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道桥与防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道桥与防洪
城市道桥与防洪

李汾(总编)

月刊

1009-7716

cdq@smedi.com

021-51298850

200092

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城市道桥与防洪/Journal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工程的教学、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管理、产品生产等单位以及公路、铁道、港口、水利系统的相关专业人员及大专院校教师与学生。本刊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与读者的学术、技术交流渠道,促进各企业单位与用户的联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超大城市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王捷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大城市人口密集、管网密度高,雨污混接管理尤为复杂.以某超大城市为例,自2015年起,通过一系列雨污混接整治行动,河道水质和污水收集处理效率已有显著成效.然而,在整治过程中,管道检测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难点.为进一步提升治理成效,提出了技术方法和制度方法的综合施策,旨在系统性地解决雨污混接问题,提升超大城市排水系统管理效能.

    雨污混接排水管理水环境治理

    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河道治理初探

    吴纹达
    133-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为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为助力上海市嘉定新城绿环建设,满足嘉定区对区域防汛除涝、提升河道生态景观等要求,通过分析目前河道建设中存在的过水断面不足、岸坡冲刷严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有关生态河道建设经验对生态河道建设设计理念及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为其他地区生态河道建设提供了参考思路.

    平原河网生态河道绿环河道建设上海市

    上海地区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实例分析

    洪思平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雨污混接对水环境的影响,上海市各区全面推进新一轮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工作.以雨污混接改造设计阶段为着眼点,紧密结合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项目的特点,对改造过程中的常见技术问题进行小结,重点是通过5个各具特色的雨污混接改造实例来简要阐述各小区雨污混接现状及改造难点,并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更为合理的改造措施,着力解决住宅小区雨污混接问题,提升水环境质量.

    雨污混接改造住宅小区智能雨污分流

    秦汉新城渭河1#雨水出口系统优化方案研究与实践

    刘孝坤杨开伟金锂李威...
    140-14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河1#雨水出口流域面积过大,存在系统内涝安全风险的问题,研究1#雨水出口系统优化方案.依据陕西省省级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分析1#雨水出口系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优化原则和目标,重点分析了大汇水分区下雨水系统安全以及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路,为解决城市水安全、水环境以及水资源利用提出了应对措施与建议.

    大汇水分区排洪防涝雨污分流改造海绵城市

    运营前地铁线路防洪(涝)评估研究——以南京地铁5号线为例

    侯盼王洁杨勇邓人超...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铁线路投入运营前进行防洪(涝)专项论证,从水利专业角度为地铁设计及施工阶段提出防洪(涝)建议,对于减小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以南京地铁5号线为例,根据地铁自身及所处片区的地形地貌、流域水系特点,综合城市建设布局及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确定了防洪(涝)评估思路与方法,从外来洪水、区域涝水、片区排水角度开展新建地铁线路防洪(涝)评估研究,在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防洪(涝)应对措施.

    运营前地铁线路防洪(涝)评估

    设置内衬框架层的地下水池结构设计

    许建宝
    148-15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池结构不断加高加深,其支护和主体结构的内力变形控制越来越困难.通过工程实例,对设置内衬框架层的地下水池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内衬框架层的位置和刚度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并对地下水池结构池壁和内衬框架层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衬框架层的位置和刚度对主体和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形均有重要影响,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支护结构和内衬框架的内力变形,合理设计其位置和刚度;内衬框架层的结构设计应增加换撑工况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且与其他工况进行包络设计.

    内衬框架地下水池支护结构设计主体结构设计

    装配式护岸在上海市某内河航道工程中的应用

    曹永勇
    151-15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装配式护岸在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内河航道建设中应用较少的问题,进行装配式桩基护岸研究,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提出装配式低桩L形护岸、装配式高桩承台护岸、装配式高桩墩台护岸3种型式,从布置选型、结构分段、构件连接、吊运安装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为装配式护岸在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内河航道建设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装配式低桩承台护岸高桩承台护岸高桩墩台护岸

    上海填堵河道论证编制要点及审批流程论述

    冯玉凤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河网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城镇用地的扩大造成许多河流被堵塞或填埋,使得区域内河湖水面积减小,而河湖水面关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防洪除涝安全.城市开发建设中难免涉及填堵河道,根据相关规定,需对填埋河道进行论证分析并进行水面补偿.通过系统梳理分析填堵河道相关文件,并结合工程经验,提出填堵河道论证报告及其变更报告编制要点,总结行政审批流程.为建设单位报批项目提供思路及参考,促进实现区域河网布局的优化调整,提升区域水面率,确保区域防汛除涝安全.

    填堵河道水面补偿行政审批防汛除涝水票

    水利工程应用人工智能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黄春雷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快速渗透至各个领域.以水利工程为例,经探讨与分析,得知人工智能在水利工程领域不仅发挥了语音控制、文字识别、图像辨析、物体识别、阀值预警和控制调节等功能性作用,而且与能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结合,构建形成水利工程管理智慧系统.此外,人工智能未来将持续与大数据、云计算、遗传算法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其应用的时效性、准确性、有效性和智能化工作水平.

    人工智能水利工程功能系统大数据云计算遗传算法

    潮汐对三亚河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析

    许世梁葛扬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汐式河道中污染组分复杂,污染物浓度受水位变化影响大.以三亚河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感潮河段的特征建立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潮汐对河道的影响.分析潮位顶托下和无潮位顶托下COD、NH3-N、TP等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为后续综合整治方案的指定提供依据.经分析,潮位顶托下的三亚河的COD、NH3-N和TP的总量与无潮位顶托时的比值分别是93%、115%和83%.潮汐对整年的污染物的释放影响较小.但是对东河污染物总量影响大于西河.

    InfoWorksICM模型潮汐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