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性材料及器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性材料及器件
磁性材料及器件

马达 俞国俊(执行主编)

双月刊

1001-3830

yuguojun8021@163.com

0816-2868138 2555082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105信箱

磁性材料及器件/Journal Journal of Magnetic Materials and Devi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磁性行业全国唯一的学术、技术综合性专业期刊。以全面报道国内外磁性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为己任,坚持以科研促技术、以技术促应用的办刊宗旨,为我国磁性及相关行业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磁学、磁性材料和应用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广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iO2溅射功率对Fe40Co40B20-SiO2软磁纳米颗粒膜磁性能的影响

    蒋云川余忠李启帆邬传健...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磁控溅射法沉积Fe40Co20B20-SiO2软磁纳米颗粒膜,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SiO2溅射功率的增高,Fe40Co20B20-SiO2薄膜粗糙度、截止频率、磁导率、饱和磁化强度均降低,薄膜电阻率增大.在SiO2溅射功率为500 W时,Fe40Co20B20-SiO2薄膜电阻率高达1973 μΩ·cm,且截止频率也高达3.67 GHz.相较于未添加SiO2的薄膜,其电阻率有了显著提升,且同样拥有较高的截止频率.因此,通过该方法制备的Fe40Co20B20-SiO2薄膜可有效应用于GHz频段的软磁薄膜电感.

    Fe40Co20B20-SiO2薄膜磁控溅射SiO2溅射功率磁性能电阻率截止频率

    缓冲层和保护层对Ta(Ti)/Co/Nb多层膜热稳定性影响

    黄彦翔任康丁俊贤贡佳伟...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底层(BL)/钴(Co)/顶层(CL)三层膜,通过考察Co磁矩(M)与温度(T)的关系,系统分析了不同BL和CL对Co层热稳定性的影响.其中BL和CL分别为非磁性过渡金属钽(Ta)、钛(Ti)和铌(Nb).研究发现,不同的非磁性底层和顶层材料对Co的热稳定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Ti作为BL和CL时Co的热稳定性最好.此外,与BL相比,CL在Co层的M-T具有更重要的影响,相同的CL其Co具有类似M-T曲线.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非磁性BL和CL与Co之间存在的耦合相互作用.这揭示出在纳米级多层膜中,通常用于促进晶体结构和防止氧化的底部非磁性缓冲层和顶部保护层可能对其相邻的磁性层的磁性能产生影响.

    Ta(Ti)/Co/Nb多层膜钴热稳定性底层(缓冲层)顶层(保护层)

    Nb5+取代对高介电常数钇铁石榴石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

    胡智勇余忠李凌峰张方远...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传统氧化物烧结工艺制备高介电常数(ε′)钇铁石榴石铁氧体,考察不同烧结温度时Nb5+取代对材料显微结构、晶相、密度(d)、气孔率(p)、晶格常数(a)、饱和磁化强度(4πMs)、铁磁共振线宽(ΔH)和介电常数等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5+取代使材料的晶粒尺寸略微增大;Nb5+取代对材料的晶相无明显影响,均为石榴石纯相;1020℃烧结时,随着Nb5+取代量x由0增大到0.075,4πMs从1882 G减小到1741 G,ΔH从149.3 Oe增大到180.2 Oe,烧结体密度从5.83 g/cm3减小到5.72 g/cm3,烧结体平均晶粒尺寸(D)从2.29 μm增加到2.38 μm,气孔率(p)从1.7%增大到3.0%,ε′无明显变化.

    石榴石铁氧体Nb5+取代饱和磁化强度铁磁共振线宽介电常数

    软磁铁氧体联合包覆对FeSiAl磁粉心性能的影响

    陈劼宁管弦邬传健张美蓉...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NiZn和MnZn铁氧体,球磨后对FeSiAl磁粉进行联合包覆,经过压制成型、退火处理制备FeSiAl复合磁粉心.研究了联合包覆对粉心密度、磁导率和功率损耗的影响;同时对磁粉心磁谱进行测试和拟合,分析两种磁化机制对FeSiAl磁粉心磁导率的贡献.结果表明,采用两种铁氧体联合包覆方案,可以不明显降低复合磁粉心的磁导率,同时降低功率损耗.采用NiZn、MnZn铁氧体均0.5 wt%的联合包覆方案,制备的FeSiAl复合磁粉心密度为6.40 g/cm3,磁导率为74.4,在50 kHz、100 mT的测试条件下功率损耗为156.2 mW/cm3.NiZn的高电阻率特性能够降低复合磁粉心的涡流损耗;MnZn通过影响畴壁位移和磁畴转动稳定复合磁粉心的磁导率.

    FeSiAl磁粉心铁氧体包覆磁导率功率损耗

    一体成型电感线圈结构与直流叠加性能关联分析

    周瑞霖周章桥王韬聂彦...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有限元法对一体成型电感(典型规格6.6 mm×6.6 mm×3 mm)的磁场分布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其磁场分布特点提出了电感等效磁路模型,并分析了线圈结构参数对一体成型电感的感值、直流叠加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线圈匝数为8.5不变的条件下,线圈直径D由2.0 mm增至5.2 mm时,电感内部的总磁阻先减小后增大、感值相应地先增大后减小,在D=4.8 mm左右时总磁阻最小、感值最高;在使用相同磁心材料的情况下,线圈结构参数为N=10.5、D= 3 mm(N10D3)和N=8.5、D=4 mm(N8D4)的电感具有相近的初始感值,但N8D4结构电感内部磁场分布比N10D3结构更均匀,表现出更优的直流叠加性能.

    一体成型电感等效磁路磁阻磁场强度直流叠加

    基于磁热耦合法的MnZn铁氧体磁芯温升仿真分析

    刘紫菱应耀李兆程车声雷...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磁热耦合法对PC40 MnZn铁氧体环形和EI型磁芯工作时的温升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环形磁芯的电磁场和温度场进行仿真模拟,并与实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损耗和温度的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误差在10%以内.其次采用该方法进一步模拟了形状更复杂的EI型铁氧体磁芯的温升情况,给出了EI磁芯的温升情况和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磁热耦合法拟合可用于确定异形磁芯的发热点位置和温升情况,从而在设计时采取适当的散热措施,提高功率电子元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铁氧体磁芯磁热耦合法损耗温升仿真分析

    胃肠道胶囊机器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发射线圈优化设计

    佘健健华浩然李宝军陈将伟...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模型与原理,仿真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发射线圈的磁场分布.结果表明,线圈磁芯开口大小、磁芯与空气界面的形状、线圈放置的位置都会对发射线圈附近磁场分布产生影响.进而优化出扇环型发射线圈,当线圈中通以频率218 kHz、幅值1.125 A的电流时,可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形成3.0~4.7 G、比较均匀的磁场,满足胃肠道胶囊机器人的供能需求.相较于已有同用途的发射线圈,优化设计的发射线圈结构简单、整体尺寸显著缩小,同时采用较小的电流就能满足供能需求.研究工作可为优化设计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的发射线圈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行途径.

    胃肠道胶囊机器人无线能量传输发射线圈磁芯磁场

    磁阻式磁力齿轮多目标优化设计

    上官璇峰黄亚茹杜利超张一帆...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磁阻式磁力齿轮工作原理及传动性能的分析,以提高电磁转矩和降低转矩脉动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通过田口实验设计方法筛选出对设计目标影响较大的因素,再采用响应面法得到反映优化参数与优化目标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基于多目标白鹭群优化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选出最优参数组合.最大输出转矩提高了7.76%,转矩脉动降低了28.76%.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磁阻式磁力齿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磁阻式磁力齿轮电磁转矩转矩脉动多目标优化白鹭群优化算法

    电路及谐振子参数对YIG调谐振荡器相位噪声的影响

    徐状陈劲松张平川尹春燕...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单一变量法,详细分析了某型YIG调谐振荡器不同电路参数(如基极反馈电感、负压电阻等)及谐振子参数(耦合环大小、小球饱和磁化强度等)对振荡器相位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器相位噪声随基极反馈电感的增大而增高,高频端的相位噪声相对低频端随负压电阻的增大改善更大;而对于YIG小球铁磁共振线宽ΔH,相对于高频端来说,相位噪声随ΔH的增大在低频端增高更多.总之,降低YIG调谐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是根据各指标需求综合优化振荡器电路各参数的结果.

    YIG调谐振荡器电路参数谐振子参数相位噪声

    环形和分布绕组永磁游标直线电机性能对比分析

    马金铭许孝卓贾柳萌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分布绕组永磁游标直线电机端部重叠导致端部过长、质量过重、电机效率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环形绕组永磁游标直线电机.首先,介绍了永磁游标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然后,基于有限元分析,将环形绕组永磁游标直线电机的平均推力、推重比、效率、功率因数等性能与分布绕组永磁游标直线电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分布绕组,环形绕组永磁游标电机的绕组长度缩短了18.7%,端部漏抗降低了41.5%、推重比提高了19%,电机效率提高了4.2%,同时减少了电机铜耗与体积,更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永磁游标直线电机环形绕组分布绕组有限元分析性能