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史志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史志学刊
史志学刊

双月刊

2096-0816

史志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Chorograph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为老既尊——汉代王杖制度的再讨论

    朱雨薇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鸠杖是将鸠鸟形状嵌套至手杖顶端的拄杖.鸠杖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象征神权与王权.自汉代开始,鸠杖依"王命"成为王杖,是高年身份的象征.汉代赐杖受年龄和身份的限制,汉初规定有爵且无刑罪记录的七十五岁以上编户民受杖;西汉中期规定七十岁以上高年者赐杖,爵位对授杖的限制作用开始减弱;东汉中期以后,民爵对授杖不再有限制作用,凡七十岁以上高年皆可受杖.除此以外,汉朝廷出于安抚和表彰目的给不满年七十者授杖,同时,女性也具有受杖资格.受杖后的高年者享有众多特权,包含经济特权、政治特权、社会福利等生活各方面.王杖制度在保障高年权益的同时,也推动养老制度稳定施行.

    汉代鸠杖赐杖标准持杖特权

    禳灾·献祭——狐突信仰的历史嬗变与演剧习俗调查

    刘霄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狐突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在其短暂政治生涯中辅佐太子、御戎劝谏、教子不二等事迹成为不绝于史书的贤良典范.宋元以降,官方的封诰昭示与民众口耳传播又不断地神化、圣化着这位卿大夫的品行与职能,在民间狐突更是演化为司职雨雹、解民倒悬、禳灾除疫、品判公证、祈儿求女的全职功能型神祇.今以狐突信俗的主要流传区域为中心,综合史籍、方志、碑刻和实地考察资料,梳理其历史生成过程,并对各地民间祭祀、演剧酬神、风俗禁忌等作进一步解读,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民众心理等方面探析区域文化的历史变迁.

    狐突祭祀习俗禁忌戏剧

    《左传》释义新解三则

    王超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有"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参诸《史记·鲁世家》所载,"女公子"的"女"应属上读,全句当断读为"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讲"或通假为"觏",意为公子偶遇梁氏之女,遂注目欣赏她.文公十四年"王叛王孙苏"的"叛"似不应为"背叛"之义;或可假借为"反",表返回之义,意为王使王孙苏返回成周.襄公三十年"视躁而足高"的"躁"或可通假作"傲",意为儋括眼神傲慢、抬脚过高,此为人有异志之状.

    《左传》梁氏女

    《淮南万毕术》辑佚史简论

    吕冠南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南万毕术》是西汉淮南学派的重要典籍,反映了中国早期科技史的诸多信息.但与《淮南子》备受学界重视不同,《淮南万毕术》很早便已亡佚,因此其佚文多数是依靠唐宋类书与古注的征引而得以保存.清代盛行辑佚之学,不少辑佚家都对《淮南万毕术》进行了辑录,从而形成多种重要的辑本,这些辑本是研究《淮南万毕术》辑佚史的文献基础.对这些辑本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其不足予以客观的揭示,不仅有利于梳理《淮南万毕术》在此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还可以对今天重新整理该书提供方向与经验.

    《淮南万毕术》辑佚《淮南子》版本

    陈寿《三国志》正统观新论

    张博阳高明英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文本分析结果看,陈寿《三国志》中是以曹魏为正统、孙吴为僭伪,蜀汉是介于正伪之间的政权.《三国志》宣称刘备"垂手下膝",是在暗示他并非汉皇室血脉而是少数民族,没有资格称帝,而非后世理解的帝王异相.《三国志》的正统观在史学思想史特别是正统观念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奠定了三国正统论在正统讨论中的核心地位,更确立了史书正统书写的一种范式.古人论正统并非"非正即伪"的二元对立模式,"正伪之间"在正统论的研究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陈寿《三国志》正统观正伪之间

    万历《重庆府志》的文献价值与校注方法

    滕新才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历《重庆府志》体例完备,既依循明朝政府颁布的修志《凡例》,又能根据社会发展和重庆实情有所创新,门类设置科学,细目胪列周详,结构井然有序.内容丰富,很多记载可补官修《明史》的缺失,是重庆府志修纂史上空前绝后的巨著.《万历重庆府志校注》以上海图书馆藏海内孤本为底本,遵照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的学术规范,恪守训诂、考证、笺疏、音注要义,努力发掘重庆桑梓文献的精华.

    万历《重庆府志》文献价值体例校注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