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勘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勘测
城市勘测

沈志武

双月刊

1672-8262

cskc@126.com;cskc@21cn.com

027-85797220 85711307

430022

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209号

城市勘测/Journal 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城市勘测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及时准确报道高层决策精神;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开展学术交流,推动技术进步,致力于勘测科学技术的普及、发展和提高;传递有价值的政策信息、行业决策信息、学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使读者真正有所获益,热情介绍城市勘测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促进城市勘测的科学管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地名地址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李新双陈军胜刘化冰赵丽丽...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不同行业政务信息资源的融合,实现智慧城市各行业数据的共享,深入挖掘和发挥数据价值,提出一种基于地名地址匹配的数据融合方法,分别对含空间坐标和仅包含位置描述的两种不同类型政务数据进行匹配,提出利用分区单元计算、构建分级分词地名地址数据库和文本模糊匹配等关键技术,提高了地名地址匹配的效率和准确度.并通过在智慧蓉城建设项目中实践应用,证实该方法能有效提升匹配效率和精度,实现多源、异构、海量政务数据的高效融合.

    地名地址匹配数据融合政务信息集成智慧城市地理实体

    珠海市联合测绘业务历史数据整合入库研究与应用

    刘亚楠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测绘地理信息立足于国土管理、城市规划、不动产测绘、人防工程建设等保障服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标准不一、格式与技术形态参差不齐的专题测绘业务数据.珠海市联合测绘历史数据资源的整合以及自然资源业务测绘的专题实体数据建库,实现了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专题测绘地理信息的标准化快速整合,为建立地理实体数据库提供数据底板与属性信息,从而夯实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数据基础,满足了自然资源信息化的快速整合与统一服务需求.

    联合测绘历史数据数据处理整合数据库建设

    基于微服务的地铁隧道多源异构传感器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与实践

    张姗姗李家平张明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铁隧道监控系统存在的架构臃肿、灵活度低,传感器集成难,大吞吐数据传输延迟大,缺乏数据处理算法与信息挖掘模型问题,提出基于微服务、5G、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法,建立了地铁隧道的多源异构传感器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基于灵活、易扩展的架构实现,能够快速对多源异构传感器进行集成.同时,系统实现了监控视频等大吞吐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存储,以及高通量实时监测数据的高级解算与信息挖掘,为全面、精准地监控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提供了技术手段.

    地铁隧道微服务多源异构传感器自动化变形监控系统

    公共地名地址库建设及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龚天宇奚春华陆培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名地址数据的建设和应用对城市数字化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名地址数据管理存在着标准不统一、与地理实体缺乏关联关系、对公共服务的支撑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南通市公共地名地址库建设为例,提出"公共地名地址"概念,即在标准地名、标准地址等官方审核的地名地址基础上,纳入路口、重要城市部件、企业店铺等空间标识物等,改变了地名地址数据空间不连续,只能满足特定情境下应用需求的现状.此外,将公共地名地址与地理实体、城市管理对象和事件进行融合,使其成为串联各项业务的纽带,并应用于社会治理诸多领域.

    公共地名地址社会治理数字门牌地理实体数据库服务平台

    构建智慧交通数据整合"社会-技术"生态系统——顶层设计架构

    吴秀丽马会林陆晓璇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交通系统逐渐引起了城市地理学者的重视,被定义为超高效能和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和移动系统.然而,多元化的交通数据资源分散在各个数据仓库里,使得各个交通子系统之间功能和技术上相互独立,缺乏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很难实现跨系统的信息共享,造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困难.文章基于交通数据资源具有时空和地理属性,通过分析智慧交通"社会-技术"生态系统现状,建立了一个智慧交通数据整合顶层系统设计架构并进行了总体设计.以期望为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实践层面和政治层面的现实意义.

    智慧交通数据整合"社会—技术"生态系统顶层设计

    基于CGCS2000的2000天津城市坐标系建立

    周大山张志全汪伟周洪月...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津市上一代城市坐标系为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该坐标系精度较差,已无法满足天津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因此天津市亟须建立新一代城市坐标系.本文结合天津市地理特点,确定了坐标系建立过程中的投影方式及中央子午线的选取原则,经试算,最终确定了坐标系参数,建成天津市新一代城市坐标系——2000天津城市坐标系.

    独立坐标系投影变形CGCS2000中央子午线抵偿高程面

    基于机载LiDAR的高山峡谷区滑坡特征分析

    赵昌福吕杰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航空遥感技术与航天卫星遥感技术对高山峡谷区滑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在植被或阴影覆盖处准确地识别地形特征,对于微观地形分析更加无能为力.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LiDAR点云的滑坡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点云预处理、特征参数提取和滑坡区域划分等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精确地提取出高山峡谷典型区域的滑坡特征,同时提高了滑坡监测的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最大程度上优化了传统技术的不足,较好解决了传统技术受制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精度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对高山峡谷区滑坡特征的有效识别和解译.预计该方法将在地质灾害监测和评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监测和预警的效率和准确性.

    机载雷达点云预处理特征提取滑坡分析

    一种无人机正射影像地类自动识别方法

    金振阳章迪方田野石淼...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对无人机正射影像的地类识别仍主要依靠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受作业人员熟练度制约,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为此,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正射影像地类自动识别方法,即利用VGG Image Annotator对影像地类按最小单元标注获得精细化样本;搭建以ResNet50为特征提取器的Mask R-CNN网络;基于预训练模型、利用地类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利用某地1m分辨率的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制作了房屋、耕地、森林、水域四种地类样本,依托TensorFlow-gpu 1.11.0和Keras2.0.9搭建训练和测试环境,结果表明,四种地类识别的F1值可达70%以上,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无人机数字正射影像地类识别MaskR-CNN

    基于GEE平台的NDVI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宁波杭州湾为例

    陈俊任胡兆平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宁波杭州湾植被长势的时空变化特征,针对传统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速度缓慢、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1990—2020年宁波杭州湾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对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讨论.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宁波杭州湾地表植被覆盖面积变化较小,占比维持在85%左右,但中高植被覆盖(0.6<NDVI<0.8)比例降幅达67%,主要转化为低覆盖(0.2<NDVI<0.4)和中覆盖(0.4<NDVI<0.6).2015年以来,保护区和沿海滩涂高植被覆盖(0.8<NDVI<1)比例有所增加;②NDV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由陆及海,中高植被覆盖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沿海滩涂分布有部分高植被覆盖,主要是互花米草群落,其分布受人类围垦活动影响较大.综上,研究区内NDVI时空变化受人类开发活动、人为生态修复和海岸带自我恢复能力的共同影响,可作为一种重要定量因子为海岸带环境承载力分析、生态修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NDVI宁波杭州湾GEE时空变化

    河北省历史影像电子地图展示系统设计与实现

    唐江森于亚杰苏鹏
    93-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对历史遥感影像需求和日益严重的地理信息数据孤岛现象,整合了2016-2020年河北省全省历史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栅格重采样、影像裁剪、影像镶嵌、栅格投影、影像匀色等步骤对影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制作了5年的影像电子地图瓦片数据,并基于B/S模式,开发了河北省历史影像电子地图展示系统,实现了对河北省历史遥感影像的在线浏览、查询与导航、在线标注、分屏对比、图层控制、地图服务发布与管理、以及对试点区域的城市扩张分析和变化检测等功能,为全省历史追溯与时空演变分析等提供了服务.

    数据孤岛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