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孙章

月刊

1007-869X

umt1998@vip.163.com

021-51030371; 51030704

200331

上海市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Journal Urban Mass Transi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方针政策,交流学术动态,传播科技信息,提供市场服务。作为中介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的目标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新、更快、更好的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距劣化预测

    贾清天林海剑金忠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区间线路质量的状态管理,需要对轨距在空间上的整体劣化趋势进行预测.[方法]引入CEEMD(互补集合经验模态)理论,提取轨道区间几何形位的IMF(本征模态函数),利用PSO(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SVR(支持向量回归机),对提取数据进行训练,标定预测模型最优参数后进行测试集验证,构建CEEMD-PSO-SVR预测模型.通过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上行轨道区间K12+134-K15+743内的1 128组轨检样本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试验.[结果及结论]CEEMD-PSO-SVR预测模型同PSO-SVR模型、ARI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相比,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等3项性能评价指标上具有优势.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轨距劣化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回归机

    大跨度地铁车站十导洞洞桩法施工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周涛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确保大跨度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需对十导洞洞桩法施工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西黄村站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大跨度车站十导洞洞桩法施工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施工阶段地面的沉降以及桩的水平变形规律,研究了导洞开挖顺序、导洞开挖错距及扣拱施工顺序等三种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及结论]车站上方导洞以及中间导洞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大;各施工阶段的地面沉降规律均满足正态分布,最大沉降位于车站中线处,导洞施工及扣拱施工两个阶段引起的地面沉降占总沉降的74.7%.车站负二层土体开挖后,桩在水平方向的约束急剧减弱,导致桩水平变形增大.先开挖下层导洞引起的地面沉降较小;随着导洞开挖错距的增大,地面最大沉降逐渐减小;先开挖两侧扣拱再依次开挖中间扣拱的施工顺序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小.

    大跨度地铁车站十导洞洞桩法施工变形规律影响因素

    路面交通和拟建济南地铁6号线对邻近砖木结构古建筑振动影响分析

    艾楠侯和涛王培森陈娟...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地面交通振动对临近古建筑的振动影响问题日益突出,有必要分析济南典型土层地质条件下地面交通和拟建济南地铁6号线对沿线江西会馆古建筑物振动特性的影响,评估交通环境振动对明清商贸会馆类古建筑的影响.[方法]在江西会馆主殿内外分别布置测点实测地面交通荷载下的地面振动响应,建立隧道-土层-江西会馆主殿建筑物模型计算拟建地铁6号线对古建筑的影响,结合GB/T 50452-2008《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分别评价两种交通荷载单独作用下古建筑物的振动水平.[结果及结论]在地面交通荷载作用下,江西会馆建筑群振动以竖向振动为主,建筑主殿内不同位置处沿道路方向振动主频均大于垂直道路方向振动;在地铁荷载作用下,江西会馆建筑物振动以竖向为主,柱顶处水平向振动较柱底减小而竖向振动增大,水平高频振动衰减较快而低频振动衰减较慢,竖向高频和低频振动均衰减较慢.在交通荷载和地铁荷载作用下,江西会馆振动水平均满足GB/T 50452-2008对古建筑木结构振动限值的规定.

    古建筑地面交通地铁振动特性振动水平现场实测数值模拟

    《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公示

    《郑州晚报》报社
    67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折返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对折返能力的影响

    曾小二
    68-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折返能力作为衡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载效率的关键指标,其提升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深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折返形式及相关因素对折返能力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方法]采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一套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仿真系统,以实际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对多种折返形式下的折返能力进行计算与分析.根据折返作业的具体流程,定性分析影响折返间隔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关因素对折返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措施,并代入具体的站型中进行定量验算,计算各优化措施在不同折返形式下的提升能力和限制条件.[结果及结论]通常情况下,站后折返的折返能力强于站前折返.所提的缩短停站时间,提高道岔侧向限速,降低控车舒适度和停车准确性要求,缩短列车换端时间等优化措施,在不同折返形式下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折返形式相比于传统的基于车地通信的折返形式,在折返能力上有显著提升.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折返形式折返能力影响因素

    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市域铁路地下车辆基地结构设计

    谭奇峰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城市空间分割,提升区域城市形象,避免区域交通立体化以及对人行系统的影响,需对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市域铁路地下车辆基地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停车场项目为例,基于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地下车辆基地与地面车辆基地在结构设计方面的差异,研究了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的地下车辆基地结构的设计难点,并针对性分析了地下车辆基地施工过程中的超长结构温度裂缝、结构防水、不连续施工结构等的关键技术.[结果及结论]根据不设缝的超长盖板温度应力结果相应配置抗裂钢筋,从理论上限制了混凝土裂缝,避免自防水混凝土开裂漏水;针对由施工质量、养护、合拢等条件与设计差异导致可能漏水的情况,设计方从构造方面提出侧壁和底板的防漏水备用解决方案;地下车辆基地结构与上盖物业开发结构不同步实施时,提出临时抗浮措施与盖板施工荷载预留相结合的最优方案.

    市域铁路地下车辆基地结构预留上盖物业开发条件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高架桥降噪效果实测分析

    卢生安林海锋
    79-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降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对环境噪声的影响,实施了包括近轨声屏障与道床吸音板在内的多种降噪措施,需结合实际运营环境进行实测与分析,以此来验证轨旁降噪措施在减轻环境噪声方面的效果.[方法]以温州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已开通的S1线为例,对该线路的高架桥地段进行环境噪声实测,对比分析了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条件下,使用近轨声屏障和道床吸音板对环境噪声的降低效果,探究不同降噪措施对高架噪声的影响特征.[结果及结论]近轨声屏障使得高架桥内外侧的最大瞬时A计权时域声压级降低约为20-21 dB(A),其中距离轨道中心线7.5 m,轨面以上7.5 m的位置,500 Hz和800-1 000 Hz频段的A计权频域声压级分别降低6~11 dB(A)和17~21 dB(A).道床吸音板能进一步降低高架桥上轨旁噪声和高架桥外噪声,与仅安装近轨声屏障的工况相比,相同列车运行速度下高架桥上最大瞬时A计权时域声压级又降低了14~17 dB(A);高架桥外上述同一测点处500 Hz和800~1 000 Hz频段的噪声,采用道床吸音板措施后使得A计权频域声压级分别降低7-8 dB(A)和5~7dB(A).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高架桥降噪效果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设计要点

    李和勇邢家勇毛维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雄安新区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时序不一的问题,为减少二次建设影响并降低后期难度、风险与投资,需对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预留的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介绍了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小里站及金融岛站等枢纽的基本概况,分析了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的必要性,总结了枢纽预留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理念,提炼了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设计要点.[结果及结论]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的设计要点为:以规划条件为基础,确定系统制式及车辆编组;以整体最优为思路,确定合理的线路站位及站型;以站城融合为策略,统筹城市功能与交通功能;以一体化设计为理念,完善枢纽布局方案;以集约适度为原则,研究枢纽分期实施;以精细落地为目标,统筹预留预埋措施.

    雄安新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

    浅埋砂土地层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葛俊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决浅埋砂土地层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开挖面稳定性问题.[方法]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解析和工程验证的方法对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极限支护压力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浅埋砂土地层主动破坏现象进行研究,得到了相应的极限支护压力和破坏区形状;然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构建了适用于浅埋砂土地层的破坏模式,并求解了相应的极限支护压力;最后,将本模型应用于杭州地铁5号线工程的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并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及结论]极限支护压力随着埋深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近似指数形式减小;失稳模式浅埋砂土地层呈现下部楔形体和上部倒圆台的形状,其中上部破坏区进一步分为破坏核心区和扰动区;通过与数值模型、文献模型对比发现,所提出的楔形体+倒圆台组合破坏模式能较好地描述因浅埋砂土地层无法成拱而导致破坏区可达地面的现象;杭州地铁5号线工程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引起地面最大沉降值为9.5 mm,影响范围为隧道轴线两侧10 m范围内.

    地铁浅埋隧道砂土地层盾构带压进舱开挖面稳定性极限平衡法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曲线段异常噪声综合治理

    刘宇航周昌盛刘锦辉周华龙...
    97-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噪声问题逐渐突显,尤其高架线路噪声影响范围更广,成为了居民投诉的热点,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的异常噪声进行综合治理研究,尤其是缓解"曲线啸叫"噪声带来的扰民问题.[方法]以深圳某地铁高架线路曲线段出现的异常振动噪声为依托,分别进行了现场情况调查与环境噪声测试,并实施了针对性治理措施.依据治理前后以及不同工况下的现场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到不同措施实施前后的治理效果.[结果及结论]轨顶涂覆装置对总的轮轨噪声水平影响较小,但能有效抑制啸叫噪声;钢轨打磨后消除了曲线段短波波磨,对于降低轮轨噪声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行车速度优化对于缓解轮轨噪声具有一定效果,且能避免出现钢轨侧磨;通过不同治理措施的综合应用,轨旁噪声峰值降低7.4 dB(A),噪声等效值降低5.9 dB(A);居民楼处监测到的过车噪声较背景噪声的峰值降低至0.5 dB(A),噪声等效值降低至0.3 dB(A),治理措施的降噪效果显著,地铁噪声对环境贡献量已较低,且"曲线啸叫"噪声不再出现.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曲线段异常噪声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