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伤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杂志

蒋耀光

双月刊

1009-4237

traum9910@yahoo.com.cn;jts200808@sina.com

023-68706804;68757484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创伤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反映创伤外科内容的学术性公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内容包括创伤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论著,创伤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救治方面的论著、综述、报道等,创伤诊断与救治经验总结,国内外创伤救治和研究的新理论、新进展方面的综述、简介等,创伤救治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与创伤外科有关的病例报告、专题讲座、学术讨论、消息报道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vWF及ET-1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冯三江张秀卿王鹏连烨...
    279-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6例重度TBI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8岁;年龄32~60岁,平均43.7岁.根据TBI后24 h内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分为凝血正常组(74例)和凝血障碍组(32例).比较两组重度TBI患者临床资料和入院次日清晨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α2-AP、vWF、ET-1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α2-AP、vWF、ET-1水平对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入院GCS、入院头部最高AIS和入院时平均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4±5.7)岁vs.(42.8±4.2)岁、(6.7±1.1)分 vs.(7.2±0.9)分、(4.6±0.8)分 vs.(3.7±0.6)分、(84.1±11.2)mmHg vs.(91.0±9.7)mmHg],P<0.05.凝血障碍组TBI患者PT、APTT和INR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血浆α2-AP、vWF、ET-1水平高于凝血正常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凝血正常组[(27.9±3.4)s vs.(12.0±1.9)s、(66.4±5.8)s vs.(36.2±2.3)s、1.6±0.2 vs.1.0±0.1、(67.8±8.2)mg/L vs.(19.3±2.4)mg/L、(162.5± 24.6)%vs.(94.8±10.4)%、(65.1±5.2)mg/L vs.(41.6±3.9)mg/L、(2.6±0.3)g/L vs.(3.9±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与PT呈强正相关(r=0.723、0.528、0.586,P<0.05),与 APTT 呈强正相关(r=0.646、0.572、0.585,P<0.05),与INR 呈强正相关(r=0.592、0.507、0.548,P<0.05),与 FIB 呈强负相关(r=-0.653、-0.672、-0.526,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 GCS 降低(OR=2.593,95%CI:1.018~6.606,P<0.05)、α2-AP 水平升高(OR=3.019,95%CI:1.107~8.236,P<0.05)和 vWF 水平升高(OR=2.729,95%CI:1.028~7.243,P<0.05)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α2-AP、vWF、ET-1预测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 AUC 分别为 0.887(95%CI:0.805~0.969,P<0.05)、0.828(95%CI:0.734~0.922,P<0.05)和 0.807(95%CI:0.695~0.918,P<0.05),联合检测的 AUC 为 0.912(95%CI:0.854~0.970,P<0.05),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7.14%.结论 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和ET-1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血浆α2-AP、vWF水平升高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

    创伤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血浆α2-抗纤溶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预测价值

    肋骨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有效性研究及有限元建模分析

    王永平王辉郑翔闻作川...
    286-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肋骨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疗效,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应力分布.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胸外血管外科收治的137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资料,男性106例,女性31例;年龄25~62岁,平均37.0岁;道路交通伤64例,高处坠落伤34例,摔伤12例,钝器击打伤16例,其他11例.根据治疗方式,应用传统外固定非手术治疗的为传统组(62例),应用肋骨环抱器治疗的为环抱器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VAS、止痛药物使用剂量、骨折愈合情况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Mimics软件对人体胸廓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正常肋骨和肋骨环抱器内固定后的骨折肋骨模型,应用Abaqus17.0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并计算三种不同载荷下肋骨最大位移和应力响应情况.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环抱器组机械通气时间[(6.1±1.3)dvs.(10.1±2.7)d]、引流管拔管时间[(1.75±0.32)d vs.(3.73±0.67)d]、下床活动时间[(7.84±2.40)h vs.(12.58±3.03)h]、住院时间[(6.70±1.43)d vs.(10.05±3.66)d]、骨折愈合时间[(22.92±8.40)d vs.(35.73±9.95)d]均显著缩短,治疗后 VAS[(3.3±0.9)分 vs.(5.2±1.2)分]显著降低,止痛药物使用剂量[(63.1±19.5)mg vs.(103.3±32.4)mg]显著减少,P均<0.001.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环抱器组优良率(97.3%,73/75)显著高于传统组(77.4%,48/62).环抱器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胸廓畸形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肋骨骨折应用肋骨环抱器固定后其可承受较大的压力,骨折的最大移位比正常肋骨小,断面间隙值<0.01 mm.结论 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疗效显著.有限元分析也从生物力学角度证实肋骨环抱器具有良好的固定性能,能保证固定后肋骨的稳定性.

    肋骨骨折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外周血CD8+效应记忆T细胞对脓毒症诊断的价值评估

    陈国昇文大林种慧敏张鹏...
    29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8+T细胞各亚群在脓毒症诊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9~70岁,平均55.4岁.创伤患者16例(包括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3例,锐器伤1例).采集患者入ICU后第1、3、5天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CD8+T细胞各亚群的比例,采用资料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并采用两组间多重比较方法比较特定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脓毒症发生相关的亚群;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Pearson检验分析其与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患者入ICU第1、3、5天的CD3+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非脓毒症患者[(54.32±16.44)%vs.(67.13±12.90)%、(59.42±14.49)%vs.(68.12±12.95)%、(58.81±17.47)%vs.(69.68±10.87)%,P 均<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脓毒症患者入 ICU第1、3、5天的CD8+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的比例也显著低于非脓毒症患者[(25.45±10.55)%vs.(39.51± 12.59)%、(27.38±11.19)%vs.(39.81±14.24)%、(28.56±12.38)%vs.(38.97±12.89)%,P 均<0.05].此外,脓毒症患者入ICU第3天的CD4+T淋巴细胞及CD8+Naive T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脓毒症患者[(64.88±10.94)%vs.(57.51±13.49)%、(22.85±17.00)%vs.(14.47±7.32)%,P 均<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比例、CD8+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RP水平是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PCT水平与CD8+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联合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0.775~0.995).结论 CD8+效应记忆T细胞的比例及血浆PCT水平二者联合对脓毒症诊断具有较好的效能.

    脓毒症T淋巴细胞亚群生物标志物诊断相关性分析

    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陈道振赵志坚徐继胜
    298-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9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龄24~78岁,平均42.8岁;AO/OTA分型:C1型20例,C2型51例,C3型27例;致伤原因:平地摔伤13例,道路交通伤46例,高处坠落伤3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n=50)和B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n=4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195.0±28.9)mL 多于 B 组(158.8±19.1)mL,手术时间(129.4±35.4)min 和术后住院时间(9.8±2.0)d长于B组[(106.1±22.2)min,(7.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旋转活动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MEPS(54.1±9.1)分高于B组(47.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3、6、12个月MEP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8.0%vs.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相对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其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对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不适用于体弱者.临床上应视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合适的方案.

    肱骨髁间骨折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创伤外科杂志》对来稿的要求

    304页

    膝关节Ramp损伤的研究进展

    程琛热米拉·艾买提秦海龙孙学斌...
    305-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Ramp损伤(RL)是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关节囊移行区域损伤,常见于慢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也可孤立发生.Ramp区对维持膝关节功能及保护ACL重建移植物有重要作用,膝关节MRI在诊断RL上敏感度中等但特异度较高,关节镜是诊断的金标准.对RL的认识目前处于一个"再认识"的阶段,对其最佳的处理方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现状,从RL的流行病学、解剖学、产生机制、分型、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RL的研究及诊治提供参考.

    Ramp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

    腹股沟大腿贯通伤并发创伤性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吉同祥田生杰陆耀刚
    312-314页

    贯通伤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

    全头皮撕脱伤原位缝合后全头皮坏死伴颅骨外露救治成功1例经验介绍

    储元元张晶晶李和林雷少军...
    315-317,封3页

    头皮撕脱颅骨外露治疗

    崴脚的急救与防治

    徐雁华徐江杨志金张丽...
    318-320,封3页

    踝关节崴脚急救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