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徐永柱

旬刊

1671-8348

cqyx@cqwsj.gov.cn

023-63604477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30号广璐大厦4楼

重庆医学/Journal Chongqing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公开发行的直辖市级(省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现为月刊,128。目前同国外30种杂志建立了互换刊物关系。《重庆医学》杂志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快、准、精、广地报导医学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新技术、新经验。《重庆医学》助你用知识发明创新,用知识开拓市场,用知识创造财富,用知识改变命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效果研究

    龙新华曾元临刘承远陈翔...
    1070-1073,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照组)及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成立后救治的3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时间、从就诊到完成C T检查时间、开始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急诊手术患者入手术室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等。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等一般资料及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0 min内完成CT检查率(55。79%vs。35。93%,P<0。001)、30 min内开始输血率(60。00%vs。10。64%,P<0。001)、急诊手术患者1 h内入手术室率(42。07%vs。16。31%,P=0。0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抢救室滞留时间[55(40,71)min vs。96(75,120)min,P<0。001]及院内死亡率(3。86%vs。8。38%,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实现了多发伤患者的集中治疗,优化了救治流程及运行模式,有效地缩短了救治等待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创伤中心急救模式严重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救治效果

    胆汁淤积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谌洁章述军
    1074-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汁淤积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候群,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肝外胆汁淤积(EHC)及肝内胆汁淤积(IHC)。EHC主要由炎性水肿、结石、肿瘤及蛔虫等因素所致的胆道梗阻引起,而IHC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HC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在内的原发性IHC,以及由酒精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引起的继发性IHC。本文主要总结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旨在为该病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性肝病综述

    经皮氧分压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许冰吟李智
    1080-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氧分压(TcP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监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实践。该文从TcPO2和TcPCO2监测的原理和方法、注意事项、优势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提出TcPO2和TcPCO2在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展望,以期为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经皮氧分压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综述

    自然杀伤细胞在流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研李刚张茜哈小琴...
    1084-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每年引起较高的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流感病毒经过不断进化,具有躲避宿主免疫反应和逃避疫苗保护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开发针对宿主细胞机制的药物或疫苗以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能够在非致敏状态下迅速杀伤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并具有免疫调节及记忆效应,为流感病毒的防治带来了希望。该文就NK细胞及其免疫激活在流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流感防治的新型药物或疫苗研究提供依据。

    流感,人流感病毒自然杀伤细胞综述

    免疫炎症与降低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

    蒙妮李文俊姬燕梅郭妮...
    1089-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炎症与血压的调控相关,众多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免疫抑制、抗炎疗法可以降低血压,但通过免疫炎症降压的具体途径尚不清楚。该文归纳了非药物抗炎,以及干预不同免疫细胞、炎症小体和炎症基因对血压的影响,总结了不同途径降压的效果及其对靶器官的影响。对于传统方式降压无法达到满意效果的高血压,也许可以通过免疫抑制、抗炎治疗控制血压,减轻靶器官的损伤,为降低血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高血压免疫细胞炎症小体炎症基因抗炎综述

    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状况的研究

    苟翠萍谢冰陈倩胡永国...
    1095-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状况,为提升该市乡村医生队伍质量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采取现状调查的方法,对该市高、中、低3个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在性别(x2=80。79,P<0。05)、年龄(x2=95。17,P<0。05)、学历(x2=36。30,P<0。05)、工作年限(x2=253。96,P<0。05)、日均工作时间(x2=47。55,P<0。05)、村卫生室设施设备齐全程度(x2=49。01,P<0。05)、村卫生室房屋属性(x2=67。26,P<0。05)、年收入(x2=35。24,P<0。05)、养老保障(x2=258。93,P<0。05)与执业保障(x2=29。61,P<0。05)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工作内容上不存在明显差异(x2=12。09,P=0。06)。结论 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状况不同,应注重多举措并行。

    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经济水平现状调查差异重庆

    重庆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性研究

    张霖张翔程雪莲罗添文...
    110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0年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和其空间上的相关性,为重庆市未来一定时期内疾病预防控制建设水平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的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耦合协调函数计算2020年重庆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运用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热点分析(Getis-Ord G*i)分析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的空间相关性。结果 2020年重庆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主要处于低层次协调,中心城区、主城新区的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且主要呈现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发展滞后状态,重庆市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耦合协调情况较差且主要呈现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状态。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聚集,高值和低值聚集情况较为明显且形成了冷热点区域。结论 重庆市整体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有待提升,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且存在空间上的显著相关性,未来一定时期内应该根据现实情况统筹二者的协调发展。

    疾病预防控制水平经济水平耦合协调空间相关

    血液病普通病区护士工作服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欣张曦冯雪周盼...
    1106-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血液病普通病区护士不同工作时长后工作服被污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11月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病普通病区临床一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清洁工作服刚穿时,穿后1 h、3 h、6 h、2 d、3 d、4 d、5 d,对工作服袖口、胸前、腹部的微生物进行采样检测与分析。结果 共对30名护士的工作服进行采样,采集合格标本720份。袖口、胸前、腹部8个时间点菌落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穿着时间的延长,菌落数均明显增加。穿后6 h至穿后5 d,袖口、胸前、腹部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胸前菌落数低于袖口和腹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袖口和腹部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着时长、环境湿度和患者总数是袖口、胸前和腹部菌落数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增加血液病普通病区护士工作服换洗频率,以提高清洁度合格率,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血液病护士工作服污染菌落数清洁度

    基于临床路径的智慧化脑肿瘤健康教育路径构建与临床应用

    陆朋玮蔡卫新霍玉萌薛宁宁...
    11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临床路径的智慧化脑肿瘤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并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试验研究的方法,选取2022年5-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传统健康教育方法;选取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应用基于临床路径的智慧化脑肿瘤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组健康教育评价总得分为(92。41±12。70)分,高于对照组的(85。79±1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临床路径的智慧化脑肿瘤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具有及时性、规范性、针对性等优势,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临床路径智慧化健康教育路径脑肿瘤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蒋璐苏琼郑洪伶肖燕...
    1115-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的240例住院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感量表调查其社会疏离水平,采用T2DM病耻感评估量表调查其病耻感程度,分析社会疏离水平与病耻感的相关性,以及社会疏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社交回避得分为(6。05±2。89)分,社交焦虑得分为(8。85±4。08)分,孤独感得分为(43。54±6。80)分。病耻感各维度得分与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孤独感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在业、退休或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并发症数量及病耻感得分(区别对待、责怪和评判、自我耻辱)是T2DM患者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社会疏离水平较高,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未婚、离婚或丧偶、低学历、无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并发症数量较多及有病耻感的患者。

    2型糖尿病社会疏离病耻感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