均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上尿路结石.分析其结石分布、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等,并随访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所有17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7~65 min,平均(43.4±6.7)min,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输尿管撕裂、穿孔、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3个月复查腹部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或泌尿系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15例患者结石清除,结石清除率15/17(88.24%).二期手术患者2例,二期手术结石清除率100%.结论:国产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上尿路结石,结石清除率高,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负压吸引鞘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上尿路结石

    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负压鞘治疗长径≥1.5cm的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研究

    关晓峰周风驰王翔邓耀良...
    660-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负压鞘治疗长径≥1.5 cm的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于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负压鞘治疗长径≥1.5 cm的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共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48.4±15.4)岁;体质指数(23.7±3.2)kg/m2;输尿管结石位于左侧19例,右侧8例;结石CT值(1 097.6±268.7)HU;结石长度为(1.8±0.3)cm,宽度为(0.9±0.2)cm;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24例,中段2例,下段1例;合并同侧肾结石5例,无肾结石22例;肾积水(4.7±1.8)cm;术前尿白细胞(-)2例,(+)13例,(++)7例,(+++)5例;25例完成软镜手术,2例术中改变手术方式;手术时间(86.7±46.4)min;住院时间(3.1±1.7)d;术前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分别为(8.0±2.4)×109/L和(135.1±21.4)g/L,术后第1天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分别为(8.9±2.5)×109/L和(135.9±17.8)g/L;术后第1天复查无结石残留22例,有结石残留5例;术后当天体温为(36.2±0.2)℃,无尿源性脓毒血症相关临床表现.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末端可弯曲负压鞘治疗长径≥1.5 cm输尿管嵌顿性结石安全、有效,结石清除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输尿管嵌顿性结石输尿管软镜软镜鞘

    分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4cm复杂性肾结石的回顾性研究(附389例报道)

    邓国贤夏晓雯鄢俊安
    66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holmium lithotripsy,FUR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389例单侧大负荷肾结石(直径≥4 cm)患者,分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统计手术次数和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发症包括发热、尿源性脓毒症(urosepsis)、严重出血和石街等.结果:所有患者都至少经历2次手术,其中22例患者经历3次手术;1期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4.60±21.34)min,2期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9.70±19.17)min,清石率为94.60%,3期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2.50±17.30)min,清石率为90.90%;有21人次出现发热,其中7例诊断为尿源性脓毒症;76人次出现石街;30人次出现肉眼明显血尿.结论:分期FURL治疗大负荷结石的方案是安全有效的,略高一些的治疗费用要得到患者理解和同意.

    输尿管软镜分期肾结石

    局麻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常海王林峰张高杰彭越强...
    669-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0cm以上大负荷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局麻下完成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3.0 cm以上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可弯鞘组和传统鞘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对比2组在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共9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可弯曲鞘组44例,传统鞘组52例,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石负荷等一般资料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弯鞘组术后清石率(72.73%)明显高于传统鞘组(46.15%),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如发热(2.27%)、石街形成(2.27%)明显低于传统鞘组(23.08%/17.31%),P<0.05,单次手术时间可弯鞘组[(126.20±21.45)min]与传统鞘组[(116.71±27.3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 cm肾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肾结石局部麻醉可弯曲负压鞘输尿管软镜

    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软镜治疗≤3cm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

    屈曦刘佳渝吴文强王宁...
    674-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可弯曲负压鞘与负压直鞘、普通直鞘联合输尿管软镜在≤3 cm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12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因使用输送鞘不同,将病例分为可弯曲负压鞘组(组1,n=61);负压直鞘组(组2,n=31);普通直鞘组(组3,n=36),普通直鞘组、负压直鞘组统称传统鞘组.比较3组患者基线数据和围手术期指标.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石直径、结石类型及方位、术前是否留置输尿管支架、术前感染指标以及住院时间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石直径≤3cm,可弯曲鞘组清石率最高(91.80%vs.80.65%vs.72.22%),与普通直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80%vs.72.22%;x2=4.155,P=0.012);且其净石率最高,与传统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77%vs.41.94%vs.33.33%;x2=17.486,P<0.001).当结石分层直径大于2 cm时,可弯曲负压鞘组比传统鞘组净石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55%vs.36%vs.23.08%;x2=19.645,P<0.001).当结石直径为<2 cm时,可弯曲鞘组的清石率(90.00%vs.83.33%vs.90.00%;x2=0.193,P>0.908)和净石率(80.00%vs.66.67%vs.60.00%;x2=0.963,P>0.618)较传统鞘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弯鞘组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总费用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可弯曲负压鞘可带来更高的即刻清石率、净石率以及更低的术后感染风险,同时减少了取石网篮的使用,节约了住院费用.与传统鞘相比在治疗≤3 cm上尿路结石有更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手术可弯曲输尿管负压鞘结石清除率并发症

    宁泌泰胶囊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振宇姚俊杰冉悦力尹志康...
    680-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宁泌泰胶囊在促进5~20 mm的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残余结石的排出及并发症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接受肾或输尿管结石手术的患者.按照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后服用药物种类分为2组,分别为:宁泌泰组及对照组.观察的结局指标有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净率,同时比较2组术后第1天及第14天血尿和尿路感染情况.另外,本研究还对6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以验证结果.结果:回顾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宁泌泰组患者术后14 d的结石排出率(P=0.024)和排净率(P=0.002)均高于对照组,而2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和第14天尿液中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对6项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的结果同样表明,宁泌泰组比对照组的结石排出率和排净率高.同时还得出宁泌泰组患者结石排出和排净都更快,发生肾绞痛和使用镇痛药物的概率也较低.结论:宁泌泰胶囊对促进泌尿系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排出存在一定效果,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肾绞痛的风险,但对于降低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和血尿的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

    上尿路结石宁泌泰胶囊残余结石排石荟萃分析

    纳米颗粒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邓文瑞陈琨何洁江克华...
    687-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工业化,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远端器官转移.目前针对前列腺癌的常用临床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与医学等学科广泛交叉融合,为前列腺治疗带来新机遇.因此,本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纳米颗粒与前列腺癌相关文献,就纳米颗粒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前列腺癌纳米材料纳米颗粒治疗

    3D影像配准联合AI电磁导航技术对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江川张翾李昌龙张家模...
    694-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经会阴3D影像配准联合AI电磁导航下的mpMRI-TRUS影像融合活检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经直肠认知组及经会阴AI组,比较2种穿刺方式对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检出率和并发症的差异,使用多变量Cox分析确定csPCa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果:94例患者和84例患者分别接受了经会阴AI融合和经直肠认知融合活检.在csPCa检测方面,经会阴AI融合活检优于经直肠认知融合活检(67.0%vs.53.5%,P=0.048)).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年龄、PI-RADS评分>3和经会阴穿刺途径是csPCa的显著预测因素.经会阴活检的尿潴留率高于经直肠活检(18.5%vs.4.7%,P=0.009).结论:AI导航融合活检的csPCa检出率比经直肠认知融合活检更优.此外,经会阴活检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较小.

    前列腺穿刺电磁导航影像配准mpMRI-TRUS

    脂代谢相关基因ABHD5抑制肾癌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

    李泽宇柳豪黄垣堤沈开铖...
    701-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ncinoma,ccRcc)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过程中与α/β自水解酶结构域5(α/β-hydrolase domain-containing 5,ABHD5)的关系.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人ccRcc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ABHD5的表达情况.采用ABHD5过表达慢病毒转染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及Caki-1后,运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BHD5表达改变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此基因对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ccRcc组织中ABHD5表达较正常肾脏组织显著下降(P=0.000),且其下降程度在复发转移肿瘤中进一步增加(P=0.007),与患者生存呈显著负相关(P<0.001).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ABHD5显著抑制肾癌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过表达ABHD5通过影响Sting信号进而影响肾癌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结论:脂代谢相关基因ABHD5抑制ccRcc癌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脂代谢α/β-水解酶结构域5迁移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