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孙章

月刊

1007-869X

umt1998@vip.163.com

021-51030371; 51030704

200331

上海市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Journal Urban Mass Transi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本刊旨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方针政策,交流学术动态,传播科技信息,提供市场服务。作为中介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的目标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新、更快、更好的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净距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高琪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定双线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维持掌子面稳定所需极限支护压力.[方法]综合利用数值模拟、理论解析和工程验证的方法对双线小净距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开展研究.采用数值模拟对双线小净距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模式和极限支护压力进行分析,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双线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解析模型,并利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了维持掌子面稳定所需的极限支护压力.[结果及结论]小净距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会形成联合土拱,联合土拱作用下,维持双线小净距隧道开挖面稳定所需的极限支护压力会显著增加.理论解析表明,当净距小于0.5D(D为隧道直径)时,极限支护压力随着净距增大而增大;当净距超过0.5D时,极限支护压力随着净距的增大而减小;当净距超过2.0D时,联合土拱无法形成,此时破坏模式与单洞隧道破坏模式相同,净距对极限支护压力不再产生影响.

    地铁双线隧道小净距开挖面稳定性极限支护压力

    钻孔灌注桩施工对地层及既有管沟振动影响规律研究

    聂鹏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钻孔灌注桩旋挖成孔过程中会对地下既有建构筑物造成振动影响,因此需对旋挖成孔过程中引起的地层和建构筑物振动响应进行研究.[方法]以济南地铁4号线的车站基坑开挖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测试及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针对振源距离、埋深、开挖深度、电力管沟不同位置、同时施工桩数等因素对旋挖施工引起的土层和电力管沟振动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及结论]距离振源越近处的土体和既有管沟受到的振动影响越大,距离振源超过6 m之后的土体和既有管沟受到的振动影响可忽略;随着埋深的增加,土体受到的振动影响呈现减小趋势;开挖深度至12 m后,对浅层埋深管沟的振动影响可忽略不计;测点与振源处于同一深度时,测点处振动影响最大;随着同时施工的两桩净距减小,振动速度峰值呈现升高趋势,当同时施工的两桩净距10 m时可忽略振动耦合效应.

    地铁基坑钻孔灌注桩旋挖施工振动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单渡线精细化设计研究

    甘元佳
    113-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降本、增效、可持续,需要精细化设计、降低设计冗余.渡线是地铁车站设计中最常见的配线之一,对单渡线长度进行精细化设计研究,可减少道岔区土建工程量,节省投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渡线长度为目标,通过建立线间距、单渡线长度、插入反向曲线的圆曲线半径及偏角之间的计算模型,对单渡线长度精细化设计进行研究.[结果及结论]采用9号道岔计算,按岔区长度减幅5%的显著性水平考虑,A型车线间距≥ 10.207 m时(或B型车线间距≥9.440 m时),宜采用插入反向曲线的单渡线;对A型车而言,当线间距≥12.3 m时(或B型车线间距≥10.9 m时),反向曲线的圆曲线半径R取下限值200 m,可使单渡线总长最短;对A型车而言,当线间距<12.3 m时(或B型车线间距<10.9 m时),为满足反向曲线的圆曲线最小长度要求,R需适当增大;R和圆曲线偏角φ的最优组合可由计算模型反算得到.

    城市轨道交通单渡线精细化设计

    400 km/h及以上速度下列车通过隧道时列车表面压力特征研究

    户迎灿杜健蔡军爽胡冲...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保障400 km/h及以上速度列车穿越隧道时的行车安全,提升乘客舒适性,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列车通过隧道时的列车表面压力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介绍了一维流动理论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通过动模型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探究了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不同隧道长度对8辆编组列车通过隧道时的列车表面压力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不同列车表面压力的分布特征.[结果及结论]当列车运行速度为400 km/h,隧道长度为0.7 km时,列车表面的最大正压值、最大压力幅值、最大负压值均达到峰值;当隧道长度超过0.7 km后,最大正压值基本不随隧道长度的增加而变化,最大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幅值均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列车表压力值均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列车运行速度为400 km/h时的同一列车不同部位表面的最大正压值和最大压力幅值均表现为头车>中间车>尾车,最大负压值则表现为头车<中间车<尾车.列车表面最大正压值、最大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幅值在数值上均表现为随着测点距车头鼻尖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高速铁路列车隧道列车表面压力特征列车运行速度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碰撞性能研究与应用

    苏强王会娟沈旭奎计梦男...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有效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发生碰撞时的危害,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有必要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碰撞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碰撞场景及标准,提出列车碰撞能量管理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列车碰撞场景仿真计算,对列车碰撞时的速度、车辆界面力、车钩力、车辆变形量及应力、应变等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在列车车速为25 km/h的碰撞过程中,车辆乘客区最大变形量发生在车6,最大变形量为12.2 mm,且为弹性变形,远小于EN 15227:2008+A1:2010《轨道交通车体的耐撞性要求》要求;车辆最大塑性应变发生在车6端部,为 4.7%(小于 EN 15227:2008+A1:2010 规定的 10%),车辆在碰撞过程中满足EN 15227:2008+A1:2010对生存空间的要求;轮对最大抬起高度发生在车5后转向架,最大抬起高度达到10.5 mm,但未超过轮缘高度的75%,不存在爬车的风险.所提列车碰撞能量管理方案满足EN 15227:2008+A1:2010对车辆耐撞性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碰撞性能

    地铁车辆空气压缩机吊挂方式对模态参数的影响及减振形式优化

    陈磊刘中华刘政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空压机")是地铁车辆主要的振动激励源之一,对空压机进行合理的模态匹配设计,有利于降低车辆车体振动与噪声,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空压机及其框架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地铁车辆空压机二级减振吊挂方式对其模态参数的影响,并优化设计了空压机及其框架间的二级减振吊挂方式.[结果及结论]采用二级减振的空压机,若其吊挂方式不合理,易导致空压机及其框架模态频率与空压机激励频率相近而造成空压机共振.当电机端、压缩机端与框架间的一级减振采用橡胶减振,空压机框架与车体安装座间的二级减振采用刚性连接时,空压机及其框架的模态频率均可有效避开空压机激励频率,避免空压机的激励频率与模态频率重合所引起的空压机及其框架的剧烈振动.

    地铁车辆空气压缩机吊挂方式模态参数减振形式

    基于国外经验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发展路径研究

    胡姬凌晨苏靖棋刘硕...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智慧化、绿色低碳化的发展背景下,牵引供电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心脏",其升级换代对于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智慧发展至关重要,有必要对牵引供电系统未来的发展路径展开研究,以推动其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方法]总结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外典型国家在优化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配置、新能源利用、数字信息化等方面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从推广牵引供电系统创新成果应用,加大新能源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建立智能化牵引供电系统管理平台等3个维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创新发展路径.[结果及结论]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创新发展路径,可推动实现牵引供电系统升级换代,进一步助力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化、智慧化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发展路径国外经验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

    张明锐段宏伟徐杰徐维甲...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牵引供电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以便为该设备运营、维修及保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模型.基于牵引变压器运行指标数据构建其健康状态评估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判断矩阵计算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熵权法求解试验指标的权重并将其与主观权重组合.依据评估指标计算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得分,确定其整体健康状态,以此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并评估不同检修方式对牵引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影响.以某牵引变电站牵引变压器的监测数据为例,对该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及结论]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有效性.该评估方法实现了设备状态检测主客观因素的统一,能够推广应用至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直流供电设备健康状态评估中.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健康状态评估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载应答器传输模块天线电磁干扰研究

    张东乙永强郭宁波赵腾...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电磁环境相对复杂,车载BTM(应答器传输模块)天线极易受到电磁干扰,容易引发行车安全隐患,需对列车车载BTM天线电磁干扰进行研究.[方法]以青岛地铁8号线发生的车载BTM天线电磁干扰为例,从敏感设备、干扰源及干扰路径等基本要素出发,排查造成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结合现场实际,根据排查结果制定优化方案,并进行动态测试.[结果及结论]通过排查推断干扰源来自辅助逆变器三相逆变单元,干扰路径来自回流线缆中的高频电流.制定在辅助逆变器输入负线增加0.5 uF电容的优化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列车的电磁干扰对BTM天线的影响,保证列车正常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载应答器传输模块天线电磁干扰

    基于多维场景分析的轨道交通隧道天线传播损耗模型研究

    赵依凡邹劲柏赵正连胥智鹏...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作为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的典型环境之一,隧道内无线电波信号强度的精确预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随着无线通信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天线进行隧道内无线辐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解决现有隧道内无线电波传播损耗模型复杂、验证及应用难度较大的问题,整理了先前研究者的实地测量结果,对轨道交通隧道空闲场景下天线辐射的无线电波信号传播损耗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对隧道天线传播损耗相关研究所采用的模型以及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将频率以及信号传播的远近场距离进行分段分析,采用矩阵求解最小二乘法,对包含多维参数(频率、信号传播距离以及隧道截面积)的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并修正.提出轨道交通隧道空闲场景下天线辐射的无线电波信号传播损耗模型.[结果及结论]验证结果表明,所得模型能够在误差范围内对传播损耗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助于设计隧道无线通信系统,能为轨道交通隧道内通信系统天线覆盖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轨道交通无线通信隧道天线传播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