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图式语言的湘西传统村落空间识别与传承研究——以坪朗村、龙鼻村为例

    黄宗亮李铌于卓璇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物质载体,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区域。文章以湘西坪朗村、龙鼻村为例,通过运用图式语言,构建传统村落图式语言体系,分析湘西传统村落形成机制,并从村落山水空间、居住空间、连接空间、公共空间四个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和空间更新策略,旨在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湘西传统村落图式语言图谱识别与传承

    基于AIGC的京西传统民居建筑立面生成应用研究

    张娟张仁伟杨瑞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现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建筑设计领域图像生成中的应用,以及较广泛的Stable Diffusion的LoRA模型训练经验,以京西传统民居为例,从LoRA模型训练数据集的收集、清洗、建立及模型训练的各个步骤,探讨AIGC在建筑立面风格类建筑生成中的应用流程及适应模式。

    AIGC建筑生成式设计传统民居建筑立面模型训练

    桂北古砦仫佬族乡滩头屯传统村落空间重构设计研究

    牟旭廖剑鹏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乡村面貌焕发生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以桂北地区第六批传统村落古砦仫佬族乡大户村滩头屯为研究对象,对滩头屯的实地考察结果及滩头屯村落优势与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滩头屯的空间形态和地域文化,探寻滩头屯空间重构设计策略,并对滩头屯进行空间重构设计,旨在为传统村落空间保护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滩头屯传统村落空间重构仫佬族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特征及保护分析——以介休市马堡村为例

    高宇波李鹤天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及主要交通骨架,承载着村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它连接着村落的各个地方,是整个村落空间的重要支撑结构。本研究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马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以及界面量化分析,对其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总结出马堡村所营造出的街巷空间特征,并探讨其相应的保护策略,这对其他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形态的研究及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量化分析马堡村

    广东省客家地区传统村落声景评价研究

    陈浩马文杰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生产者聚居和繁衍的空间,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广东省客家地区的传统村落,历史悠久,声景观资源丰富。文章通过语义差异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广东省客家地区传统村落声景观进行了深入调研。首先对两个典型的客家地区传统村落进行前期调研,并在此过程中采集了四类典型的声音样本。随后,在声学实验室中向被试者播放这四种相关的村落声音,要求其填写声音评价量表,以分析人们对客家传统村落声景观的主观评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村落整体声景观评价倾向于活跃,但缺乏宁静感;且自然声音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相关方法和结论可为我国传统村落的声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提供参考。

    客家地区传统村落声景观评价声舒适度声音喜好度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滏口陉传统村落营建

    郝卫东李鉴奇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与快速的城市化给传统村落及地域文化带来巨大冲击,现代城乡的发展愈发趋同而缺少地域特色。通过文化景观视角对滏口陉传统村落进行研究,梳理总结村落特色,从自然、人文、历史、宗教等角度探索滏口陉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因素,为传统村落文化继承、保护及地域化建设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村落营建

    竹筒屋冷巷尺度对风压通风的影响及设计应用

    王佳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各地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与地域气候的各类民居,这些民居采用了诸多生态策略去应对环境,它们具有很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研究着眼于广府传统民居——竹筒屋的冷巷生态策略,探究其风压通风的原理,分析冷巷的多种尺度,如冷巷的绝对尺度、相对尺度及其与风环境的夹角对风压通风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控制变量的研究方式,以软件模拟量化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冷巷设计的一些控制原则,并可以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加以利用。

    冷巷风压通风量化分析设计运用

    从信息化到智慧化——数智赋能城市地下空间的研究进程与趋势

    诸月缘袁红
    27-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研究相继产生,以期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与能力。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空间也正在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文章在对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内涵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智慧城市相较于数字城市的进步之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地下空间信息化和智慧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出了地下空间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发展过程,即健全数据库—构建三维模型—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并提炼总结了各个阶段的核心技术与成果。最后针对地下空间智慧化的现状提出未来可继续深化研究的方向。

    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数字建模管理平台

    基于多源数据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空间格局及成因研究

    张以恒张清俞鲁伟豪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高新区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创新空间是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格局分布及成因研究将有助于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文章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数据,通过SPSS分析方法对其范围内创新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成因展开研究,旨在为高新区创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依据,为促进武汉东湖高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支持。

    创新空间格局国家高新区影响因素分布特征多源数据

    产业园转型路径策略初探——以江苏共建园区为例

    闫昊刘伟奇李义萌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共建园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意图通过资源要素跨区域传导,实现苏北发展与苏南转型"共赢"的创造性战略举措。在区域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文章分析了江苏共建园区的政策制度,总结了江苏共建园区"嵌入式"发展特征,以及新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新时期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进行了探讨,为江苏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及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共建园区区域协同产业转移转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