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

王静霞

双月刊

1672-5328

zyutc@263.net

010-58323223/1

100037

北京三里河路9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交通/Journal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城市交通领域唯一的专业科技期刊,针对学科综合型、边缘型、交叉型等特点,研究、交流城市交通系统、交通工具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探讨管理体制和政策改革。刊物面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各相关专业的管理科研以及设计、产品制造部门的广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I时代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挑战与技术变革

    杨超陈明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背景下,人口流动加剧、产业与就业模式重构以及空间利用方式多样化导致城市交通系统面临一系列深刻变革.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制造业中的大量就业岗位被自动化取代,服务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实现了跨区域服务,将显著影响就业人口的空间分布与流动性.同时,AI技术催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和创新人才的集聚效应对城市公共服务与交通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AI主导的技术变革面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与平衡,并讨论在实现技术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如何确保社会公平和伦理价值.最后,探讨AI技术对传统交通规划流程的重塑,其预示着未来交通规划研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研究范式或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人工智能城市交通规划产业变革社会公平行业范式转变

    TOD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赵一新张纯李经纬
    5-6页

    TOD建成环境对土地价值的非线性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北京市为例

    李雯茜卞长志许奇董天一...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土地价值提升归因于交通邻近溢价、可达性提升溢价以及车站周边的建设溢价三方面,后两项对土地价值提升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融合多源城市大数据提出城市轨道交通TOD建成环境的"5D"变量及其计算方法,放松既有研究中房价与其影响因子的线性关系假设,采用基于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的特征价格非线性模型和局部解释方法SHAP,分析TOD建成环境对土地价值提升的非线性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北京市的案例研究表明:TOD建成环境变量对土地价值的影响程度达64.30%,其中公共交通可达性相对重要度达17.66%,较车站邻近性更重要;TOD建成环境对土地价值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TOD建成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针对不同区域的车站用地开发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城市外围区域车站应注重资源聚集,中心城区车站应侧重出行品质和环境质量提升.

    城市轨道交通建成环境土地价值提升可达性机器学习阈值效应北京市

    超大城市TOD发展效益及公平性评估——以成都市为例

    张娜蒋源唐婕周垠...
    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合理地评估轨道交通TOD发展效益及公平性,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和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结合站域空间客观要素价值与主观感知价值,提出节点-场所-感知三维效益评估模型,并构建了包含6类29个指标的TOD发展效益评估体系,将轨道交通车站划分为开发满载、开发适中、开发不足、开发失衡4类.基于群体不同社会属性,包括收入水平、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构建了一套公平性评估准则,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TOD发展效益与群体分布的异质性以及TOD对弱势群体的公平性问题.以超大城市成都市为例,从交通-土地-人视角深入解读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协同发展情况,评估结果表明成都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土地开发建设较为均衡,感官舒适性和公平性较好.最后,针对不同特征的车站给出优化策略指引,支撑TOD的详细规划编制,推进轨道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TOD发展效益公平性评估指标节点-场所-感知模型成都市

    交通公平视角下公共汽车交通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柬埔寨金边市TOD案例

    张纯王驰宇POK Peng朱高儒...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柬埔寨金边市近20年经历了快速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出现了愈发严重的职住分离和通勤困难等问题,其通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现代化都市"战略解决了长期以来公共交通资源限制的瓶颈,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公共汽车交通开发主导下的TOD实践.从交通公平视角梳理国内外公共交通系统对改善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和低收入群体就业可达性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以金边市TOD实践为例,通过2021年和2024年两次出行问卷调查,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和网络分析法探究公共汽车交通对不同区位和不同群体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公平方面,尽管公共汽车交通整体上缩短了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间的通勤时耗、改善了就业可达性,但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覆盖仍较为有限;垂直公平方面,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选择公共汽车通勤的低收入群体获得正式工作岗位的就业比例更高,体现了公共汽车交通对低收入群体就业可达性影响的积极作用.

    公共汽车交通TOD就业可达性交通公平柬埔寨金边市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TOD发展水平与城市活力协同性评价——以北京市轨道微中心为例

    王晶路羡乔陆化普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空间结构深度一体化开发是超(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节点-场所模型为基础,从微观与宏观协同视角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TOD发展水平与城市活力协同评价方法,将可步行性与城市活力引入评价模型,通过空间协同评价、评价矩阵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来评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TOD发展现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同水平.以北京市31个轨道微中心为例进行TOD发展水平与城市活力协同性评价.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TOD发展水平与城市活力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根据协同特征和发展趋势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归纳为活力协调类、活力引领类、活力培育类和活力缺失类4种类型,不同类型车站的TOD发展水平与城市活力协同性存在较大差异;城市轨道交通车站TOD发展水平与城市活力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但是节点指数与城市活力的相关性较弱,表明车站交通供给对城市活力的协同效应不足,且交通供给量对城市活力的刺激力度不足.

    城市轨道交通TOD节点-场所-可步行性城市活力轨道微中心北京市

    超大城市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实施机制优化——以深圳市为例

    周溶伟龙俊仁
    51-5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财政和土地紧约束背景下,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面临利益主体多元复杂、推进难度大等困境,亟待针对性地优化发展思路及实施机制.以深圳市为例,总结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政策机制实践经验,分析存量阶段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面临规划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土地资源获取难度较高、支撑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力度不足等挑战.提出从规划统筹与传导、土地管控与供应、建设与运营资金获取3方面优化既有政策体系与实施机制,并从精细化协调轨道交通与空间关系,精准匹配市、区政府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出资责任,多源拓展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建议.强调存量阶段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实施机制优化需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空间协同,并精准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做好利益平衡,充分调度各方积极性,实现长远综合效益最大化.

    轨道交通TOD存量用地实施机制深圳市

    延续改良抑或颠覆创新——智慧城市中TOD模式变化与规划策略

    刘泉陈瑶瑶洪晓苇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城市中的TOD模式既体现了对传统TOD规划理念的遵循与延续,也呈现出对城市形态与规划手段的创新.按照对传统TOD模式规划理念与原则的延续或挑战程度不同,将智慧TOD模式分为延续改良和颠覆创新两种类型.从单元尺度的扩大与缩小、城市形态的保持与变化、功能混合的延续与创新3个方面对智慧TOD模式与传统TOD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单元尺度的扩大与缩小均代表了智慧TOD模式对传统TOD模式服务能力的提升;智慧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形态更加多样化成为可能;与传统TOD模式相比,智慧TOD模式的用地及建筑功能混合与创新更多具有面向未来形成非传统的共享和体验特征.最后,基于智慧TOD模式内涵拓展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关规划策略,强调未来智慧TOD模式发展应在基于智慧技术应用的同时融合社区生活圈、智慧社区、未来社区、创新街区等模式,进行城市形态、功能与空间创新.

    智慧城市TOD交通枢纽单元尺度城市形态功能混合

    家庭视角下职业女性出行行为影响机理研究——昆明市主城区和呈贡新城对比

    严志秀何保红郭静辉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女性日常出行行为随着家庭事务分工和居住地建成环境而发生改变,亟待从家庭视角审视这些因素对女性出行行为的影响机理.以昆明市主城区和呈贡新城1 071户双职工家庭为研究对象,对比女性日常出行特征,构建二项Logit模型分析女性出行行为影响因素与机理.结果表明,居住地建成环境和家庭事务分工直接影响女性出行行为.女性小汽车出行方式对居住地建成环境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男性,低密度、低混合度和缺乏完善公共交通设施的新城区居住地建成环境会促使女性更加被动地选择小汽车出行.家庭事务分工对女性出行链类型的影响较大,有接送儿童家庭中女性复杂出行链比例为82%.由此提出未来新城区空间规划需要关注女性不同出行目的地的时空需求,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出行行为出行链影响因素家庭事务分工居住地建成环境女性昆明市

    车路协同环境下定制公交规划设计与运行效果评价——以长沙市通勤定制公交为例

    张长隆杨晓东戴金钢瞿仕波...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制公交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线路的定制规划和需求的定制响应,然而提升运行效率同样值得关注.车路协同技术在检测精度和传输实时性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定制公交运行效率,并可为定制公交的运行效果评价提供数据来源.首先,基于互联网位置大数据明确定制公交线路规划的步骤并进行精准选线,同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提出定制公交信号优先系统设计方法.然后,以车路协同环境下产生的大量交互数据为基础对定制公交运行效果进行评价,从交通需求承载水平、通勤效率提升水平、乘客出行体验水平以及车路协同服务水平4个评价维度入手,确定14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定制公交运行效果的评价方案.最后对长沙市梅溪湖—高新区通勤定制公交进行实例评价,验证了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参考性.

    定制公交车路协同层次分析评价指标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