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伤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杂志

蒋耀光

双月刊

1009-4237

traum9910@yahoo.com.cn;jts200808@sina.com

023-68706804;68757484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创伤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创伤外科内容的学术性公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内容包括创伤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论著,创伤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救治方面的论著、综述、报道等,创伤诊断与救治经验总结,国内外创伤救治和研究的新理论、新进展方面的综述、简介等,创伤救治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与创伤外科有关的病例报告、专题讲座、学术讨论、消息报道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孙克理尹大海董其强王海康...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中小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郑州仁济医院收治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31~55岁,平均35.4岁.压砸伤6例,机器挤压伤3例,道路交通伤2例;足部7例,手部4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5.5 cm~6.0 cm× 13.0 cm.结果 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9.5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供区线性瘢痕.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远端皮缘坏死1例,经局部扩创、换药后愈合;皮瓣出现静脉血管危象2例,经患肢抬高、局部按摩和拆除部分缝合线后好转,感染性创面均得到控制和修复.结论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运可靠、切取简便,供区隐蔽的特点,利于感染创面的控制,是修复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软组织缺损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感染性创面游离移植

    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椎体后壁复位减压治疗椎管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王翔宇曹林虎谭伦林旭...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椎体后壁复位减压治疗椎管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LB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TLBF患者67例,男性48例,女性19例;年龄19~63岁,平均41.1岁.根据椎管减压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单侧椎板有限开窗、自制夯实器对椎体后壁骨折进行夯实复位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术.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22~63岁,平均40.9岁;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18例,其他2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13例、D级12例、E级8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9~59岁,平均41.2岁;道路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19例,其他3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12例、D级13例、E级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术前和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并随访观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63.3±44.6)mL vs.(229.4±53.0)mL,P<0.001].实验组术前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小[(51.8±10.1)%vs.(90.0±3.4)%vs.(88.8±3.5)%]、伤椎 Cobb 角大[(20.7±2.8)° vs.(3.4±1.5)°vs.(3.8±1.8)°]、椎管矢状径比值小[(43.4±9.5)%vs.(91.8±2.9)%vs.(93.3±4.7)%],术前较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C级13、D级12、E级8)vs.(C级3、D级5、E级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小[(51.4±9.3)%vs.(88.8± 3.0)%、(51.4±9.3)%vs.(87.4±3.4)%]、伤椎 Cobb 角大[(21.7±3.6)°vs.(3.9±1.8)°vs.(4.0±2.0)°]、椎管矢状径比值小[(43.2±8.6)%vs.(91.5±2.7)%vs.(92.6±4.2)%],术前较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C级12、D级13、E级9)vs.(C级4、D级5、E级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术前、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板开窗自制夯实器减压和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TLBF,伤椎前缘压缩比、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比值和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而椎板单侧开窗减压术中出血量更少.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开窗减压椎体后壁骨折夯实器

    《创伤外科杂志》关于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以及知情同意的要求

    137页

    在PVP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靶向穿刺技术对手术效果及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张宏志王晓宇刘爽
    138-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靶向穿刺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手术效果及伤椎内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3例,男性39例,女性74例;年龄63~75岁,平均68.1岁;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39例,摔伤63例.根据穿刺路径不同分为靶向穿刺组(58例)与常规穿刺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伤椎内骨水泥分布、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VAS及伤椎后凸角(Cobb角).结果 两组术后1dVAS较术前均有降低[(2.6±0.3)分vs.(8.9±0.5)分、(2.8±0.4)分vs.(8.7±0.6)分,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靶向穿刺组VAS低于常规穿刺组[(0.9±0.2)分vs.(2.4±0.3)分,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伤椎骨水泥分布方面靶向穿刺组优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靶向穿刺组的伤椎后凸角小于常规穿刺组[(15.1±1.6)°vs.(21.2±2.0)°,P<0.05].结论 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靶向穿刺技术有助于改善伤椎骨水泥分布,在维持椎体高度及改善疼痛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胸腰椎压缩骨折靶向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

    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在我国县级医院实施的初步探讨

    刘鑫妍刘廷卓张馨艺张京...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效率不高,需要优化.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可减少手术等待时间,优化手术术式,提供术后康复和骨保护治疗,预防再骨折.县级医院是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主要诊疗机构,随着规模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及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方面累积的优势,为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县级医院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开展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进而合理优化医疗资源,减轻医疗系统负担,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共同管理模式县级医院

    有限元分析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芳军王富洋杨存恒王永泽...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由于骨折类型复杂,并发症多,常导致内固定物失效,是治疗中的难点.而有限元分析可以通过影像数据建立肱骨近端骨折有限元模型,准确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优化植入物设计,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使植入物的设计选择更加个性化.本文总结有限元分析方法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优化肱骨近端相关植入物的设计及放置提供参考.

    肱骨近端骨折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漏诊1例并文献复习

    赵伟光颜继英石彩英王志云...
    154-156页

    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漏诊

    骨盆骨折术后继发同侧股骨远端异位骨化1例

    郭佳军张文贤刘昕胡睿...
    157-159页

    骨盆骨折股骨异位骨化

    脆性骨折后,抗骨质疏松治疗至关重要

    刘刚杨明辉
    160-161页

    脆性骨折骨质疏松老年人治疗

    书讯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